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進程評估與展望
——2006’中國改革問卷調查報告
作為“十一五”開局之年,2006年的改革進展事關未來幾年改革全局。為了客觀地評估改革進程,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在歷年改革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設計了《2006’中國改革調查問卷》。此次共回收問卷356份,答卷專家的構成為:中央及地方黨政機關學者型官員占57.30%;高校及研究機構的學者占37.36%;其他方面的專家(包括企業家)占5.34%。
一、2006:改革攻堅步入新階段
1.2006年改革總體有所進展,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一定突破
如何評價2006年改革進展的總體情況?從調查結果看,8.36%的專家認為有重大突破;76.21%的專家認為總體上有所進展。關于專項改革的相關統計進一步表明, 2006年改革突破主要集中在農村和金融等領域。
附表1-1
對于2006年改革的總體進展,您的評價是:
|
總得分
|
311
|
100.00%
|
有重大突破
|
26
|
8.36%
|
有所進展
|
237
|
76.21%
|
基本沒有進展
|
42
|
13.50%
|
有所倒退
|
2
|
0.64%
|
不好判斷
|
4
|
1.29%
|
2.落實科學發展觀體制保障的兩大改革重點: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建立公共服務體制
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最關鍵的改革是哪幾項?調查結果顯示,認為關鍵在于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加快建立公共服務體制的專家分別占80.90%和69.94%。這也證實了“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這一判斷。此外,也有48.60%的專家認為,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落實科學發展觀體制保障的改革重點之一。
附表1-2
對于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您認為,哪方面的改革是重點(請選三項):
|
總得分
|
356
|
|
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
288
|
80.90%
|
加快建立公共服務體制
|
249
|
69.94%
|
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
|
173
|
48.60%
|
民主制度建設
|
142
|
39.89%
|
社會體制改革
|
106
|
29.78%
|
司法體制改革
|
71
|
19.94%
|
其他
|
4
|
1.12%
|
3.把“建立公共服務體制”作為改革攻堅的重大目標之一
隨著我國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長,有專家提出,下一步改革目標應當是“在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公共服務體制”。對于這一建議,58.64%的專家表示贊同,35.98%的專家基本贊同。兩者合計占94.62%。這表明,把建立公共服務體制作為改革攻堅的重大目標之一,已形成了廣泛的共識。
附表1-3
有專家建議,下一步改革的目標應當是,“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中,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公共服務體制”,您的看法是:
|
總得分
|
353
|
100.00%
|
很贊同,當前有必要進一步拓展改革目標
|
207
|
58.64%
|
基本贊同,但在實施時有一定困難
|
127
|
35.98%
|
不贊同,既無必要,也無條件
|
7
|
1.98%
|
其他
|
12
|
3.40%
|
4.建立高層改革協調機制:現實性和迫切性凸顯
改革已進入到全面調整利益關系階段,55.40%的專家認為,很有必要加快建立高層改革協調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加快推進改革攻堅進程;29.26%的專家認為有必要。兩者合計為84.66%。
附表1-4
有專家建議,加快建立高層改革協調機制。您的看法是:
|
總得分
|
352
|
100.00%
|
很有必要
|
195
|
55.40%
|
有必要
|
103
|
29.26%
|
基本沒有必要
|
29
|
8.24%
|
完全沒有必要
|
6
|
1.70%
|
不好判斷
|
19
|
5.40%
|
5.2006,改革在爭論中趨向共識
