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物萬件以上
重現昔日海上絲綢之路繁華景象
根據公安人員兩次抓獲非法打撈水下文物嫌疑人查扣的138件文物和之后當地漁民上繳的124件文物,以及之后有關部門組織在沉船外圍采集到的800余件文物分析,考古人員初步斷定該沉船的年代為明萬歷年間,船載文物主要為明代粵東或者閩南及江西一帶民窯產青花瓷,數量應在萬件以上,是一個罕見的海底寶庫。
據考古人員連日來水下勘測,初步判斷“南澳Ⅰ號”長度不小于25.5米,寬度不小于7米,古船處于正沉狀態,方向接近正南北向,古船的上層結構已不存在,但隔艙和船舷保存狀況較好,船上貨物散布范圍長約28米,寬約10米。由于船體表面覆蓋有泥沙和大塊凝結物,船體和文物受腐蝕和人為因素破壞較小。
大家都將“南海Ⅰ號”比作“海上敦煌”,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上第一座實物例證。考古學家認為,“南澳Ⅰ號”上所發現的青花瓷在國內陸上考古鮮有大批量發現,對遠銷國外民窯青花瓷的生產、貿易線路等一系列考古課題也少有實物印證,而本次“南澳Ⅰ號”上載有的大量民窯青花瓷,將給考古界許多信息:古代民窯專供出口到外國的瓷器,它們是如何貿易的,將運輸到哪些國家和地區……從這方面講,“南澳Ⅰ號”的考古意義絲毫不遜于“南海Ⅰ號”。
邊防官兵護寶
882天驅逐2132艘可疑船只(鏈接)
據承擔“南澳Ⅰ號”警戒保衛任務的汕頭邊防支隊云澳邊防派出所反映,在發現“南澳Ⅰ號”消息公布后,其27名官兵都接到過陌生電話騷擾,許諾只要邊防官兵大開方便之門,撈上來的文物所得可以“五五分賬”,官兵們均予以堅決回絕。
“南澳Ⅰ號”從2007年5月25日發現至今(10月22日),歷時882天,邊防派出所驅趕可疑船只2132艘。
為確?!澳习蘑裉枴钡陌踩粺o恙和國家文物的萬無一失,派出所租用地方漁船,派官兵在烏嶼、關嶼、三點金之間海域長期停泊守護。
派出所在自身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專門籌資購買了一套衛星定位監控系統,每天安排2名官兵對沉船海域實行24小時全天候的嚴密監控。(記者李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