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市場的拐點到了?
經濟學上著名的“最后一個傻瓜理論”在中國藝術市場上得到充分地演繹,市場越趨繁榮,越會衍變為投資手段,越會有可觀的資金源源投入。金融的風險將會越來越大,一旦資金退場,最終的接盤者也因高價購入不愿輕易割肉,市場不可避免的迎來的冰河期。這種炒作雖然在一定階段使市場內的人賺到錢,但留下的將是嚴重的投資信任危機和市場的萎縮。
費大為:因為到了市場要到尾巴的時候,它主要是一種恐慌心理了,誰都知道我拿到這個東西我要傳給下一個人,我十塊錢買來二十塊給你,二十塊買來五十塊錢給你,突然停在你手里了那不是很恐慌嗎,所以大家都要會盡快地把它賣出去。
這樣的真實故事就發生在90年代的日本。80年代末日本經濟飛速發展,藝術市場也隨之迅速成長壯大。對印象派油畫情有獨鐘的日本人,用高價購買了大量油畫,但從此再也沒有找到愿意在此高價接盤的人,梵高的《向日葵》至今以八千多萬美元的高價無人問津。
同時,隨著藝術市場的丑聞和經濟滑坡而突然破滅,導致日本的藝術市場進入長達十幾年的冰河期。投資者無心購買藝術品,畫廊,拍賣行,美術館相繼倒閉,關門。
任何市場的發展都是與當下的經濟環境密不可分的,此時當美國的金融風暴正在迅速蔓延時,全球的投資者們的眼光都在時刻緊盯著未來經濟的動向。正在此時具有國際藝術品市場風向標之稱的“蘇富比”拍賣行上個月在紐約開槌。
有報道稱在紐約蘇富比這一次為亞洲當代藝術專場舉槌前,包括蘇富比工作人員在內的所有關注者,都認為自己已經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但是,最終的結果比想象中還要糟。在這次亞洲當代藝術專場,拍品212件,成交額還不到6000萬人民幣,成交率僅65%,相比之前的成交率80%明顯有所跌落。
行內人介紹就這次拍賣會本身就有“太多失敗的理由”。其實當今年8月13日,蘇富比向全球媒體宣布2009年將亞洲當代藝術專場合并至香港時,就為這次的拍賣埋下了伏筆。這個消息至少傳達出曾經將中國當代藝術價格最大化的紐約將不再是交易中心。
蔣偉:實際上金融危機的險象已經出來了,帶來了整個世界經濟的動蕩,股市也好,房地產市場也好,都在講拐點,藝術市場也不例外,所有人都在講,拐點到了,是不是當代藝術該拋售了,都是這樣一種表達方式。
記者:我曾經聽到過一種很激越的評論,說太過浮夸喧鬧的藝術品市場,只會富了一群投機者,而埋葬了一個時代的文化。我理解這話的含意是在疾呼我們的藝術品市場所缺乏的一種聲音,一種最基本的爭論,那就是一幅作品的好與不好。雖然這樣的爭論很難有答案,但爭論的背后是對藝術品的理性。如果說現在的藝術品市場正在面臨市場本身的風險,那么咱們的當代藝術是不是也正在經歷著生存的風險呢?
高名潞:現在是為了一種時尚和市場,而不是表現一種態度。所以很快的,從90年代中以后,這種已經變得非常空了,已經不具有社會功能了,主要是一種市場,甚至好的藝術家,很多也不斷地重復自己的風格,甚至這種風格不再有一種新的意義,這種情況下,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
高名潞,中國當代藝術早期的策劃人和批評家?,F任教于美國匹茲堡大學藝術史系。
高名潞: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批評家獨立的身份喪失了,我是指中國目前,本來學術這方面應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力量,批評家,藝術史家,理論家,現在他的獨立的地位非常弱,弱是從整體來說,因為把本來應該是自己本職的東西轉移到市場方面去了。
趙力:現在這幾年,爭論也比較困難了,也對藝術批評提出了意見,藝術批評里面涉及到的比如說批評的標準,因為當代藝術一直往前走,批評作為支持系統來說,它沒有那個增長速度那么快,所以往往出現了一些脫節,這樣的情況下,構成了所謂價值判斷其中一支,有點跟不上形勢。
費大為:中國當代藝術它的價格那么高,而且它的價格的增長率那么快,但是他是不是在文化上的影響力,在全世界的影響力是真的有這么大的發展,我覺得沒有。恰恰相反,因為真正的創作是太受到市場沸騰的嘈雜聲的干擾,看不到真正的創作,人家都已經不太去討論什么是藝術問題,所以現在并不是一個創作的高潮時期,中國當代藝術是一個被市場關注的高潮時期,它本身并不是一個創作的高潮時期,沒有什么人說中國當代藝術提出了很多新的思想,新的對于整個市場的文化格局有些創造性的一些東西出來,真正的,我覺得地位的提升還是要靠這個東西來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