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十一五”規劃加快建設信息產業強國
——信息產業“十一五”規劃解讀
“十一五”是一個具有承前啟后歷史地位的重要時期。信息產業仍是全球競爭的戰略重點,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廣泛應用既為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也使其面臨著競爭壓力不斷加大等挑戰。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任務,對我國信息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勢下,“十一五”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必須緊緊圍繞國家的戰略目標,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規劃引導和指導行業發展,著力自主創新、提升競爭能力,完善發展環境,推進戰略轉型,為實現信息產業強國戰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信息產業“十一五”規劃》經國務院批準由信息產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開展編制工作已經完成,并于2006年由信息產業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聯合頒布。與以往歷次規劃相比,本規劃無論從編制過程、文本形式還是規劃內容上都有許多創新。為便于行業內外加深對規劃理解,更好地貫徹落實規劃,現將本規劃的特點和內容做如下說明。
一、信息產業“十一五”規劃的主要特點
(一)將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貫穿始終
《信息產業“十一五”規劃》充分貫徹落實了黨的十六大以來歷次中央全會的文件精神,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十一五”規劃》的總體部署,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突出強調了自主創新,并將這些思想貫徹落實到《規劃》的各個部分,體現了時代特征和行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二)將指導性與可操作性有機結合
規劃體現了“政府編規劃、規劃管政府”的原則,以及科學化、透明化的政府管理理念,是加強和規范行業管理、指導重大工程建設和制定行業內其他專項規劃的依據和總綱。與以往規劃不同,“十一五”規劃第一次不再稱“計劃”而改稱“規劃”,名稱上的改變反映出規劃作用的變化,既不像以前的國家行政指令性計劃,也不同于有的五年計劃僅強調宏觀指導,而是突出重點,更好地將規劃的指導性與可操作性結合起來。一方面作為信息產業發展的政策性、綱領性文件,《規劃》從全局、戰略的高度加強了對全行業發展的宏觀指導;另一方面從加強行業管理、規范政府行為出發,提出了八大任務,十二項重大工程。使規劃更具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三)兼顧行業發展的共性與個性
信息產業跨制造和服務業兩個領域,從行業主管部門的職能分工出發,“十一五”規劃不僅明確提出了行業總體發展思路和發展目標,而且結合電信業、電子信息產業、郵政業和無線電管理四個領域各自的特點,分別提出了“十一五”發展思路和發展重點,同時對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也有專節論述,兼顧了行業發展的共性與個性,更有利于規劃分類指導和有效落實。
(四)體現產業發展階段性特征的要求
推動信息產業“由大到強”轉變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十一五”時期是打基礎的重要階段,是建設信息產業強國的重要起步期。“十一五”行業規劃的發展思路、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及政策措施均基于這一判斷而制定,在保持與未來長期發展目標銜接的同時,體現出鮮明的階段性特征。
(五)體現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
與以往規劃相比,“十一五”規劃在發展目標設置上減少了作為市場行為主體結果的指標,如產品產量、業務量目標等,增加了與宏觀調控有關的指標,如協調發展目標等。對于主要由市場發揮主導作用的領域,主要通過建立導向機制來引導企業行為;對于依靠政府主導的領域,主要通過合理配置公共資源等加以落實。規劃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明確了“十一五”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與重點方向,同時提出了若干重大工程,以此引導社會資源配置,體現出政府管理重心正逐步從項目管理向規劃引導轉變。
(六)體現科學、民主和公開、透明的原則
與以往相比,本次規劃的編制過程也有許多創新之處。一是規劃前期進行了充分預研,開展了數十項前期規劃課題的研究工作,面向全社會邀請了多家研究機構、設計單位、運營企業、制造企業、中介組織等多方參與研究,課題數量、涉及領域、保障力度均創歷次五年規劃編制之最。二是在有關網站上設置“十一五”信息產業規劃專欄,利用網絡更廣泛地宣傳規劃編制思路和動態等,悉心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提高了規劃編制的公眾參與度和政策透明度。三是專門成立了由經濟、政策、技術、法律、信息化及企業管理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組成的“信息產業‘十一五’規劃專家咨詢委員會”,對規劃編制工作進言獻策,進一步體現了規劃編制的科學性、民主性。