回顧2006年的改革,不容回避的是對改革的爭論。這場爭論對2006年改革有什么影響?42.90%的專家認為有積極影響,有利于形成改革共識;30.68%的專家認為有正面影響。兩者合計為73.58%。這表明,這場改革爭論客觀上促進了改革共識的形成。
附表1-5
您認為,2006年的改革爭論對改革產生的影響是:
|
總得分
|
352
|
100.00%
|
有積極影響,有利于形成改革共識
|
151
|
42.90%
|
有正面影響
|
108
|
30.68%
|
有負面影響
|
34
|
9.66%
|
基本沒有影響
|
38
|
10.80%
|
不好判斷
|
21
|
5.97%
|
6.2007年改革攻堅的重點任務
認為應把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國企與壟斷行業改革、農村改革作為2007年改革重點的專家分別占58.99%、58.12%和57.58%。認為2007年改革重點還應該包括社會體制改革、財稅體制和金融體制改革的專家分別占49.72%、35.96%和23.60%。
附表1-6
您認為,2007年改革的重點應該是(請選三項):
|
總得分
|
356
|
|
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
210
|
58.99%
|
國企與壟斷行業改革
|
207
|
58.12%
|
農村改革
|
205
|
57.58%
|
社會體制改革
|
177
|
49.72%
|
財稅體制改革
|
128
|
35.96%
|
金融體制改革
|
84
|
23.60%
|
對外開放
|
10
|
2.81%
|
其他
|
4
|
1.12%
|
二、以強化公共服務為目標,推進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1.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急待突破
我國現實情況清楚地表明,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全面推進改革的關鍵所在。2006年這項改革進展如何?36.49%的專家認為有所進展;52.30%的專家認為基本沒有進展。
附表2-1
對于2006年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進展,您的評價是:
|
總得分
|
348
|
100.00%
|
有重大突破
|
9
|
2.59%
|
有所進展
|
127
|
36.49%
|
基本沒有進展
|
182
|
52.30%
|
有所倒退
|
19
|
5.46%
|
不好判斷
|
11
|
3.16%
|
(1)政府利益部門化突出是制約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難點。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展不大,與政府利益部門化有密切關系。64.59%的專家同意這一判斷;29.46%的專家基本同意。兩項合計占94.05%。
附表2-2
有專家指出,當前政府利益部門化的現象突出。您的判斷是:
|
總得分
|
353
|
100.00%
|
完全同意
|
228
|
64.59%
|
基本同意
|
104
|
29.46%
|
不認可,只是少數部門行為
|
19
|
5.38%
|
完全不同意
|
0
|
0.00%
|
說不清
|
2
|
0.57%
|
(2)投資體制改革仍需加大落實力度。2004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但專家們普遍認為,近兩年的投資體制改革進展緩慢。2005年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的調查問卷顯示,高達62.49%的專家認為落實力度不大。此次調查表明,38.01%的專家認為有所進展;而47.95%的專家認為基本沒有進展。
附表2-3
對于2006年投資體制改革的進展,您的評價是:
|
總得分
|
342
|
100.00%
|
有重大突破
|
8
|
2.34%
|
有所進展
|
130
|
38.01%
|
基本沒有進展
|
164
|
47.95%
|
有所倒退
|
21
|
6.14%
|
不好判斷
|
19
|
5.56%
|
(3)事業單位改革的重要前提在于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整體推進。全面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基本前提是什么?79.78%的專家認為有賴于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整體推進;61.80%的專家認為在于公共服務體制的總體設計與安排;55.90%的專家認為,需要考慮事業單位改革配套措施的出臺。
附表2-4
您認為,當前全面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基本前提是(請選三項):
|
總得分
|
356
|
|
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整體推進
|
284
|
