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十一五”發展的開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上下緊緊圍繞富民強省、“兩個率先”目標,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宏觀調控各項政策措施,堅持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統籌推進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績,和諧社會建設收到新成效,全面小康社會建設躍上新臺階,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項目標。
一、綜合
全省經濟保持穩定較快增長。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548.36億元,比上年增長14.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44.90億元,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12186.46億元,增長16.0%;第三產業增加值7817.00億元,增長15.5%。人均生產總值28685元,按當年匯率折算達3598美元。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取得新進展。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為7.2∶56.5∶36.3。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37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24.9%,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服務業(包括農林牧漁服務業)實現增加值7894.52億元,比上年增長15.4 %,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6.6%,提高0.8個百分點。所有制結構中,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在生產總值中的份額達60.9%,其中私營個體經濟比重為35%,分別提高1.4個和 0.8個百分點。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區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城市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年末全省城市化水平達51.9%,提高1.4個百分點。產業布局調整取得新進展,沿滬寧線、沿江、沿東隴海線和沿海產業帶發展態勢良好。進一步加大“四項轉移”力度,積極推進南北共建蘇北開發區。蘇北、蘇中一些主要經濟指標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市場物價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6%,漲幅比上年回落0.5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8%。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6.4%,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1.5%,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7%。
表1 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情況(%)
指 標
|
全省
|
城市
|
農村
|
居民消費價格
|
1.6
|
1.6
|
1.7
|
食品
|
2.6
|
2.7
|
2.6
|
#糧食
|
3.5
|
3.7
|
3.1
|
煙酒及用品
|
-0.1
|
-0.3
|
0.1
|
衣著
|
0.9
|
1.1
|
0.4
|
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
|
1.4
|
1.6
|
1.1
|
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
|
1.5
|
1.2
|
2.0
|
交通和通信
|
-0.4
|
-1.3
|
1.6
|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
-0.7
|
-0.4
|
-1.2
|
居住
|
4.5
|
4.7
|
4.1
|
就業再就業工作繼續加強。年末全省城鄉從業人員4564.7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4.64萬人。通過多種途徑使43.04萬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4%,比上年末下降0.2個百分點。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62.6萬人。
各項改革逐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新進展,發展環境繼續改善。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深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得到加強,事業單位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國有企業改革重組力度加大,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國有資本實力和帶動力增強。民營經濟發展加快,年末全省工商部門登記的私營企業達60萬戶,新增9.3萬戶,總注冊資本達9717.07億元;工商部門登記的個體戶187.01萬戶。深入推進財政、金融改革,省級機關全面實行非稅收入統一管理,農村信用社改革繼續深化,江蘇銀行開業運營,地方股份制保險公司組建工作進展順利。積極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鄉鎮機構改革試點、農村義務教育改革、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有序展開。