二、關于“十一五”發展思路與目標
我國信息產業將在“十五”時期發展的基礎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三轉變一加強”為中心,通過采取七項舉措,實施十二大工程,完成八項任務,實現五大目標,為建設信息產業強國(電信強國和電子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一)發展思路
“十一五”我國信息產業面臨的形勢總體看來,是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一方面,數字電視、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市場應用日趨成熟,全球信息產業進入新發展期。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等重大戰略的實施,為我國信息產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國際和國內市場。同時,信息技術廣泛應用、高度滲透,信息技術創新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服務業正成為產業發展新的增長引擎。可以說,我國信息產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但我們也要清醒地意識到,面臨機遇的同時也必將面對更加嚴峻的挑戰。信息產業已成為衡量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成為各國爭奪發展主動權的戰略制高點,信息產業領域的國際競爭將更加激烈,形勢也日趨復雜,競爭壓力不斷加大。
從產業自身看,我國信息產業總體規模雖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影響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依然存在,創新能力不足,結構性矛盾仍比較突出,產業大而不強。
在客觀分析我國信息產業面臨的形勢的基礎上,我們認為:加快推動產業的戰略轉型,提高產業競爭實力已經成為未來五年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十一五”也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信息產業要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在保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自主創新,不斷提高產業核心競爭能力,繼續改善產業發展環境,加快推動“三轉變一加強”,推動電信業向信息服務型轉變,電子信息產業向創新效益型轉變,郵政業向現代郵政業轉變,加強無線電集中統一管理,為深入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支撐,為信息產業強國建設開好篇、布好局。
兼顧各行業的特點,規劃明確提出了各分行業的發展思路:
電信業:在未來五年中,要緊緊圍繞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發展的需要,加強網絡資源整合利用,大力推進“三網融合”;著力提高業務和技術創新能力,不斷開發新業務,把業務發展重點從基于網絡的簡單服務向多媒體、綜合信息服務轉變,推動行業的戰略轉型;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完善市場監管體系,監管主要著眼于提高電信服務水平、保護用戶合法權益,以及保障國家通信網絡和信息安全。
電子信息產業:抓住關鍵技術、核心基礎產業、骨干企業三個環節加以突破,實現向創新效益型的轉變。通過加強自主創新,發揮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培育核心競爭能力,提升產業技術水平;通過優化產業發展環境,發展壯大集成電路、軟件、新型元器件等核心基礎產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延伸和完善產業鏈;通過培育一批骨干企業和知名品牌,提升整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郵政業:推進體制改革,加強政府監管,規范資源管理,完善市場機制是國家郵政監管機構的主要職能;優化業務結構,發展新興業務是國有郵政企業發展的方向;提供普遍服務,增強競爭能力是國家對國有郵政企業的要求;促進郵政業向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三流合一”的現代郵政業發展則是郵政改革和發展的方向。
無線電管理:無線電管理是信息產業行業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能。“十一五”期間,要進一步加強無線電的集中統一管理,以促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協調發展為目的,科學配置、合理開發、有效利用頻率/衛星軌道資源,維護空中電波秩序,保證各種無線電業務的正常開展。
(二)發展目標
結合發展思路的要求,在綜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礎上,《規劃》提出了由主要經濟指標、服務水平目標、創新能力目標、競爭能力目標、協調發展目標等五個方面構成的產業發展目標體系。
主要經濟指標。主要選擇了和國民經濟緊密相關的幾個指標,突出了產業總體規模、增長速度以及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三個方面,定量指標涉及我國信息產業總收入、信息產業增加值、電子信息產品出口額及信息產業占GDP的比重等,減少了以往規劃中提到的主要產品產量、產值、業務量等目標。