79.78%
|
公共服務體制的總體設計與安排
|
220
|
61.80%
|
事業單位改革配套措施的出臺
|
199
|
55.90%
|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153
|
42.98%
|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87
|
24.44%
|
事業單位改革試點經驗的總結
|
71
|
19.94%
|
其他
|
5
|
1.40%
|
2.加快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的轉變
(1)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轉變的條件已基本成熟。推進經濟增長方式從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轉變,是我國改革發展面臨的重大任務之一。推進這項改革的條件是否具備?24.65%的專家認為已經成熟,而且必須盡快推進;54.39%的專家認為基本成熟,但需要考慮技術細節。認為成熟和基本成熟的兩項合計占79.04%。
附表2-5
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的轉變,您認為,其時機和條件:
|
總得分
|
353
|
100.00%
|
已經成熟,必須盡快推進
|
87
|
24.65%
|
基本成熟,但需要考慮技術細節
|
192
|
54.39%
|
不成熟,需要進一步創造時機與條件
|
64
|
18.13%
|
不好判斷
|
10
|
2.83%
|
(2)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迫切要求: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和改變GDP政績觀。從調查結果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對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首當其沖是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其次是必須盡快改變GDP政績觀。持這兩種觀點的專家比例分別占84.27%和78.93%。
附表2-6
您認為,當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對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請選三項):
|
總得分
|
356
|
|
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
|
300
|
84.27%
|
改變GDP政績觀,注重經濟社會協調穩定發展
|
281
|
78.93%
|
改善公共治理結構
|
190
|
53.37%
|
合理設置行政層級,優化行政結構
|
130
|
36.52%
|
加快推動公務員制度改革與創新
|
59
|
16.57%
|
其他
|
14
|
3.93%
|
(3)GDP政績觀是導致各地投資規模過大的重要原因。近幾年我國投資規模不斷膨脹,其體制根源何在?調查顯示, GDP政績觀驅動是各地投資規模過大的重要原因。74.16%的專家持這一觀點。另外,分別有43.54%和36.80%的專家認為,多元投資主體共同推動和經濟處于上升階段等因素也不容忽視。
附表2-7
您認為,當前我國投資規模增大的主要原因是(請選兩項):
|
總得分
|
356
|
|
各地GDP政績觀的驅動
|
264
|
74.16%
|
多元投資主體的共同推動
|
155
|
43.54%
|
經濟處于上升階段
|
131
|
36.80%
|
要素價格偏低
|
61
|
17.13%
|
國際競爭的壓力
|
15
|
4.21%
|
其他
|
17
|
4.78%
|
(4)政府在履行經濟職能方面的主要矛盾與問題是市場監管不力和過多干預并存。在問及“當前政府在履行經濟職能方面的主要矛盾與問題”時,72.75%的專家認為,主要在于市場監管不力和過多干預并存;48.60%的專家認為,政府沒有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附表2-8
您認為,當前政府在履行經濟職能方面的主要矛盾與問題是(請選兩項):
|
總得分
|
356
|
|
市場監管不力和過多干預并存
|
259
|
72.75%
|
沒有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
173
|
48.60%
|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調節職能不到位
|
103
|
28.93%
|
決策、執行不分
|
73
|
20.51%
|
政企沒有分開
|
64
|
17.98%
|
其他
|
11
|
3.09%
|
3.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調整和規范中央地方關系
