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和強大的資金帶動能力
我國產業化程度最高的藝術形式
提起華誼兄弟,人們曾經想到的僅僅是《大腕》、《手機》、《天下無賊》等電影。2006年在杭州召開的董事會上,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提出:“是在電視劇上下一番功夫的時候了。”這次會議的效果在最近兩三年得到體現,《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等劇的熱播為華誼兄弟打響了電視劇品牌。
事實上,在2006年公布實施的《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管理暫行辦法》的刺激下,進入電視劇市場的民營制作機構遠不止華誼兄弟一家。《辦法》將原本作為行政審批項目的電視劇題材規劃立項管理環節改為拍攝制作劇目備案公示,把題材選擇和劇目制作的主動權交到了制作公司手中,被看作中國電視劇的生產調節由政府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轉變的標志。《辦法》實施當年,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司長李京盛在浙江橫店宣布:“電視劇投資和創作空前繁榮,制作機構已從5年前的400多家,發展為現在的2700多家。”
但2006年并不是中國電視劇產業化的開端。1997年國務院頒布的《廣播電視管理條例》規定,電視劇制作單位取得廣播電視行政部門頒發的電視劇制作許可證后,方可制作電視劇。2000年國家廣電總局頒布的《電視劇管理規定》中再度明確,國家對電視劇制作、進口、發行等環節實行許可制度。電視劇制作許可證分為甲、乙兩種。
2003年8月,北京英氏影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成為首批獲得《電視劇制作許可證(甲種)》的8家民營公司之一。2004年6月25日,廣電總局再次向世紀英雄電影投資有限公司等16家民營機構頒發電視劇制作甲種許可證,民營公司在獲得電視劇制作甲種許可證的機構中占到了近16%。
市場力量的較早介入使電視劇成為所有電視節目中最早實現制播分離的節目類型,激發出了巨大的創作活力。在2007年9月舉行的“五個一工程”評獎中,以《亮劍》、《歷史的天空》等為代表的民營影視公司參與制作的電視劇獲得獎項。一些地區的電視劇生產中,民營影視制作機構數量、電視劇產量和投入資金遠高于國有影視制作機構。海潤影視、華誼兄弟、保利博納等龍頭企業浮出水面,民營企業逐漸成為電視劇生產的主要力量。2008年播出的電視劇中,民營電視劇制作機構拍攝的電視劇已經超過80%。
“電視劇產品具有物質、精神、文化、經濟等多重屬性,不是一次性消耗的物質產品,對其進行不斷擴展的多輪銷售,將成為電視劇產業價值鏈不斷增值的驅動力。”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研究所副所長李嵐認為,完整的產業鏈和強大的資金帶動效能,已經使電視劇產業成長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環節和金融危機下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年播出的《我的團長我的團》首輪播出每集售價高達100萬元;《潛伏》首輪播出凈收入2000萬元,其3年后的播出權已按每集30萬元的價格全部售出。此外,央視目前平均每部電視劇廣告收入達到1億元。電視劇的圖書、音像制品等衍生產品開發越來越得到重視,一些熱播劇的衍生品基本實現了與電視劇同步發行。網絡寬頻、IPTV、數字電視等新媒體營銷漸成氣候。國家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朱虹表示,電視劇已經成為我國產業鏈完整、產業化程度最高的藝術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