根據對全球信息產業發展規律的研究以及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的預測,“十一五”期間我國信息產業將在與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同時,仍然保持持續快速的增長,但增速有可能放緩。信息產業總收入年均增速為17.6%,收入規模將從2005年的4.44萬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10萬億元(其中,電信業收入達到8860億元,年均增長7.6%;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達到9萬億元,年均增長18%;郵政業收入達到990億元,年均增長8%。);信息產業增加值將從2005年的1.32萬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2.6萬億元,年均增長15%;信息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將達到10%;電子信息產品出口額占全國外貿出口額的比重保持在35%左右。信息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能力進一步增強。
服務水平目標。關于對電話用戶規模的預測充分考慮了未來的經濟發展水平、居民消費能力的變化、資費調整等因素的影響,并結合目前的發展階段和發展規模,判斷“十一五”期間電話用戶增速將放緩,年均新增用戶在5100萬左右,2010年全國電話用戶總數將達到10億,其中:固定電話年均新增用戶在960萬左右,2010年將達到4億;移動電話用戶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年均新增用戶在4200萬左右,2010年將達到6億。關于互聯網用戶的發展,互聯網用戶將持續高速增長,2010年將達到2億,基本實現翻一番。同時,我們在服務水平目標設定中首次將互聯網服務納入了電信普遍服務目標,提出“十一五”期間要繼續推進村通工程建設,同時努力加大鄉互聯網接入能力建設,基本實現“村村通電話,鄉鄉能上網”。
創新能力目標。為落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要求,結合十六屆五中全會文件精神,我們對創新能力在信息產業發展中的定位提出了具體要求:即初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立一批重點領域共性技術開發平臺,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通信新業務開發能力不斷提升,涌現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業務品牌,業務專利數不斷增加;軟件、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一代通信、數字視聽、高性能計算及網絡等關鍵技術研發能力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在自主創新的途徑選擇上,從信息產業的特點出發,規劃提出了“全行業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進一步強化,集成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原始創新能力有所提高”的總體創新目標,力爭信息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在“十一五”期間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
競爭能力目標。競爭能力體現在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產業集群能力和行業監管能力等方面。規劃還對政府的監管模式和管理能力提出了目標,體現了“規劃管政府”的約束性以及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到“十一五”末,我國電信業要進一步擴大海外電信業務市場份額,大幅提升基礎電信運營企業的管理能力和競爭能力,形成一大批具有競爭活力的增值業務運營企業。電子信息核心產業規模要翻兩番,部分關鍵技術實現突破,延伸和完善產業鏈;產業集聚優勢進一步顯現,同時涌現一批在全球具有特色和影響力的產業基地和產業園,以及一批效益突出、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
協調發展目標。從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出發,“十一五”行業規劃增設了“協調發展目標”。強調加強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的普遍服務,建立電信運營業與其上下游的合作共贏機制。繼續推進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產業園建設,促進東中西部差異化發展格局的形成。配合國家確定的重點開發開放區域,支持天津濱海新區、海峽西岸信息產業發展。實現無線電頻率資源合理配置及各種無線電業務的協調發展
三、關于主要任務與發展重點
根據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我們確定了八項主要任務和發展重點。
(一)電信業發展重點
推進行業的戰略轉型是我國電信業實現持續發展,建設電信強國的必然趨勢和現實選擇,也是服務信息化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多層次信息服務的客觀要求。轉型的內涵是要加強電信業的技術和業務創新,推進從傳統的網絡服務向數據多媒體、綜合信息服務的轉型。為實現戰略轉型,“十一五”期間電信業發展面臨著不斷提高綜合信息服務水平和進一步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兩個主要任務。
