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閱讀提示
當諾獎的光環漸漸散去,“莫言熱”所引發的“一書難求”很快便翻過了頁碼,不少民營實體書店又恢復了常態。在電商“價格戰”不斷降低讀者對于書價的心理預期時,深陷租金與薄利困境的民營實體書店愈發步履維艱。
在全球實體書店均不景氣的當下,來自新加坡的書店Page One卻逆流而上,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連續擴張之勢令不少看低者大跌眼鏡。Page One究竟有何生財之道?而它的成功,又能否成為其他民營實體書店新生的樣本?
對于困境中的大多數民營實體書店而言,這個冬天的日子仍將不好過。寒潮之中,一家名叫Page One的書店卻顯現出難得的勃勃生機。這家1983年創始于新加坡的外資書店,繼去年開設的北京國貿店、今年的望京店先后獲得成功之后,又將邁開擴張的步伐。Page One中國區總經理劉貴宣稱,12月中下旬,Page One將在寸土寸金的三里屯開辦第三家分店。
如此逆流而上,讓其他民營實體書店頗為羨慕。正如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肖東發所言,“實體書店是建設文化大國的一部分。”作為城市的文化細胞和精神驛站,Page One的成功讓更多人重新把目光投向民營實體書店的命運。
如何盈利?
主打英文書與電商“劃清界限”,中高端定位換房租優惠
當北京的樓市日漸回暖、電商價格戰愈演愈烈之時,高昂的租金與稀薄的利潤成為不少民營實體書店難以為繼的兩大難題。在集體低迷中,Page One的逆勢擴張令人吃驚。
據了解,Page One在北京、香港、臺灣及泰國已開設幾十家零售書店。今年2月,Page One新加坡的一家店因租金上漲而暫時關門。但在北京,Page One的銷售業績超過預期,抱著“3年不賺錢”這一念頭的北京國貿店已經開始盈利。
如此看來,Page One在中國內地似乎更加如魚得水。“Page One在海外缺少區別于其他書店的特點,沒什么優勢。所以,我們在北京開店時就調整了戰略。”劉貴說。
租金成為第一道“坎”,很多民營實體書店就死在其上。劉貴透露,雖然租金占了成本的大部分,但Page One國貿店與望京店的業主都在租金上給了很大優惠。“拿國貿店來說,在市場調查中顧客反映國貿商場缺少適合他們購書的地方,所以商場認為讓品位較高的Page One進駐是合適的。” 據了解,中高端路線和服務于白領是Page One的定位。在Page One國貿三期地下商城的店鋪中,常常可見白領和外國顧客駐足挑選。
目前,Page One店鋪以較低的基本租金加提成的方式,與大型購物商場合作。在劉貴看來,這是一種雙贏。為保證持續性,Page One與商城方簽訂的租期較長,一般在五六年以上。
相比于租金,目前“惡性競爭”的過低書價更讓民營實體書店頭疼不已。“電商在銷售渠道中占到50%的比重。”一位出版界人士透露,相比于電商的龐大進貨量,“民營實體店相對來說少點,好賣的書一般兩三件,一般的大概也就半件(一件一般在44本到52本左右)。”
該人士透露,依靠進貨量的優勢,電商往往能拿到比民營書店六點五折更低的供貨價格。依靠“賠本賺吆喝”的價格戰,搶占圖書音像市場,是電商們的慣用策略。
如此形勢下,Page One選擇在供貨源頭就與電商“劃清界限”。劉貴介紹,依靠與國外多家出版商的密切聯系,Page One有更多別人難以企及的圖書資源。設計類(包括英文)和英文類(小說、文學等)書籍成為Page One的銷售主力軍,共占總銷售額的60%。同時,人文社科、生活等大眾綜合類讀物也吸引了相當一部分特定讀者。此外,Page One還涉足出版業,代理其他出版社圖書在亞洲地區的發行業務。
由于設計、英文類圖書比一般中文圖書利潤高,Page One與眾不同的銷售構成讓它底氣更足。劉貴說,“國內的書價格便宜,折扣一般在六點五折左右,而英文圖書的折扣大概是四到四點五折,再加上進口環節的稅收、費用等,我們基本能拿到五到五點五折,這樣利潤率就高了10%左右。”
雖然Page One曾計劃3年內不盈利,但在北京比預期更好的銷售狀況讓Page One堅定了繼續擴張的決心。“虧損一部分是因為北京總部投入前方店面的費用比較大。北京有這個市場需求,開分店可以增加收入,還能攤薄總部的運營成本。”劉貴說。
能否復制?
市場定位較為小眾,無法成為民營實體書店普遍模式
有這樣一種說法,除非有自己的房產,否則在當前形勢下,民營實體書店的命運注定多舛。然而,Page One不僅活了下去,而且看來活得很好。于是有人動了心思:Page One的模式,能否移植或復制到其他民營實體書店?
劉貴介紹說,他們曾拒絕過大連、天津等方面的開店邀請。“根據以往的經驗,我們選擇的城市必須擁有較多的設計師或閱讀英文圖書的人群,要不然去開大眾類的書店,光賣中文簡體書是很難做的。”畢竟,較高的書籍售價和利潤是Page One部分店面能夠盈利的重要原因。
這意味著,Page One定位的市場較為小眾,無法成為民營實體書店經營的普遍模式。雖然目前國內也存在與Page One定位相似的書店,但外來書店Page One依靠多年的發展,已和國外多家出版社建立起了良好的聯系與合作,這些出版社會在選書方面給予其指導。這些是國內書店沒有的優勢。
就租金來說,與大型購物商場合作并非長久之計。單向街書店幾經“流浪”的遭遇也說明了這點。劉貴坦言,租約到期后確實存在租金上漲的風險。而另一主打廣告及設計的專業書店龍之媒,為降低租金成本,則選擇了“蝸居”進公寓樓中的一隅。
因此,求助于政府或許成為民營實體書店無奈之下的另一出路。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11—2012中國出版業發展報告》指出,扶持民營實體書店政策的逐步落實將是出版業發展的一大趨勢,目前,上海、杭州等地也出臺了政策以資助、貼息和獎勵等方式扶持民營實體書店發展。
肖東發認為,政府要給予民營書店減稅、地租補貼等優惠政策。單向街書店的王店長也表示,政府可以幫助書店協調租金和地址,或者出資補貼租金。“在單向街面臨搬遷之時,政府的有關部門也曾主動過問此事,這是一種進步。”
很多人寄希望于發改委“新限折令”的卷土重來。不過,有專家認為,“新限折令”包含的“新書限價”、“統一供貨價格”雖然能夠遏制電商們的惡性競爭,但就此前限折令的遭遇來看,其在未來可能會再次淪為“雞肋”。而在劉貴看來,行業自律非常重要,“在臺灣,網上書店的價格不能過低,如果違反行業規則,就沒人給你供貨。”
其實,作為民營實體書店本身,如何實現自身的轉型和發展才是關鍵。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教授周正兵認為,除銷售圖書外,書店還可舉辦由政府埋單的城市文化活動,以增加書店的收入。
無論如何,Page One的出現,至少為民營實體書店的寒冬帶來了些許暖意。“講究店面設計,獨特的選書團隊,較高的服務質量,多元化經營,打造‘生活類’書店,這是Page One未來的發展方向。”劉貴說。
(陳璐瑤 梁晨 馬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