有專家提出,下一步中央地方關系應該實現“以經濟總量為導向”向“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的轉變。對此,統計結果顯示,40.23%的專家表示贊同;52.69%專家基本贊同。兩者合計占92.92%。
附表2-9
有專家提出,下一步中央地方關系應該實現“以經濟總量為導向”向“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的轉變。您的觀點是:
|
總得分
|
353
|
100.00%
|
贊成,這可以更好地保障基本公共服務供給
|
142
|
40.23%
|
基本贊成,但在目前的架構下很難實現
|
186
|
52.69%
|
不贊成,基本上不可能
|
14
|
3.97%
|
其他
|
11
|
3.12%
|
三、著眼于公共財政建設,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1.財稅體制改革急需深化
2006年我國在財稅體制方面推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總體而言,與社會預期尚有較大差距。調查結果表明,44.83%的專家認為有所進展;45.98%的專家認為基本沒有進展。
附表3-1
對于2006年財稅體制改革的進展,您的評價是:
|
總得分
|
348
|
100.00%
|
有重大突破
|
12
|
3.45%
|
有所進展
|
156
|
44.83%
|
基本沒有進展
|
160
|
45.98%
|
有所倒退
|
8
|
2.30%
|
不好判斷
|
12
|
3.45%
|
2.理性看待財政收入過快增長
近年來,我國財政收入增長速度遠大于GDP增長速度。這一現象是否合理?調查表明,42.21%的專家認為比較合理;但39.09%的專家認為不合理。這說明眾多專家,出于對財政收入增長原因的不同理解,在這一問題上的分歧較大。
附表3-2
近些年來,我國財政收入增長大幅超過GDP的增長。您認為:
|
總得分
|
353
|
100.00%
|
很合理
|
13
|
3.68%
|
比較合理
|
149
|
42.21%
|
不合理
|
138
|
39.09%
|
說不清
|
53
|
15.01%
|
3.妥善協調各級政府間財政關系,提高其公共服務能力
(1)以強化政府責任為目標,優化財力配置。在是否“要改變‘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問題上,39.49%的專家表示反對;45.17%專家表示贊同,認為應該轉而遵循“財力與責任相匹配”的原則。
附表3-3
我國多年來一直遵循的是“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有專家提出要改變這一原則。您的觀點是:
|
總得分
|
352
|
100.00%
|
應該堅持“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
|
139
|
39.49%
|
應該遵循“財力與責任相匹配”的原則
|
159
|
45.17%
|
應該遵循“支出與能力相匹配”的原則
|
29
|
8.24%
|
其他
|
25
|
7.1%
|
(2)授權地方政府發行債券需謹慎?;谝恍┑胤秸媾R的財政困境,有專家建議可授權地方政府發行債券。21.14%的專家認為當前完全不可行;47.71%的專家認為有一定的可行性。認為有較大的可行性和完全可行的專家比例均較低。
附表3-4
您對“在有限制的條件下,授權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的看法是:
|
總得分
|
350
|
100.00%
|
完全不可行
|
74
|
21.14%
|
有一定的可行性
|
167
|
47.71%
|
有較大的可行性
|
40
|
11.43%
|
完全可行
|
20
|
5.71%
|
不好判斷
|
49
|
14.00%
|
(3)“鄉財縣管鄉用”推動了鄉鎮政府職能轉變,但鄉鎮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急待提高。對于我國正在推進的“鄉財縣管鄉用”改革,24.58%專家認為,這項改革對鄉鎮政府職能轉變發揮了重大作用。34.46%專家認為,這項改革在約束了鄉鎮政府的某些行為的同時,也減弱了其公共服務供給能力。25.14%的專家認為,短時期內難以判斷。
附表3-5
我國正在推進“鄉財縣管鄉用”改革。您對這項改革的看法是:
|
總得分
|
354
|
100.00%
|
對鄉鎮政府職能轉變發揮了重大作用
|
87
|
24.58%
|
約束了鄉鎮政府的行為,但也減弱了其公共服務供給能力
|
122
|
34.46%
|
方向錯誤,應該“一級政府,一級財權”
|
43
|
12.15%
|
短時期內難以判斷
|
89
|
25.14%
|
其他
|
13
|
3.67%
|
四、企業改革:需要在破除壟斷中構建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
1.國有企業與壟斷行業改革進展緩慢
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專家對于2006年的國有企業改革和壟斷行業改革評價不高。