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一是農業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加大。農業產業化進程不快,農村公共服務水平不高,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沒建立;二是經濟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主要表現為產業結構不夠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投資與消費比例不夠協調,服務業比重偏低,工業產品附加值偏低;三是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更顯尖銳。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變,資源環境壓力較大,如期完成“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指標和保護生態環境,任務相當艱巨;四是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發展仍然滯后于經濟發展,人民群眾對環境污染治理、穩定物價、看病就醫、道路交通、教育收費等方面還有不滿意的地方,部分城鄉居民生活比較困難,等等。
二、農林牧漁業
農業穩定發展。認真落實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加上有利的氣候條件,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保持良好勢頭。全年糧食總產量達3041.44萬噸,比上年增加206.85萬噸,增長7.3%。其中夏糧總產量939.14萬噸,比上年增長11.2%;秋糧總產量2102.30萬噸,增長5.6%。種植業結構發生變化,全年糧食種植面積為498.51萬公頃,比上年增加7.56萬公頃;棉花、油料種植面積分別為35.49萬公頃、81.23萬公頃,分別減少1.34萬公頃和3.46萬公頃。蔬菜面積117.36萬公頃,下降1.7%。優質、高效、安全和生態農業發展較快。
林牧漁業生產穩定。全年造林面積6.65萬公頃。多數畜產品產量持平,肉類總產量346.73萬噸,與上年持平,其中豬牛羊肉產量242.10萬噸,禽肉產量103.71萬噸;禽蛋總產量185.54萬噸,增長1.9%;牛奶總產量60.81萬噸,增長7.4%。全年水產品總產量405.45萬噸,增長4.3%;其中淡水產品286.37萬噸,海水產品119.08萬噸,分別增長4.1%和5.0%。
表2 主要農產品產量情況
產品名稱
|
產量(萬噸)
|
比上年增長(%)
|
糧食
|
3041.44
|
7.3
|
棉花
|
38.14
|
18.2
|
油料
|
218.18
|
1.0
|
油菜籽
|
149.40
|
-5.8
|
花生
|
66.82
|
20.5
|
蠶繭
|
12.56
|
18.6
|
茶葉
|
1.34
|
11.5
|
水果(含瓜果類)
|
210.02
|
3.9
|
肉類
|
346.73
|
持平
|
水產品
|
405.45
|
4.3
|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繼續加快。農村工業、建筑業、運輸業、批發零售貿易業、餐飲業產值占農村社會總產值比重保持在90%以上。全省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380.40萬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88萬公頃;年末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3279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4.6%。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局良好。農業投入增加,促進了農村發展。全年省財政安排“三農”支出181億元,增長20.4%。啟動實施新一輪農村五件實事工程,建成農村公路1.1萬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大中橋梁1050座,完成279萬名農村勞動力培訓任務,鄉鎮衛生院改造、鄉村綜合文化站室建設和以“三清一綠”為重點的環境整治等工作均取得成效,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11047.52億元,比上年增長16.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0015.12億元,增長21.4%。輕、重工業增加值3283.17億元、6731.95億元,分別增長18.4%和22.9%。國有控股工業增加值1548.51億元,增長14.5%;其中國有工業增加值680.85億元,增長15.5%。集體工業增加值444.65億元,增長21.2%。私營工業增加值2671.25億元,增長24.2%。股份制工業增加值4266.31億元,增長20.6%。外商港澳臺投資工業增加值3994.28億元,增長22.8%。大中型工業增加值5969.22億元,增長16.5%。
新興行業和高技術行業增長加快。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現代制造業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省通訊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產值6316.72億元,比上年增長19.0%;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產值3967.00億元,增長25.4%;紡織業產值3674.94億元,增長18.0%;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產值3728.61億元,增長24.7%;通用設備制造業產值2588.64億元,增長30.6%;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產值2984.96億元,增長35.8%。產品結構繼續優化,工業新產品產值3023.04億元,比上年增長42.0%。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多數保持增長,在列統的75種主要工業產品中,保持增長的有58種,下降的有17種。
表3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情況
產品名稱
|
單位
|
產量
|
比上年增長(%)
|
紗
|
萬噸
|
350.56
|
13.9
|
布
|
億米
|
64.95
|
15.5
|
化纖
|
萬噸
|
665.14
|
15.9
|
卷煙
|
億支
|
845.41
|
3.6
|
彩色電視機
|
萬部
|
248.25
|
-27.4
|
家用電冰箱
|
萬臺
|
408.80
|
10.0
|
房間空調器
|
萬臺
|
473.29
|
-7.5
|
原煤
|
萬噸
|
3047.53
|
8.1
|
原油
|
萬噸
|
188.49
|
3.2
|
發電量
|
億度
|
2216.40
|
19.7
|
鋼
|
萬噸
|
4202.31
|
23.3
|
鋼材
|
萬噸
|
5816.26
|
26.3
|
十種有色金屬
|
萬噸
|
31.89
|
-2.2
|
水泥
|
萬噸
|
10880.77
|
13.9
|
硫酸
|
萬噸
|
403.21
|
13.6
|
純堿
|
萬噸
|
247.23
|
11.6
|
乙烯
|
萬噸
|
140.17
|
25.5
|
化肥(折100%)
|
萬噸
|
254.66
|
5.7
|
汽車
|
萬輛
|
27.48
|
-9.8
|
#轎車
|
萬輛
|
14.60
|
0.2
|
發電設備
|
萬千瓦
|
372.45
|
-8.2
|
集成電路
|
萬塊
|
1146504.00
|
36.6
|
程控交換機
|
萬線
|
11.94
|
-76.1
