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兩次點將讓粟裕擔當臺灣戰(zhàn)場和朝鮮戰(zhàn)場指揮員
馬鼎盛:1955年,粟裕被授予共和國大將軍銜,位居十大將之首。此后幾十年,他的軍銜問題還是大家議論的焦點。不少人認為他夠條件當元帥,又有人說他為授銜鬧過意見,被毛澤東批評。其實是毛澤東要給粟裕授元帥,是粟裕懇切地讓掉了。
資歷、威望和戰(zhàn)功是當時授軍銜的主要依據(jù)。當年確實有人鬧軍銜;評了大校不滿意,要少將,評了少將要中將。還有人膽敢不接受軍銜,或是嫌軍銜低不佩戴而穿便衣。據(jù)毛澤東的衛(wèi)士長李銀橋回憶:當年毛澤東不僅要給粟裕授元帥銜,而且給他極高的評價說:“論功、論歷、論才、論德,粟裕可以領元帥銜,在解放戰(zhàn)爭中,誰人不曉得華東粟裕呀?”毛澤東還說:“難得粟裕!壯哉粟裕!竟三次辭帥,1945年讓了華中軍區(qū)司令員,1948年讓了華東野戰(zhàn)軍司令員,現(xiàn)在又讓元帥銜,比起那些要跳樓的人,強千百倍么!”周恩來也說:“粟裕二讓司令一讓元帥,人才難得,大將還是要當?shù)摹!泵珴蓶|補充說:“而且是第一大將。”粟裕卻說:“我只是滄海一粟。”
解說:盡管粟裕曾兩次與毛澤東在軍事戰(zhàn)略上起了爭執(zhí),然而毛澤東還是兩次點將,讓粟裕擔當臺灣戰(zhàn)場和朝鮮戰(zhàn)場的指揮員。早在1949年5月,中央軍委就責成粟裕領導的華東野戰(zhàn)軍進行解放臺灣的準備。1949年6月14日,毛澤東起草電報給粟裕,第一次明確提出攻臺作戰(zhàn)問題。粟裕向黨中央?yún)R報,說解放臺灣是我國重大的事情,應交中央軍委負責。但毛澤東還是把這件事情交給了粟裕。
張雄文:打臺灣的時候,是粟裕負主要責任的,有六十五萬大軍要打臺灣,但是,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之后,美軍占據(jù)了這個地方,所以就不能打過去了。
解說:粟裕在戰(zhàn)爭中曾多次負傷,其中四次重傷。三塊彈片一直留在他的頭顱里,因此常常頭痛頭暈難忍。雖然如此,幾次大的戰(zhàn)役他都堅持著拿下,新中國成立后,粟裕仍將全部精力放在攻打臺灣的準備上,然而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毛澤東再次將粟裕列為第一人選。
張雄文:他有六次負傷,其中兩次是在腦袋里面,這個子彈都留在里面,每到一思考問題或者說考慮問題多了點,就頭痛欲裂,這個眼睛,吃飯都必須把飯菜擺在一個直線上,才能看得見,不然看不到,所以到了這么嚴重的一個程度。所以他就像毛澤東請假,要求先去修養(yǎng)一下,
解說:毛澤東最終任命彭德懷為抗美援朝總司令。雖然無緣戰(zhàn)場,但能夠成為毛澤東親自出門迎接的第一位戰(zhàn)將,粟裕在毛澤東心中心腹愛將的地位可見一斑。
馬鼎盛: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點將叫粟裕任總參謀長,到1958年卻被撤職。罪名是“反黨反領導的極端個人主義”。主要根據(jù)說粟裕“一貫反領導”,與陳毅、聶榮臻和彭德懷三位老帥都搞不好關系。又說粟裕“向黨要權”、“向國防部要權”、“爭奪軍隊領導權限”,還說粟裕找蘇聯(lián)人“告洋狀”。粟裕的錯誤被無限放大,面對巨大的政治壓力,粟裕被迫多次違心認錯。
馬鼎盛:有人為粟裕辯白說:“軍委的意見我不能理解!”同時受批評的葉劍英元帥也說:“粟裕怎么會是資產階級個人主義,我看最多是有些驕傲罷了。”毛澤東問海軍司令蕭勁光大將,對粟裕怎么看,蕭毫不猶豫的說“粟裕為人正派,沒有二心,是好人”。毛澤東也講了句公道話:“粟裕同志戰(zhàn)爭年代打仗打得好,是為公的。到北京以后是為公還是為私?不能說都是為私吧!”后來毛澤東當面向粟裕解釋:“不是我要整你,是一千人大會批判你的。”這一段長達36年的冤案,直到1994年,粟裕去世10年后才了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