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新社甘肅臨夏1月7日電 (記者 馮志軍 魏建軍)為保護“國寶”級文物千年牛皮《古蘭經》手抄本,甘肅投資修建的包括陳列裝飾、電子展示系統和展廳以及監控系統等在內的《古蘭經》珍藏館主體近日完成封頂。過不了多久,這本罕見《古蘭經》珍品即可“入住”。
中新社記者6日下午探訪了收藏這本《古蘭經》的甘肅臨夏市東鄉族自治縣坪莊鄉韓則嶺拱北。在距離《古蘭經》珍藏館百余米的一間臨時“儲藏室”內,韓則嶺拱北負責人馬清方以極其虔誠的準備儀式向中新社記者展示了這本千余年《古蘭經》。
該書用阿拉伯文抄寫,牛皮壓花封面,長48厘米,寬34厘米,厚9厘米,每頁11行,共536頁,所用紙張為撒馬爾罕紙,書寫顏料為黑色墨汁,彩繪顏色以金色和寶藍色等為主。
由于年代久遠,這本《古蘭經》風化嚴重,加之當地缺乏現代化的保護手段和收藏能力,牛皮壓花封面部分圖案已漫漶不清。因此,政府投資修建了占地800平方米的《古蘭經》珍藏館,同時還修建了民俗文化廣場,旅游紀念品商店等附屬設施,總占地面積25畝。
馬清方說,今年在實施包括牌坊門,珍藏館主體裝飾,景點美化亮化工程,搜集挖掘民族民俗文化,安保、陳列等一系列附屬設施建設后,這本《古蘭經》將獲得一個安全可靠的保護場所。
2009年,這本牛皮封面的阿拉伯文《古蘭經》手抄本現身東鄉縣坪莊鄉哈穆則嶺拱北,后經中國、英國和日本等國知名專家鑒定,確定其為國家一級文物。這本書是14世紀阿拉伯穆斯林先賢哈穆則從撒馬爾罕到東鄉傳教時帶來的,成書年代上限為公元9世紀,下限為公元11世紀。
專家認為,該經書篇幅之長,規格之大,是國內《古蘭經》手抄本中非常罕見的珍品,不僅是甘肅東鄉族遷徙的歷史實物見證,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同時對研究東鄉族族源歷史及中國伊斯蘭教的發展史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義。
自此,這個地處黃土高原大山深處的地方因這本《古蘭經》而名聲大噪,吸引了一批批海內外游客接踵而至。“近兩年來,聞訊趕來的游客絡繹不絕,想一睹這本《古蘭經》,但出于保護目的,都一一婉拒。”馬清方說。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當地除了這本千年《古蘭經》外,還珍藏有46本《古蘭經》手抄本以及對《古蘭經》解釋的經文手抄本,有的距今有六七百年歷史,最短的距今也有兩百余年的歷史。
坪莊鄉負責人趙輝介紹,《古蘭經》珍藏館落成后,以這本千年《古蘭經》為首的數十本《古蘭經》手抄本將擁有一個單獨、真空的保護場所。此外,他們還將對珍藏進行一些復制供游客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