|
微型電子計算機
|
萬部
|
4712.14
|
62.7
|
移動通訊設備
|
信道
|
503012.00
|
163.5
|
光通信設備
|
萬部
|
2.06
|
29.1
|
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提高。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41030.19億元,比上年增長26.1%;產品銷售率98.5%,提高0.4個百分點;實現利稅3157.15億元,增長31.3%,其中利潤1901.83億元,增長36.5%。虧損企業虧損面11.9%,下降1.7個百分點;虧損額148.43億元,下降8.4%。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89.98,提高17.6個百分點。
建筑業保持較快發展。全年省內完成建筑業增加值1138.94億元,增長10.5%。全省建筑企業實現利稅總額301.73億元,增長19.4%。全員勞動生產率14.0萬元/人,增長8.5%。全年共完成建筑業總產值5154.48億元,增長18.1%;竣工產值3878.57億元,增長13.7%,竣工率達75.2%。建筑業企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60617.16萬平方米,增長19.5%;房屋建筑竣工面積28138.96萬平方米,增長7.7%,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5689.86萬平方米,增長9.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063.65億元,比上年增長20.3%。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473.7億元,增長20.2%;農村固定資產投資2589.95億元,增長20.7%。在全社會投資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2528.37億元,下降0.3%;外商、港澳臺經濟投資1727.58億元,增長16%;民間投資5807.7億元,增長33.8%,其中私營個體經濟投資3110.67億元,增長36.6%。民間投資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達57.7%,比上年提高5.8個百分點。
投資結構進一步調優。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15.45億元,比上年增長21.9 %;第二產業投資3439.08億元,增長22.3%;第三產業投資4019.17億元,增長18.4%。工業投資3391.17億元,增長22.2%;其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472.14億元,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197.71億元,通用設備制造業投資248.59億元,分別增長50.4%、40.7%和56.2%。第三產業投資中,房地產開發投資1901.01億元,增長2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548.51億元,增長2.5%;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673.25億元,增長17%;教育投資139.96億元,增長5.6%;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投資56.22億元,增長39.2%。重點調控行業投資明顯下降,城鎮投資中鋼鐵工業完成投資130.71億元,下降17.5%;水泥工業投資24.76億元,下降13.2%;紡織工業投資273.87億元,增長31.5%,增幅下降15.6個百分點。
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得到加強。沿海、寧淮、鹽徐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新增高速公路469公里,累計通車里程達到3355公里,在全國率先實現聯網暢通。水運事業發展加快,港口、航道建設投資分別增長83.1%和66.1%,全省港口集裝箱運輸量達到424萬標箱,增長38.8%。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全面建成,南水北調東線一期、新一輪淮河治理、重點海堤達標、京杭運河擴容和蘇通大橋、南京過江隧道、南京地鐵2號線等工程建設進展順利。無錫海力士集成電路、昆山龍騰光電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建成投產。
固定資產投資成果明顯。全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建成投產項目7337個,項目建成投產率為53.2%;新增固定資產5730.2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為76.7%。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穩中趨旺。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23.18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4822.93億元,增長17.1%;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800.25億元,增長13.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5815.78億元,增長15.9 %;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746.51億元,增長18.0%;其他行業零售額60.89億元,增長19.6%。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經營狀況良好,全年實現商品銷售6417.97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其中批發業4575.95億元,零售業1842.02億元,分別增長6.8%和30.1%。以住房、汽車、信息通訊、旅游等為代表的熱點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加快。全年實現商品房銷售額比上年增長24.2%,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23.4%;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汽車類零售額增長56.1%,通訊器材類零售額增長23.1%,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增長22.7%。
各類商品市場較快發展。年成交額在億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場486家,成交額5823.8億元。其中年成交額在10-50億元的有77家,成交額1471.1億元;年成交額在50-100億元的有15家,成交額1118.9億元;年成交額在100億元以上的有12家,成交額2098.7億元。新型流通業態以及現代經營方式均有較快發展。