(1)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取得一定進展。5.38%的專家認為2006年我國在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方面有很大進展;56.94%的專家認為有所進展。
附表4-1
您對近幾年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績效的評估是:
|
總得分
|
353
|
100.00%
|
取得了很大進展
|
19
|
5.38%
|
取得一些進展
|
201
|
56.94%
|
基本沒有進展
|
94
|
26.63%
|
有所倒退
|
20
|
5.67%
|
不好判斷
|
19
|
5.38%
|
(2)國有企業改革進展緩慢??傮w上2006年國有企業改革進展緩慢:41.91%的專家認為有所進展;49.13%的專家認為基本沒有進展。
附表4-2
對于2006年國有企業改革的進展,您的評價是:
|
總得分
|
346
|
100.00%
|
有重大突破
|
7
|
2.02%
|
有所進展
|
145
|
41.91%
|
基本沒有進展
|
170
|
49.13%
|
有所倒退
|
11
|
3.18%
|
不好判斷
|
13
|
3.76%
|
(3)壟斷行業改革尚待破冰。壟斷行業改革是當前改革的重點之一。調查結果顯示,2006年壟斷行業改革所獲得的評價最低:66.28%的專家認為沒有進展;10.95%的專家甚至認為有所倒退。
附表4-3
對于2006年壟斷行業改革的進展,您的評價是:
|
總得分
|
347
|
100.00%
|
有重大突破
|
2
|
0.58%
|
有所進展
|
64
|
18.44%
|
基本沒有進展
|
230
|
66.28%
|
有所倒退
|
38
|
10.95%
|
不好判斷
|
13
|
3.75%
|
2.國有企業改革的兩大重點:完善治理結構、推動產權制度改革
從調查情況看,下一步國有企業改革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兩方面:35.80%的專家認為是完善治理結構;26.33%的專家認為是推進產權制度改革。
附表4-4
您認為,下一步國有企業改革的重點是:
|
總得分
|
338
|
100.00%
|
治理結構
|
121
|
35.80%
|
產權制度
|
89
|
26.33%
|
自主創新和品牌建設
|
59
|
17.46%
|
激勵約束機制
|
57
|
16.86%
|
其他
|
12
|
3.55%
|
3.“非公36條”使民營企業面臨的總體環境有所改善
“非公36條”出臺將近兩年了,其效果如何?認為有所改善和大大改善了民營企業總體環境的專家分別占65.89%和8.50%。兩者合計74.39%。
附表4-5
“非公36條”的出臺已近兩年,您認為,當前民營企業面臨的總體環境:
|
總得分
|
353
|
100.00%
|
大大改善
|
30
|
8.50%
|
有所改善
|
233
|
65.89%
|
基本沒有改善
|
67
|
18.98%
|
總體環境惡化
|
13
|
3.68%
|
不好判斷
|
10
|
2.83%
|
4.盡快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
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是近年來的一個老話題。與前幾次調查結果相仿,這次調查再一次表明,多數專家(67.42%)認為,統一“兩稅”的時機與條件已經成熟,必須盡快推行;也有28.61%的專家認為,盡管時機已經成熟,但仍然需要仔細考慮相關的技術細節。
附表4-6
關于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已爭論了幾年。您認為,當前統一這兩個稅種的時機:
|
總得分
|
353
|
100.00%
|
已經成熟,必須盡快推行
|
238
|
67.42%
|
基本成熟,但需要考慮技術細節
|
101
|
28.61%
|
不太成熟,仍然需要以稅收優惠吸引外資
|
10
|
2.83%
|
其他
|
4
|
1.13%
|
五、以提高競爭力和完善治理結構為重點,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1.2006年金融體制改革在總體取得進展中有所突破
2006年金融改革在證券市場、國有商業銀行、保險業等方面都有若干亮點。調查結果表明,13.08%的專家認為這項改革有重大突破,這一比例在所有單項改革評估中,僅次于農村改革;60.76%的專家認為,這項改革有所進展。兩者合計為73.84%。
附表5-1
對于2006年金融體制改革的進展,您的評價是:
|
總得分
|
344
|
100.00%
|
有重大突破
|
45
|
13.08%
|
有所進展
|
209
|
60.76%
|
基本沒有進展
|
78
|
22.67%
|
有所倒退
|
5
|
1.45%
|
不好判斷
|
7
|
2.03%
|
(1)2006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取得一定效果。61.08%的專家認為,2006年我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有一定效果;13.07%的專家認為有明顯效果。兩者合計為74.15%。
