-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網絡購物已經成為消費者購物的新渠道,網絡購物所具有的隱蔽性和開放性為網絡市場監管提出新課題。圖為杭州“七格格”公司物流中心工作人員在打印快遞發貨單。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攝
伴隨著互聯網時代而來,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在為公眾帶來實實在在方便與快捷的同時,也給傳統的經濟格局與市場監管帶來全新挑戰。有專家預測,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里,傳統的集中經營活動,將被建立在互聯網和新能源相結合基礎上的分散經營方式所取代。對網絡經濟這種新型業態,如何進行監管?成為擺在相關職能部門面前的一項新課題。
完善制度建設
以網絡市場需求為導向,深圳市在國內率先創新電子商務企業登記注冊制度,通過試點商務秘書公司制度、放寬電子商務企業的經營范圍、實行一址多照等多項積極措施,大力培育網絡市場主體。目前全市累計注冊興辦電子商務秘書公司45家,通過掛靠方式吸引電子商務企業登記注冊8452家,電子商務蓬勃發展。
隨著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調整,電子商務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十二五”期間,電子商務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相關部門和各地方陸續出臺多項鼓勵政策和優惠措施,不斷加大對電子商務發展的扶持力度,對增強網絡購物市場主體活力起到了巨大促進作用。
針對目前網絡購物市場發展中存在的相關政策法規、管理手段和服務水平不相適應或缺位等現實問題,國家相關部門和各地方則及時出臺了一系列引導和規范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措施。
2010年5月,國家工商總局頒布《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此后,又先后制定出臺了網絡團購、跨省網絡交易違法案件查處、電子數據證據取證、建立網絡經濟戶籍等方面的規范性文件,為規范網絡市場秩序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此基礎上,先后有20多個省級工商局專門出臺了鼓勵、扶持、促進網絡市場發展的政策性文件,各地還從推行網上亮照經營、規范網站經營行為、建立網監工作規則等方面入手,積極制定出臺配套規范制度,全方位推進網絡市場秩序建設。例如,重慶市工商局建立推行網絡經營主體電子標識制度,解決了虛擬主體真實身份還原的問題;北京市工商局通過建立網絡實名注冊、消費者權益保護、網上信用評價、交易安全保障等十項規范化管理制度,指導網站規范經營、提升服務質量等。
“網絡商品交易的發展日新月異,新形式、新業態不斷涌現,違法行為的方式和手段也在不斷翻新,現有的法律法規體系已無法完全適應網絡交易快速發展的需求。”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甘霖指出,下一步,國家工商總局將在全面總結《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貫徹執行情況的基礎上,積極吸收地方法制創新經驗,重點解決執法實踐中暴露出的法制設計缺陷和問題,對其進行修改完善,同時推動《網絡商品及服務交易監督管理條例》的研究起草工作。
推進信用監管
2011年3月,浙江省工商局推出網絡誠信評價系統“信用寶”。“信用寶”具有辨別主體資質、查驗違禁商品等多種功能。網民、客戶和消費者可以通過“信用寶”管理系統,直接向工商部門投訴網站上出現的各種違法失信行為。
網絡交易的虛擬性使其對“信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實際上,信用缺失一直是制約網絡商品交易健康發展的“瓶頸”。《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對網絡市場信用監管作出了原則規定,其指導意見則要求各地積極大膽探索符合網絡市場規律和特點的信用監管制度和方法。今年2月,國家工商總局批準深圳市工商局開展電子商務可信交易環境建設試點工作。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商總局等八部委聯合開展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專項試點工作。工商總局選擇重慶、深圳、哈爾濱、福州、鄭州五市工商局作為電子商務誠信交易服務和網絡經營者電子標識試點。
同時,各地積極推動網絡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支持和引導電子商務行業、企業自律,著力營造誠信守約的網絡市場環境。寧波市工商局以規范性文件形式明確了網絡經營者信用信息的來源、內容和共享標準,依托工商牽頭、各部門聯合建設的“信用寧波”公共服務平臺,對網絡經營者信用信息進行全面、動態的收集、評價和公示。成都市工商局通過對網絡交易監管數據的分析、比對來提取網絡經營主體信用信息,并將信息共享給公安、商務、金融等信用體系成員單位,通過部門聯動、社會監督,推動建立“一處失信,處處被動”的失信聯動懲戒機制。
盡管網絡市場信用監管目前還處于起步探索階段,但是,“相比傳統購物方式,網絡交易對誠信的嚴格規范要求,必定會在零售行業構建和諧環境中起到規范表率作用”。國家工商總局《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總體評價報告》指出,網絡市場信用建設是新時期實現市場有效監管和商業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它將有利于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從源頭上規范市場經濟秩序。
強化執法監督
近日,浙江省紹興縣工商局在網上日常巡檢中,發現轄區內三家淘寶網店存在涉嫌出售假冒產品行為。之所以能夠如此精準地鎖定違法經營目標,得益于浙江省工商系統建立起的全省統一的“一網三平臺”網絡經濟服務監管系統。
互聯網信息海量,網絡交易違法行為隱蔽性強、技術含量高、查處難度大。近年來,各地工商部門以網絡信息技術為支撐,著力推進網絡商品交易監管信息化建設,不斷提升工商網絡市場監管效能,努力實現“以網管網”。
除了采取日常監管執法與專項整治相結合的方法,嚴厲打擊各類網絡商品交易違法行為外,各地工商部門還通過建立網上消費投訴舉報平臺、指導監督網站經營者建立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在網站設置消費投訴舉報電子標識鏈接等形式,多方位開辟消費保護渠道,切實維護網絡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與此同時,2010年國家工商總局開始啟動的網絡商品交易監管信息化平臺建設工作,經過兩年多的實施,已在北京、浙江等10個省級工商局試運行。據介紹,網監平臺由搜索引擎、數據處理、上傳下達三個功能模塊組成,在支撐條件完善后,將成為工商系統第一個貫穿總局、省、市、縣、所五級管理體系的信息化應用系統。目前,全國已有14個省級工商局和4個計劃單列市工商局、9個副省級市工商局建立運行了網監平臺。
下一步,國家工商總局將繼續提高信息技術在網絡市場監管中的應用水平,加快建立網絡經營主體數據庫和電子數據取證分析實驗室,重點推進網絡商品交易監管信息化平臺建設,進一步推進網絡經營者電子標識應用試點工作。“爭取到2013年上半年基本建立起以工商總局平臺為中心、以各省級工商局平臺為支撐的全國一體的網絡商品交易監管信息化系統,”甘霖表示,“重點抓好對大型購物網站的監管,逐步落實對網絡交易平臺內網店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