六、開放型經濟
對外貿易平穩較快增長。全年進出口總額2840.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6%。其中,出口總額1604.2億美元,增長30.5%;進口總額1235.8億美元,增長17.7%。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69.4%和43.6%。其中計算機與通信技術出口568.7億美元,占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的81.3%,增長31.0%。農產品出口額12.2億美元,增長33.1%。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77.1%。私營企業出口較快增長,出口額為165.3億美元,增長63.2%。對歐盟、美國、日本、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出口分別為381.2億美元、363.8億美元、180.6億美元和155.7億美元,增長32.5%、33.5%、12.9%和14.5%;從東盟、韓國、臺灣省進口額171.8億美元、223.5億美元和249.8億美元,增長29.2%、3.0%和18.2%;對俄羅斯、拉丁美洲、非洲出口額11.4億美元、53.4億美元和26.9億美元,分別增長49.4%、62.7%和47.6%。
表4 進出口貿易主要分類情況
指 標
|
絕對數(億美元)
|
比上年增長(%)
|
出口總額
|
1604.2
|
30.5
|
# 一般貿易
|
531.5
|
30.8
|
加工貿易
|
1061.3
|
29.4
|
# 工業制成品
|
1583.1
|
30.4
|
初級產品
|
21.1
|
33.5
|
# 機電產品
|
1113.8
|
32.6
|
# 高新技術產品
|
699.6
|
33.4
|
# 外商投資企業
|
1236.2
|
31.2
|
國有企業
|
157.9
|
9.9
|
進口總額
|
1235.8
|
17.7
|
# 一般貿易
|
282.7
|
10.1
|
加工貿易
|
740.2
|
14.1
|
# 工業制成品
|
1121.9
|
17.8
|
初級產品
|
113.9
|
17.3
|
# 機電產品
|
864.5
|
19.3
|
# 高新技術產品
|
505.5
|
25.3
|
# 外商投資企業
|
1074
|
18.7
|
利用外資水平和質量提高。全年新增工商注冊外資企業6541家,新增工商注冊協議外資387.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3.9%;實際外商直接投資174.3億美元,增長32.3%。全省新批總投資3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214個,9000萬美元以上大項目53個。全年服務業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304個,協議注冊外資97.4億美元,實際到帳外資29.2億美元,分別增長15.6%、28.8%和71.4%。
開發區加快向集約化發展方向轉變。按業務管理口徑統計,125家開發區完成進出口總額2095.7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1138.4億美元,占全省總量的73.8%和70.9%;新批外商投資企業3725家,實際到帳注冊外資額138.8億美元,占全省總量的79.6%。
“走出去”取得積極成效。全年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合同金額46.8億美元,增長41.4%;完成營業額43.5億美元,增長36.2%;新派出人員47882人次,增長8.4%;期末在外人數112421人,增長12.1%。全年新批境外投資項目222個,中方協議投資3.32億美元。
七、交通、郵電業和旅游業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業實現增加值900.76億元和 384.1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7%和31.1%。
交通運輸業發展較快。全年完成旅客運輸量、貨物運輸量分別比上年增長11.1%和10.8%,旅客周轉量、貨物周轉量增長11.9%和18.8%。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8.5億噸,增長16.4%,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1.35億噸,增長18.2%。年末全省公路里程12.69萬公里,新增3200公里;鐵路營業里程1602.7公里,鐵路正線延展長度2301.1公里。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240.8萬輛,增長25.3%;其中本年凈增汽車48.55萬輛,增長56.3%。年末私人汽車保有量148.37萬輛,其中本年凈增汽車38.94萬輛,分別增長35.6%和24.7%。年末私人轎車保有量90.11萬輛,其中本年凈增轎車29.36萬輛,分別增長48.3%和45.9%。
表5 各種運輸方式完成運輸量
運輸
方式
|
貨物周轉量
|
貨運量
|
旅客周轉量
|
客運量
|
絕對數(億噸公里)
|
比上年
增長(%)
|
絕對數(萬噸)
|
比上年增長(%)
|
絕對數(億人公里)
|
比上年增長(%)
|
絕對數(萬人)
|
比上年增長(%)
|
總 計
|
3644.6
|
18.8
|
125114.0
|
10.8
|
1366.8
|
11.9
|
161320.9
|
11.1
|
鐵 路
|
497.2
|
3.5
|
5169.2
|
1.6
|
267.9
|
9.2
|
7288.7
|
9.5
|
公 路
|
542.1
|
18.1
|
84319.0
|
10.5
|
1062.6
|
12.1
|
153725.0
|
11.2
|
水 路
|
2515.1
|
22.3
|
32862.0
|
12.3
|
0.1
|
-5.4
|
27.0
|
-27.0
|
民 航
|
0.6
|
10.9
|
4.8
|
11.5
|
36.2
|
27.4
|
280.2
|
26.2
|
管 道
|
89.6
|
24.8
|
2759.0
|
23.4
|
-
|
-
|
-
|
-
|
郵電通信業較快增長。全年郵電業務總量 997.16億元,比上年增長36.8 %。其中郵政業務總量62.54億元,電信業務總量934.62億元,分別增長18.1 %和38.2%。郵電業務收入516.35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郵政業務收入49.35億元,電信業務收入467億元,增長10.9%和14.2%。年末局用交換機總容量4578.68萬門。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224.71萬戶,新增165.36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2226.34萬戶,鄉村電話用戶998.37萬戶。住宅電話用戶2344.24萬戶,新增25.52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2847.61萬戶,新增297.18萬戶。全省電話普及率達80.4部/百人,比上年增加5.25部。長途光纜線路總長度2.64萬公里,新增0.09萬公里。年末互聯網用戶575.99萬戶。