提高綜合信息服務水平要做好兩方面工作,即推進電信業務的全面轉型和提高社會公共服務水平。技術、業務創新能力不足,是目前制約電信業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政府、企業共同努力。政府要加強政策引導,運用市場準入、資源配置、標準制定等多種手段,為創新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企業是創新的主體,要進一步強化創新意識,加大投入,切實提高創新能力。移動通信、增值電信業務、寬帶業務是未來電信業發展的幾個增長點。在推進電信業轉型過程中,一是要加強技術業務創新,深入挖掘固網發展潛力;二是要大力發展增值電信業務,以服務于信息化大局,開發專業化、差異化的信息化應用;三是要重視移動通信業務和寬帶多媒體信息服務的發展,突破瓶頸約束,加快完善產業鏈,努力提升電信業的產業價值。
電信業在“十一五”期間還將肩負推進普遍服務、進一步提高電信服務水平的歷史重任。繼續推進“村村通電話”工程,解決剩余行政村通電話問題,并推進自然村通電話的進程。互聯網已經成為影響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重要工具,在普遍服務推進的現階段,應把互聯網納入普遍服務的范疇,加快鄉互聯網接入能力建設的進程,為新農村建設和面向“三農”信息服務創造基礎網絡條件。此外,電信業還要為社會應急聯動與綜合服務系統做好支撐,提高突發事件中通信保障的快速反應能力,充分發揮電信業在保障社會公共服務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基礎設施的發展和完善是電信業保持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條件,對經濟社會活動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一般地說,信息網絡作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要適度超前于需求。結合我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現狀和今后發展需要,“十一五”時期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應重點關注推進綜合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網絡資源整合利用和強化網絡信息安全。為此,《規劃》提出“十一五”期間需要著重加強三個方面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任務。一是要抓住網絡技術升級換代的機遇,加快構建廣覆蓋、高可靠、多業務的綜合信息基礎設施, 提高寬帶接入網絡覆蓋率和國際通信能力;二是充分挖掘現有潛力,促進全社會網絡資源的整合利用,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建設,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三是要強化網絡與信息安全,加強安全監管,提高國家基礎網絡安全和信息內容安全,構建安全可靠的信息應用環境。
(二)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重點
圍繞電子信息產業向創新效益型轉變的發展思路,“十一五”期間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要在保持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自主創新,盡快形成可持續發展能力,重點圍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大力發展核心基礎產業。核心基礎產業是指集成電路、軟件、元器件、電子專用材料和電子專用設備儀器等基礎行業領域,這些領域屬于產業鏈上游環節,技術難度和投資強度大,附加值高,現已成為全球產業競爭的焦點。核心基礎產業薄弱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大而不強的“軟肋”,也直接影響到我國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因此規劃將其作為“十一五”乃至更長時期發展的最重要任務,力爭在這五個領域的部分核心關鍵技術上實現重點突破,延伸和完善產業鏈,大力調整產品結構和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
二是重點培育新的產業群。未來五年,隨著數字化、網絡化技術應用日益廣泛,產業融合趨勢更加明顯,新產品和新技術不斷涌現,信息產品正面臨著新一輪的更新換代,新一代移動通信、數字電視、下一代互聯網、信息安全產品以及行業應用電子等將成為電子信息產業實現增長的重要領域。培育新的產業群,是實現信息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關鍵,也是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信息化建設需求的必然要求。因此,《規劃》結合產業和技術發展趨勢,提出將數字視聽、新一代通信產品、高端計算機和網絡產品、信息安全產品以及應用電子產品等作為新產業群重點加以培育。
三是積極推進產業集聚式發展。集群化發展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信息產業全球競爭出現的新趨勢,以產業鏈為基礎的產業集群已經成為國家和地區間競爭的主體。培育集群優勢明顯,并具備一定國際競爭能力的產業聚集區,推進電子信息產業的區域協調發展是未來五年電子信息產業的主要任務之一。規劃提出主要從兩個方面具體推進,一是繼續加強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產業園建設,整合優勢資源,不斷延伸和完善產業鏈,培育形成的基于產業鏈的、具有優勢和特色的產業集群;二是優化產業布局,根據東北、西部、中部和東部發達地區不同的產業實際情況,努力構建東中西部協調發展、優勢互補的格局。
