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3月10日的上海博物館免費開放行動,已過去整整一周。在這段時間里,上博參觀的熱度從最初的波瀾不驚,終于在雙休日達到高潮,兩天參觀者多達20777人次。熱度容易激發人們的興奮度,同時也值得對此保持警惕。本報周末在上博現場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竟然有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上博特展應該收費。
【價格杠桿】
免費更吸引低收入人群
免費開放最大目的就是吸引更多觀眾到博物館去,這個期望沒有落空。這次調查顯示,有58%的參觀者稱是因為免費才到上博一游的,他們當中絕大多數人是第一次去,盡管此前在人民廣場,他們經常從上博門口走過。
價格杠桿正在此次免費的風暴中淋漓盡致地發揮著作用。這也可以解釋,免費后上博每天的參觀人次,為什么突然比往日同期翻了一倍。
學生和退休者是最大的受益者,他們占據了參觀總量的60%。學生和退休者是我們這座城市收入相對低的群體,免費激發了他們的參觀的欲望,也為他們的閑暇時間增加了一個去處。
另一個可以說明價格杠桿威力的是,被調查者中有66%的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而月收入6000元以上的則只有4%。這說明免費對低收入者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對于高收入者卻很難發揮作用。這些高收入者不為免費所動,他們依然保持者自己固有的參觀博物館的節奏,而不去湊免費的熱鬧。
【矛盾心理】
78%的觀眾愿意花錢看特展
從橫向看,調查顯示,參觀者中的上海和外地人士(包括外國觀眾)分別占到了48%和52%。這個比例和實行免費之前差不多。在參觀總人數猛增一倍的情形下,這說明免費對上海本地和外地的觀眾產生了同樣的誘惑。
不過耐人尋味的是,盡管高達八成的觀眾贊成免費,并且他們自己也受益于免費,但是卻有將近80%的觀眾認為上博應該對其一些特別展覽實行收費。一方面為免費叫好,一方面卻認為特展可適當收費,這體現了觀眾的一種矛盾心理。
業內人士認為,在免費在體現了強大誘惑力的同時,這項措施的另一面也開始顯現。蜂擁而入的人群正在使博物館的參觀環境變差,大聲喧嘩、觸摸展品等情況也開始變得嚴重起來。這引起了一些觀眾的不滿,以至于他們寧可花錢參觀特展,也不愿意免費而置身于一個嘈雜的環境之中。一位觀眾對本報記者表示,看到展館里的玻璃窗和墻壁被弄得如此骯臟,她很心痛,“如果免費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那我寧可花錢參觀。”
●建議焦點
觀眾分流,免費不減質
盡管有某些不足,但將近100%的被調查者對他們上博的免費之旅表示“滿意”。觀眾大多懷著一顆體諒之心,很多人說,畢竟是免費的,能做到現在這樣已屬不易,他們不會提更為苛刻的要求。
被調查者對上博的服務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們希望學生集體參觀放在工作日,而不是擁擠的雙休日,這樣分流的舉措,既有利于學生參觀效果的提高,也有利于改善雙休日的展館環境。一些觀眾希望上博延長開放時間,這樣就可以在平時下班后參觀。
建議的焦點仍然是“免費不減質”。上博目前唯一的特展“中國古代人物畫精品展”已于昨天落幕,這也就意味著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上博將以常規展覽撐世面。“希望有更多頂級展覽開幕,盡管免費,但展覽質量不希望下降。”一些被調查者對記者表示。
事實上,這個問題上博館長陳燮君早有明確表態。在一次采訪中他告訴記者,上博屬于全額撥款單位,也就是說,即便過去門票收費,收入所得也是完全上交國家,自己一分不留。而這次因免費而產生的人員增加、硬件改善等費用,也全部由政府報銷。“所以在經費上,上博沒有任何問題,觀眾不用擔心展覽質量的下降。”
據悉,在很快到來的4月,上博將聯手大英博物館舉辦一個以“古希臘和奧運會”為主題的特展,“擲鐵餅者”等著名文物屆時就將現身,不過究竟是否收費,現在還不得而知。記者 酈亮 實習生 楊汶 孫碧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