國內國際旅游業穩定發展。全年國內旅游人數19935.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7%;國內旅游收入2012.2億元,增長23.8%。全年境外入境旅游人數445.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7.7%,其中外國人314.9萬人次,增長20.1%,港澳臺同胞130.3萬人次,增長12.2%。國際旅游外匯收入27.9億美元,增長23.3%。旅行社組織公民自費出境旅游31.31萬人次,增長21.8%。
八、財政、金融、證券和保險業
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全年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56.68億元,增收334.01億元,增長25.3%;基金收入731.9億元,增長34.2%,一般預算收入加上基金收入、上劃中央四稅1547.29億元,財政總收入為3935.87億元(不含海關稅收等612.28億元),增長25.9%。稅務部門征收的稅收中,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私營企業分別完成999.75億元和570.93億元,比上年增長26.0%和31.7%。
表6 全年財政收入分項情況
指 標
|
絕對數(億元)
|
比上年增長(%)
|
一般預算收入
|
1656.68
|
25.3
|
# 增值稅(25%)
|
329.43
|
24.0
|
營業稅
|
431.81
|
26.0
|
企業所得稅(40%)
|
220.87
|
24.3
|
個人所得稅(40%)
|
81.73
|
23.5
|
契稅
|
105.44
|
30.4
|
上劃中央四稅
|
1547.29
|
23.1
|
# 國內消費稅
|
114.72
|
16.1
|
增值稅(75%)
|
988.30
|
24.0
|
基金預算收入
|
731.90
|
34.2
|
財政總收入(不含海關稅收等)
|
3935.87
|
25.9
|
財政支出結構繼續調整。一般預算支出1987.59億元,增支314.19億元,可比增長15.2%;基金預算支出705.52億元,增支162.70億元,增長30.0%。全年農林水氣象支出119億元,增長22.0%;社會保障補助支出80.84億元,增長26.9%;醫療衛生支出88.74億元,教育支出297.96億元,科學支出10.56億元,分別增長18.2%、17.2%和32.8%;基本建設撥款184.09億元,企業挖潛改造資金71.65億元,行政管理費229.37億元,分別增長19.8%、13.1%和17.7%。
金融運行平穩。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和流通中現金(M0)余額為29024.09億元、11018.20億元和3501.8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8%、21.7%和15.4%。年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18485.02億元,比年初增加3203.77億元,同比多增1062.2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471.44億元,同比多增785.16億元。年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25860.47億元,比年初增加3994.14億元,同比多增375.46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增加1605.39億元,同比少增112.51億元;企業存款增加1517.18億元,同比多增739.88億元。
表7 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情況
指 標
|
絕對數
(億元)
|
比上年增加
(億元)
|
比上年末增長(%)
|
年末各項存款余額
|
25860.47
|
3994.14
|
17.5
|
# 企業存款
|
9011.29
|
1517.18
|
19.6
|
居民儲蓄存款
|
12183.47
|
1605.39
|
15.1
|
年末各項貸款余額
|
18485.02
|
3203.77
|
20.1
|
# 短期貸款
|
9281.57
|
1471.44
|
18.8
|
# 工業貸款
|
3330.94
|
610.57
|
47.0
|
商業貸款
|
1117.73
|
122.09
|
12.5
|
農業貸款
|
745.92
|
98.79
|
10.9
|
私營企業及個體貸款
|
214.79
|
78.11
|
34.1
|
中長期貸款
|
7395.33
|
1705.48
|
30.0
|
# 消費貸款
|
2131.48
|
475.71
|
31.5
|
# 個人住房貸款
|
1802.09
|
438.26
|
31.8
|
證券市場加快發展。全省在境內外上市公司達到138家,新增21家。年末全省境內上市公司由上年末的90家增加到99家,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籌集資金51.92億元,其中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金26.2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加35.24億元和17.43億元。全年證券經營機構股票交易量11612.86億元,期貨經營機構代理交易量17053.62億元,分別增長197.6%和73.6%。境內上市公司總股本391.99億股,比上年末增長8.1%;市價總值2595.17億元,增長50.1%。年末共有證券營業部208家;期貨經紀公司營業部25家;證券投資咨詢機構3家。
保險事業發展平穩。全年保費收入502.83億元,比上年增長15.0%。其中,財產險收入120.42億元,壽險收入337.83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收入44.58億元,分別增長28.6%、9.5%和26.4%。賠付額159.17億元,比上年增長33.9%。其中財產險賠付78.70億元,增長47.7%;壽險賠付64.36億元,增長21.0%;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付16.11億元,增長30.7%。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自主創新步伐加快。全省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3889個,其中政府部門屬獨立研究與開發機構190個,高等院校屬科研機構569個,大中型工業企業辦科研機構1272個??萍缄犖檠杆賶汛螅瑥氖驴萍蓟顒尤藛T36萬人,其中研究與發展人員10.5萬人。擁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90人。全省已建國家及省級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公共服務平臺224個,比上年增加58個。其中,重點研發機構12個。經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0個。全年科技活動經費支出725億元,增長16.6%,其中研究與發展活動經費支出330億元,占全省生產總值的1.55%。全社會科技創新投入大幅度增長,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投入增長60%。技術公共服務、技術成果交易、創新創業融資和社會化人才服務四大平臺建設得到加強。