(三)郵政業的主要任務
郵政業的主要任務可以概括為四點:一是積極促進郵政業的全面發展。在促進國有郵政企業健康發展的同時,還要推動整個郵政業的協調發展,營造郵政快遞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二是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郵政業。一方面,郵政服務信息化是現代郵政業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我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也是推動郵政服務信息化發展的巨大動力。三是著力提高郵政普遍服務能力?!兑巹潯钒汛_保郵政普遍服務和特殊服務放在第一位,為了形成較為完善的服務和保障機制,需要加快郵政基礎設施建設,建立適應西部地區的郵政服務體系,優化面向農村的郵政社會化服務體系。四是切實加強郵政安全監管,進一步完善專業化的管理手段。
(四)無線電管理的主要任務
無線電管理的主要任務是要科學規劃無線電頻率和衛星軌道資源,按照國際無線電規則和社會發展需要及時修訂頻率劃分規定,合理配置無線電頻率和衛星軌道資源,做到軍民結合,平戰結合,最大限度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需要。依法實施對各類無線電臺站的許可,加強對無線電臺站的管理。完善包括全國短波監測網、全國衛星監測網和全國VHF-UHF監測網在內的無線電管理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無線電監測,排查各類有害干擾,維護空中電波秩序,增強對突發重大干擾事件的應對能力。進一步理順無線電管理體制,加強隊伍建設,充分利用法律、行政、技術和經濟手段,提高無線電管理能力,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五)大力提升信息化建設支撐能力
發展信息產業和推進信息化不是相互孤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需要信息產業提供基礎設施、產品、裝備和服務,信息產業是大力推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支撐?!兑巹潯窂男畔a業部職能定位出發,本著信息化與信息產業“一盤棋”的思想,以推進信息技術應用為重點,從增強信息化裝備供給能力、優先支持農村信息化建設、加快信息技術推廣應用和強化信息化基礎工作四個方面提出了信息產業提升信息化支撐能力的主要任務?!笆晃濉逼陂g,我國信息化進入全方位、多層次推進的新階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傳統產業改造、社會事業的發展等都對信息化應用提出了更多新的需求,信息產業發展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帶來的機遇,積極開發適應信息化各領域需求的新技術、新產品,增強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服務的提供能力,著重在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較好或信息化需求迫切的領域,提高信息產業的支撐能力,在為信息化服務的同時,進一步促進信息產業的發展。
四、關于重大工程
本次規劃的重點之處是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及其他國家相關規劃確定的重點任務、重大專項和發展目標,結合信息產業的行業特點和產業發展實際情況,提出了集成電路、軟件、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數字視聽、寬帶通信、先進計算、新型元器件、電信普遍服務、網絡與信息安全、郵政服務設施和無線電監測等十二個重大工程。
在這些重大工程的遴選過程中,信息產業部與國家發改委進行了充分的溝通,是經過嚴格、科學的程序確定下來的,是《規劃》中主要任務與發展重點的進一步落實和體現,也是增強規劃可操作性的重要舉措。這十二個重大工程不僅是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對產業發展具有很強的帶動作用,而且很多與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息息相關,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這些工程的實施,既需要充分發揮政府作用,通過國家資金支持或政策引導來實現,也需要得到各級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更重要的是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等社會資金的投入,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參與。《規劃》文本中,重大工程的主要建設內容和總體目標已經比較具體和明確。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將形成更加詳細的專項方案予以落實。
五、關于政策措施
為將“十一五”規劃落到實處,《規劃》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基本理念,從體制機制、自主創新、監管體系等七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政策措施。