附表5-2
您對2006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總體效果的判斷是:
|
總得分
|
352
|
100.00%
|
有明顯效果
|
46
|
13.07%
|
有一定效果
|
215
|
61.08%
|
作用不明顯
|
50
|
14.20%
|
有負面作用
|
9
|
2.56%
|
不好判斷
|
32
|
9.09%
|
(2)2006年證券市場形勢明顯好轉。股權分置的基本完成是2006年金融領域改革的一個亮點,它有效地降低了證券市場的系統性風險,使證券市場形勢明顯好轉。調查結果表明,12.75%的專家認為我國證券市場在2006年有根本好轉;69.41%的專家認為有所好轉。兩者合計為82.16%。
附表5-3
您認為,2006年我國證券市場的總體形勢:
|
總得分
|
353
|
100.00%
|
有根本好轉
|
45
|
12.75%
|
有所好轉
|
245
|
69.41%
|
基本沒有好轉
|
35
|
9.92%
|
有所惡化
|
1
|
0.28%
|
不好判斷
|
27
|
7.65%
|
2.金融領域的突出問題是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
在判斷當前我國金融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時,45.62%的專家認為在于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認為競爭能力低下、不良資產過多的專家分別占23.87%和19.94%。
附表5-4
您認為,當前我國金融領域的突出矛盾是:
|
總得分
|
331
|
100.00%
|
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
|
151
|
45.62%
|
競爭能力低下
|
79
|
23.87%
|
不良資產過高
|
66
|
19.94%
|
盈利能力不足
|
16
|
4.83%
|
其他
|
19
|
5.74%
|
3.當前金融業治理結構的主要矛盾與問題是信息不透明、監督制衡機制不健全
分析金融業治理結構存在的問題,45.86%的專家認為,主要癥結在于信息不透明,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35.50%的專家認為,主要問題在于內部制衡機制不健全。認為“國家對金融業干預過多”的專家僅為11.24%。
您認為,當前金融業治理結構的主要矛盾與問題是:
|
總得分
|
338
|
100.00%
|
信息不透明,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
|
155
|
45.86%
|
內部制衡機制不健全
|
120
|
35.50%
|
國家對金融業干預過多
|
38
|
11.24%
|
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
|
14
|
4.14%
|
其他
|
11
|
3.25%
|
4.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基本目標是加快建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
關于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基本目標,52.11%的專家認為是建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16.62%的專家認為在于建立政策性金融組織;15.21%的專家認為在于建立農村商業金融組織。
附表5-6
您認為,當前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基本目標是:
|
總得分
|
355
|
100.00%
|
建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
|
185
|
52.11%
|
建立政策性金融組織
|
59
|
16.62%
|
建立農村商業金融組織
|
54
|
15.21%
|
建立社區銀行
|
35
|
9.86%
|
其他
|
22
|
6.20%
|
5.推進金融綜合監管的時機業已成熟
隨著金融綜合經營的推進,是否應該適時推進金融綜合監管?60.80%的專家認為,有必要,而且時機已經成熟;24.50%的專家認為有必要,但時機尚不成熟。
附表5-7
您認為,當前是否有必要推進金融綜合監管:
|
總得分
|
347
|
100.00%
|
有必要,而且時機已經成熟
|
211
|
60.80%
|
有必要,但目前時機尚不成熟
|
85
|
24.50%
|
沒有必要
|
8
|
2.31%
|
難以判斷
|
43
|
12.39%
|
六、以基本公共服務為主線,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改革