科學研究成果顯著。全省有28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其中自然科學獎3項、發明獎2項、科技進步獎23項;省科技進步獎180項,其中一等獎11項、二等獎49項、三等獎120項。技術市場較為活躍,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1.12萬項;技術合同成交額119.53億元,增長18.5%。知識產權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專利申請量躍居全國第二位,全年專利申請量53267件,比上年增長53%,其中發明專利10214件,增長55.2%;專利授權量19352件,增長42.5%。
高新技術產業化進程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上年增長30.8%。組織實施省科技項目2112項,其中高技術研究及重大科技攻關項目311項、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83項、火炬計劃項目603項、星火計劃項目350項。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達3397家,新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5家,當年認定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693項,國家重點新產品222項。已建國家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49個,其中當年新建4個。新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2家。全省國家級和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11051.42億元,創匯670.58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8.5%和73.8%。
質量檢驗工作進一步加強。全省共有產品質量檢驗機構155個,國家檢測中心9個;監督抽查產品132種,比上年上升11.7%。共有產品質量、體系認證機構7個,完成強制性產品認證的企業4400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89個,強制檢定計量器具401.67萬臺件,比上年增長12.9%;制定、修訂地方標準287項,下降5.9%。
優先發展各級各類教育。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19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5.91萬人,在校生130.62萬人,畢業生25.73萬人。研究生教育招生3.18萬人,在校研究生8.91萬人,畢業生1.93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35.6%。全省職業教育在校生達到145萬人。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3.5%。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8%。特殊教育招生0.39萬人,在校生3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50.15萬人。農村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全部免除。
表8 各類教育招生和在校生情況
單位:萬人
指 標
|
招生數
|
在校生數
|
畢業生數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加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加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加
|
研究生教育
|
3.18
|
0.31
|
8.91
|
1.12
|
1.93
|
0.44
|
普通高等教育
|
35.91
|
-0.24
|
130.62
|
14.64
|
25.73
|
2.76
|
中等職業教育
|
45.2
|
4.02
|
119.36
|
13.29
|
23.82
|
4.1
|
普通高中教育
|
53.69
|
1.44
|
152.57
|
7.23
|
44.97
|
2.32
|
普通初中教育
|
99.06
|
-6.24
|
318.71
|
-27.51
|
121.35
|
1.02
|
小學教育
|
63.75
|
1.82
|
455.75
|
-29.78
|
97.75
|
-7.7
|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扶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南京圖書館等一批文化重點項目相繼建成或開工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市場體系、文化創新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文藝創作、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和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取得新成績。年末全省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27個,文化館115個,公共圖書館103個,博物館100個,檔案館170個,向社會開放檔案216萬卷(件);共有廣播電臺14座,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21座,電視臺14座,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100%和99.9%。有線電視用戶1227.72萬戶,比上年增長14%,其中農村有線電視用戶新增130多萬戶。生產故事影劇片7部。全年報紙出版26.23億份,比上年下降2.1%;期刊出版9065萬冊,增長3.7%;圖書出版43918萬冊,增長3.2%。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得到加強。
