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還是剽竊
一項調查顯示,38.9%的公眾贊同“山寨文化”是“草根文化”的體現,29.3%的人認為“個性”是“山寨文化”的核心。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秦勇認為,“山寨產品”并不是完全的盜版和剽竊,其中包含著大量創新和創意的成分,只要沒有明顯侵權和惡意毀謗,對于這種創造性應該給予一定的空間。山寨文化自有其流行規律,順應規律進行疏導,比強行壓制更有益于今天的和諧文化建設。
對此,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也認為,不能把“山寨文化”簡單地理解為盜版與抄襲。“山寨”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對原產品的一種戲仿,它對主流文化既有一種迷戀,同時又帶有嘲諷。“山寨文化”體現出了文化的多樣性,在以一種戲仿方式反諷主流文化現象的同時,“山寨文化”往往能發出民間的聲音,并照鑒主流文化的不足。
然而,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對這種新興的文化現象持警惕和保留態度。他們認為,盡管“山寨產品”有著功能全面、容易操作、成本低廉等優點,但不論是從商業行為還是文化創意品的角度來看,“山寨文化”中都包含著相當程度上的剽竊和顛覆因素。這些消極因素,是對知識產權的侵犯,是對我國法制化進程的阻礙,更是現代文明、道德良知的一種集體退化。
“‘山寨文化’的玩法,離抄襲已經不遠了。所以,抵制‘山寨文化’已經是勢在必行的事情。”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包曉光教授說,“山寨文化”以極低的成本模仿主流的文化,并以迅捷的速度占領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空間,“‘山寨’能代表中國創造的未來嗎?它本質上不過是一件‘皇帝的新衣’。試問,誰敢對‘神舟七號’‘山寨’一個?”
“山寨文化”何去何從
“山寨文化”何去何從?近日,一項有2169名網友參與的在線調查結果表明,對于“山寨文化”,56.9%的公眾認為應該任其發展,19%的人認為應該制止其繼續蔓延,還有24.1%的人覺得“不好說”。
“要問‘山寨文化’向何處去,我們必須先問為什么‘山寨文化’能夠生存。”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文藝理論家陸貴山強調,“山寨”不僅是一種文化消費行為,更是一種集娛樂與非主流為一體的生活態度。“山寨文化”的精髓是多元融合、多元共生,它巧妙地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捕捉到了人們的獵奇、從眾等社會心態,形成一股備受關注的潮流和態勢。但“山寨文化”畢竟是一種以模仿為內涵的文化現象,能否經得住市場的考驗,還有待時間檢驗。
一些專家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山寨文化”中娛樂成分多,文化因素少;消費心理多,文化創新少。從保護知識產權的角度出發,一些涉嫌觸犯法律的“山寨產品”,有被規范的必要,一些打著仿造的大旗,以與仿造對象極端相似的風格與微弱差別的包裝來蓄意誤導、欺騙顧客的產品,更應該迅速叫停。
有學者預測,“山寨文化”無外兩種發展態勢,一是從娛樂到搞笑再到消亡,這種“山寨文化”不過是披著一層華麗畫皮的“垃圾文化”;另一種是走出仿造,走向創新,最終成為市場競爭主體,這樣的“山寨文化”才是前途光明的“民間智慧的文化之旅”。(李舫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