1.2006年農村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對2006年農村改革,專家們給予了很高的評價。25%的專家認為有重大突破;63.22%的專家認為有所進展。兩者合計為88.22%。
附表6-1
對于2006年農村改革的進展,您的評價是:
對于2006年農村改革的進展,您的評價是:
|
總得分
|
348
|
100.00%
|
有重大突破
|
87
|
25.00%
|
有所進展
|
220
|
63.22%
|
基本沒有進展
|
36
|
10.34%
|
有所倒退
|
2
|
0.57%
|
不好判斷
|
3
|
0.86%
|
2.從解決農村突出矛盾與問題出發,加快建立農村公共服務體制
(1)基本公共服務短缺已成為當前農村最突出的矛盾。當前農村突出的矛盾是什么?專家們在這一問題上形成了高度共識。84.27%的專家認為,基本公共服務短缺已成為農村突出的矛盾。此外,分別有31.74%和30.90%的專家認為,農村金融發展滯后和土地糾紛也是當前農村面臨的突出矛盾。
附表6-2
您認為,當前農村突出的矛盾與問題是(請選兩項):
|
總得分
|
356
|
|
基本公共服務短缺
|
300
|
84.27%
|
農村金融發展滯后
|
113
|
31.74%
|
土地糾紛
|
110
|
30.90%
|
干群關系緊張
|
79
|
22.19%
|
其他
|
21
|
5.90%
|
(2)把保障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資金投入的重點。分別有75.84%和75.28%的專家認為,新農村建設的資金投入重點應該是保障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附表6-3
您認為,新農村建設的資金投入重點應該是(請選兩項):
|
總得分
|
356
|
|
保障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
|
270
|
75.84%
|
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
268
|
75.28%
|
促進農業技術升級,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
86
|
24.16%
|
扶持非農產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
44
|
12.36%
|
其他
|
5
|
1.40%
|
(3)鄉鎮政府的主要職能是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隨著農業稅的全面取消,鄉鎮政府的職能何去何從?88.20%的專家認為應該定位于為農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務;78.37%的專家認為應該定位于社會管理,保持農村穩定。認為應該“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創造條件”的專家占54.21%。
附表6-4
隨著農業稅的全面取消,您認為,鄉鎮政府的主要職能應當是(請選三項):
隨著農業稅的全面取消,您認為,鄉鎮政府的主要職能應當是(請選三項):
|
總得分
|
356
|
|
公共服務,為農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產品
|
314
|
88.20%
|
社會管理,保持農村穩定
|
279
|
78.37%
|
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創造條件
|
193
|
54.21%
|
生產發展,提高農村經濟實力
|
144
|
40.45%
|
計劃生育,提高人口素質
|
69
|
19.38%
|
其他
|
9
|
2.53%
|
3.把農民工納入到城市社會保障體系中的條件已基本具備
在判斷把農民工納入到城市社會保障的條件時,高達81.47%的專家認為,條件已基本成熟。其中,11.52%的專家認為條件已經成熟,必須盡快推行;24.44%的專家認為,條件基本成熟,但需要進一步考慮相關的技術細節;45.51%的專家認為,條件基本成熟,但需要同步推進配套措施。認為“條件不成熟,國家還沒有這個能力”的專家僅為17.70%。
附表6-5
您認為,把農民工納入城市社會保障的條件:
|
總得分
|
356
|
100.00%
|
已經成熟,必須盡快推行
|
41
|
11.52%
|
基本成熟,但需要考慮完善相關的技術細節
|
87
|
24.44%
|
基本成熟,但需要同步推進其他配套改革
|
162
|
45.51%
|
不成熟,目前國家沒有這個能力
|
63
|
17.70%
|
不好判斷
|
3
|
0.84%
|
4.農民組織建設的時機與條件基本成熟,需要積極穩妥地推進
在判斷當前我國農民組織發展的時機與條件時,22.03%的專家認為已經成熟;46.33%的專家認為基本成熟。兩者合計為68.36%。也有27.12%的專家認為時機與條件不太成熟,原因是相關的法律、法規缺失。
附表6-6
您認為,當前我國發展農民組織的時機與條件:
|
總得分
|
354
|
100.00%
|
已經成熟,必須加快發展
|
78
|
22.03%
|
基本成熟,需要逐步推進
|