衛生事業進一步加強。加大對農村衛生的扶持力度,改造鄉鎮衛生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覆蓋率達到90.5%,培訓農村醫療衛生技術和管理人員2.59萬名;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社區衛生服務覆蓋城市居民65%。年末共有各類衛生機構16100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504個,衛生防疫和防治機構203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109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20.5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病床18.94萬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6.22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11.06萬人,注冊護師8.28萬人,衛生防疫和防治機構衛生技術人員0.75萬人,婦幼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0.4萬人。鄉鎮衛生院0.14萬個,床位5.3萬張,衛生技術人員6萬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5.9萬人。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面實施萬村體育健身工程,全省運動員在國內外重大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在重大國際國內比賽中,獲世界冠軍15項,創世界紀錄3項,創亞洲紀錄3項;有33人次獲金牌,29人次獲銀牌,40人次獲銅牌。成功承辦了第三屆全國體育大會,順利舉辦了第十六屆全省運動會。
十一、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環境保護工作力度加大。認真落實環保目標責任制,突出抓好重點行業和企業污染減排工作,以“三清一綠”為重點的環境整治工作完成年度目標。年末全省共有環境監測站609個,設立自然保護區38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自然保護區面積86.18萬公頃。建成煙塵控制區171個,面積達0.35萬平方公里;建成環境噪聲達標區193個,面積為0.29萬平方公里。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50%,比上年提高12.8個百分點。工業廢水排放總量29.91億噸,工業廢氣排放總量21206.4億標立方,工業粉塵排放量31.86萬噸。著力推進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區域環境綜合整治,“綠色江蘇”和生態省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全省新增造林面積157.8萬畝,全國首批6家國家生態市我省有4家,占全國的2/3。
全年發生各類事故42626起,死亡7634人,同比事故起數下降10.7%,死亡人數下降10.5%。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35人,下降25.5%。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總量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全年人口出生率9.36‰,上升0.12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7.08‰,上升0.05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2.28‰,上升0.07個千分點。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549.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5萬人。
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根據對5000戶城鎮住戶的抽樣調查,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4.26元,比上年增長14.3%,考慮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2.5%;人均消費性支出9628.59元,增長11.7%,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36.0 %。根據對3400戶農村住戶的抽樣調查,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813元,比上年增長10.2%,考慮物價因素,實際增長8.4%;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135元,增長15.9%,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為41.8%。城鄉居民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為29.68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為40.8平方米。
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增加107.4萬人、147.7萬人、62.6萬人,覆蓋面均達92%以上。在全省范圍內調高了最低工資標準、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水平。切實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省級社會保障支出和幫扶困難群眾支出達到66.5億元,增長37.7%。全省城鄉“低?!睂崿F全覆蓋,148.5萬困難群眾實現應保盡保。年末全省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職工1059.67萬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301.97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933.3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退休人員338.5萬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901.1萬人。城鄉特困群眾臨時生活救助和醫療救助制度初步建立。新增敬老院床位2.7萬張,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到55%左右。年末全省各類福利院擁有床位12.11萬張,收養8.95萬人;建立城鎮各種社區服務設施24550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528個;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43.44萬人,籌集福利資金7.28億元,接受社會捐贈3億元。
注:本公報使用的數據為快報數。(江蘇省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