完善體制機制:依法行政、依法興業是今后加強行業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兑巹潯窂募涌飚a業立法、完善產業政策、深化行業體制改革,加強行業監管機構等角度,提出了制度環境建設的具體措施。在法律法規方面,規劃提出“十一五”期間要盡快出臺電信法,加快無線電立法,力爭出臺促進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條例和信息技術應用條例等的有關法律法規,同時,根據行業發展現狀,及時修訂、完善一批法律法規。在產業政策方面,圍繞數字電視、新型顯示器件等行業地位突出、產業帶動作用明顯的領域,制定有關產業政策。在體制改革方面,一是繼續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結合發展第三代移動通信,調整優化電信運營市場競爭格局,并加快股權和市場結構的多元化進程,為電信業持續穩定發展營造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二是落實郵政體制改革方案,建立健全一系列服務標準體系、質量監督體系和市場準入制度。在行業監管方面,從監管機構和隊伍建設、行業管理體系建設和中介服務組織建設等方面進一步加強。
加強自主創新:為奠定信息產業“由大到強”轉變的基礎,必須著力自主創新,《規劃》提出要從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出發,通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若干配套政策》,制訂相關配套政策和措施,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鼓勵運營企業加強對新業務的自主開發。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自主創新的三種方式,“十一五”根據信息產業目前的發展水平和階段,我國提出了“支持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強集成創新,鼓勵原始創新”的總體創新思路。在政策措施、重大工程,標準制定等多方面給予鼓勵和支持。
健全監管體系:營造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場環境是實現電信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順利推進電信業轉型的關鍵任務。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強管理和規范,健全法律法規,完善電信市場管理體制,把行業監管的關注點放在企業與用戶、行業與國家的兩個界面,加強對服務質量、服務水平監管。首先,要活躍增值業務市場,調整基礎電信市場主體,完善市場退出機制,優化電信市場格局。其次,要從法律監督、經濟調節、利益保障和技術支撐等多方面入手,繼續加強話音網絡的互聯互通監管,形成符合國情的互聯網網間互聯管理模式,保障網間通信暢通。第三,要繼續推進資費管理方式改革,解決電信資費的熱點問題,完善資費的市場化形成機制。第四,要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和輿論等手段,強化服務質量監督,形成“政府監管、企業自律、用戶監督”的良好互動局面。第五,要科學規劃、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碼號、域名、頻率等電信資源,滿足新技術新業務發展的需要。最后,要規范通信建設市場和電信設備進網管理。
加快國際化步伐:“十一五”期間,面對我國日益開放的國際形勢,信息產業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加快國際化步伐?!笆晃濉币巹潓μ岣呃猛赓Y水平,加快信息產業“走出去”提出了許多具體舉措。一方面要優化環境、加強引導。進一步優化對外開放環境,大力吸引國外資金、技術和人才,引導外資投向核心基礎產業,投向研發和營銷環節,投向中西部、東北地區。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政府、中介組織等多方面作用,提高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政府要將信息產業“走出去”納入國家發展框架中,加大對信息產業“走出去”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充分發揮有關中介組織的作用,規范產業出口秩序。
提供三方面保障:信息產業是國家重要的戰略性產業,“十一五”產業的健康發展也需要國家在資金、普遍服務和人才上提供有效保障。一是要完善產業發展的財稅、金融環境。各級政府要加大對信息產業的投入力度,建立國家對信息產業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制定稅收優惠政策,鼓勵核心基礎產業發展,鼓勵企業自主創新,鼓勵電子信息產品出口,支持郵政業發展。建立多渠道融資環境,促進核心基礎產業和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二是要落實普遍服務,盡快建立以郵政和電信普遍服務基金為核心的普遍服務長效機制。三是要在人才隊伍建設上突出對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實用人才的引進、培養和使用,同時強調提高行業管理人員的素質和水平。落實這三個保障措施需要加強與國務院各相關部委的溝通協調,共同推進。
“十一五”期間信息產業發展面臨著十分繁重的任務,但規劃期和資源有限,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發展思路和發展目標,針對發展重點和重大工程,落實好各項保障措施,集中力量辦大事。同時,規劃執行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我們也將根據產業發展情況及時對規劃進行調整和完善,體現“規劃滾動制訂、產業滾動發展”的思想,更好地發揮規劃對行業的引導和指導作用。(綜合規劃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