164
|
46.33%
|
不太成熟,相關的法律法規缺失
|
96
|
27.12%
|
很不成熟,各項條件均不具備
|
11
|
3.11%
|
不好判斷
|
5
|
1.41%
|
七、構建和諧社會的體制機制保障,加快推進社會體制改革
1.2006年我國社會體制改革有所進展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創新社會管理體制。在判斷2006年我國社會體制改革進展時,51.30%的專家認為有所進展;但也有高達40.58%的專家認為基本沒有進展。
對于2006年社會體制改革的進展,您的評價是:
|
總得分
|
345
|
100.00%
|
有重大突破
|
10
|
2.90%
|
有所進展
|
177
|
51.30%
|
基本沒有進展
|
140
|
40.58%
|
有所倒退
|
10
|
2.90%
|
不好判斷
|
8
|
2.32%
|
2.我國社會矛盾突出,但仍處于可控范圍內
在對我國社會矛盾的判斷上,28.33%的專家認為,當前我國社會矛盾相當突出,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68.56%的專家認為,當前社會矛盾比較突出,但仍在可控范圍內。兩者合計為96.89%。
附表7-2
您對當前我國社會矛盾的基本判斷是:
|
總得分
|
353
|
100.00%
|
相當突出,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
100
|
28.33%
|
比較突出,但仍在可控范圍內
|
242
|
68.56%
|
不突出
|
7
|
1.98%
|
說不清
|
4
|
1.13%
|
3.我國就業與再就業形勢嚴峻
就業與再就業是我國當前面臨的嚴峻問題。調查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58.03%的專家認為我國當前就業與再就業形勢相當嚴峻,而且未來有惡化的趨勢;也有34.93%的專家認為,盡管比較嚴峻,但在逐步好轉。值得關注的是,沒有一個專家認為當前就業與再就業形勢非常好,而且未來預期樂觀。
附表7-3
您對我國當前就業與再就業形勢的判斷是:
|
總得分
|
355
|
100.00%
|
相當嚴峻,而且有惡化的趨勢
|
206
|
58.03%
|
比較嚴峻,但逐步好轉
|
124
|
34.93%
|
處于正常水平
|
15
|
4.23%
|
非常好,而且未來預期樂觀
|
0
|
0.00%
|
不好判斷
|
10
|
2.82%
|
4.未來幾年我國貧富差距將繼續擴大
貧富差距問題受到各方面的重視,近幾年相關部門也出臺了一些措施。但調查表明,58.03%的專家認為,未來幾年我國貧富差距將繼續擴大;29.01%的專家認為貧富差距將有所擴大。兩者合計為87.04%。
附表7-4
您對未來幾年我國貧富差距變化趨勢的判斷是:
|
總得分
|
355
|
100.00%
|
繼續擴大
|
206
|
58.03%
|
有所擴大
|
103
|
29.01%
|
基本維持現狀
|
33
|
9.30%
|
有所縮小
|
9
|
2.54%
|
不好判斷
|
4
|
1.13%
|
5.社會組織發展進程緩慢
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有助于政府與社會形成良性互動。在判斷我國社會組織發育情況時,33.71%的專家認為有所進展;52.25%的專家認為進展緩慢。還有7.87%的專家甚至認為,近幾年社會組織發展有所倒退。
附表7-5
您對當前我國社會組織發展進程的判斷是:
|
總得分
|
356
|
100.00%
|
進展順利,發展較快
|
14
|
3.93%
|
有所進展
|
120
|
33.71%
|
進展緩慢
|
186
|
52.25%
|
沒有進展,甚至有所倒退
|
28
|
7.87%
|
不好判斷
|
8
|
2.25%
|
6.從建立嚴格的行政問責制入手,有效降低公共安全事件發生頻率
2006年諸多生產、食品與藥品等方面的公共安全事件已經影響到社會安定和諧。在分析公共安全事件發生的原因時,80.62%的專家認為缺乏嚴格的行政問責制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有65.45%的專家認為,主要原因在于市場法制不健全,市場監管存在空白點。認為社會監督機制缺位的專家占60.96%。從這個調查可以看出,要有效控制公共安全事件,首先必須建立嚴格的行政問責制。
附表7-6
近年來,公共安全(生產安全、食品安全與藥品安全)事件頻發。您認為,其根本原因是(請選三項):
|
總得分
|
356
|
|
缺乏嚴格的行政問責機制
|
287
|
80.62%
|
市場法制不健全,市場監管存在空白點
|
233
|
65.45%
|
社會監督機制缺位
|
217
|
60.96%
|
社會道德水準的下降
|
122
|
34.27%
|
同業監管缺失,行業協會作用有限
|
115
|
32.30%
|
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
33
|
9.27%
|
其他
|
15
|
4.21%
|
(苗樹彬、征庚圣、匡賢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