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是中國經濟界最關心的一天——該日,國家統計局將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
記者獲悉,近日,國務院將召集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官員,就統計出的各項經濟分析、政策建議等進行匯總討論。
國家統計局已經在7月10日召開了內部經濟形勢討論會。統計局各個部門就目前的經濟形勢進行了匯報,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在座。
記者獲悉,在10日的會議上,各部門匯報的主要是以前5個月的數據,上半年最快的數據出來的只有商品物價等。這次會議上也沒有公布上半年的GDP數字,主要原因是還沒有測算完畢。
而國家信息中心剛出爐的一份上半年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報告,對一些宏觀經濟數據進行了一些預測——報告預測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3%。但由于居民消費價格上漲主要受食品價格上漲拉動,工業品價格上漲的動力仍然較弱,因而報告認為不會引起全面通貨膨脹。
這份名為《2007年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與全年走勢預測》的報告由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形勢課題組完成。報告同時預測,2007年全年GDP增長將達到10.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將增加24.2%,全年外貿順差將達2750億美元。
預測全年CPI3.3%
報告認為,今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主要受食品價格上漲拉動,工業品價格上漲的動力仍然較弱。1-5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8%,僅比上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上漲3.6%,比上年同期還下降了1.9個百分點。
今年有所上升的工資水平并沒有引起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除了生產資料成本增速的相對下降部分抵消了勞動成本增加對企業成本的影響之外,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抵消了工資成本上升的影響,使得單位產品的勞動成本沒有明顯上升,2007年以來企業的利潤增長繼續大幅度超過工資增長,說明工資上漲沒有擠壓企業利潤,工資成本上升還沒有對企業產品價格上漲形成明顯的壓力。
報告預計,農產品價格上漲引起的居民消費價格結構性上漲不會引起全面通貨膨脹。雖然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超過去年,個別月份漲幅可能較大,但根據對居民消費價格先行指數走向的測算,預計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3%,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7%,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2.8%,仍然可以保持物價總體平穩。
作為本課題組組長兼報告執筆人,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主任范劍平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我國CPI3.3%仍屬可控范圍。
“而且,在CPI指標體系中,農產品和燃料都不屬于核心CPI,因為它們很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影響,難以列入貨幣當局密切關注的范圍。而我們國家目前CPI的上升,主要是由這兩種物品引起的。”范劍平說。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稱,嚴格地講,CPI哪怕上漲0.1%,都算是通貨膨脹。但實際上,各國對通貨膨脹的認識并不相同。1995年,巴西通貨膨脹率高達22.41%,叫通貨膨脹,而有些國家如西歐,較低的通貨膨脹率他們已經很難忍受。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也持類似觀點,他說,各國控制通貨膨脹的目標不同,如歐洲央行的控制目標為2%,美國則無明確目標。中國老百姓比較穩定的預期是3%。
“就我個人的觀點,我們輕易不要打破這一穩定預期。”余永定說。
73個月的固定資產投資高潮
國家信息中心報告預計,2007年全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達到26.1%,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2%,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報告稱,“1-5月份,城鎮固定資產投資32045億元,同比增長25.9%。已經高出去年全年增速1.4個百分點。從2-5月各月累計增速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呈逐月加快之勢,分別為23.4%、25.3%、25.5%和25.9%。”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經濟學者指出,上半年我國固定資產猛增是一個熟悉的記憶,如2006年第1、2季度該指標同比增長分別高達29.80%、32.02%,第3、4季度同比增長明顯減緩,分別為24.03%、17.84%。
他表示,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信貸投放的“一年短周期”現象。目前,從央行到各商業銀行總行,對年度信貸有一定的額度管理措施。近年來,雖然每年這個額度都超出很多,如2006年計劃新增額度是2.5萬億,而實際新增是3.14萬億,但是至年末,額度歸零,年初之后重新開始給額度。由于這是一個期間指標,主要監測手段不是實時控制,而是時點控制,從而造成在距離調控時點(如季度或半年)比較遠的年初,信貸額度的管理環境相對較為寬松。而上一年度末期投資增長的減緩,也似乎為新年初信貸的寬松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這一點顯然為銀行業的各級經理人所充分理解,目前,這一群體面臨的是一個多維度的目標約束:一是基于商業原則的利潤創造、風險控制;二是基于協調宏觀調控的信貸額度控制。銀行的經理人就不得不去尋求一條商業目標與調控目標的調和路徑。”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經濟學家稱。
2007年1-5月新增貸款為2.15萬億,占去年實際新增的比例為68.5%,占報道所稱的全年計劃額度2.9萬億的74.1%。而2006年的情況是:2006年計劃額度2.5萬億,上半年即用去全年計劃的84.3%,最終使得下半年信貸雖有大幅壓縮,但全年實際新增貸款3.14萬億,超計劃25.6%。
“看來,游戲又開始了。”前述學者笑稱。
報告特別提醒,我國這一輪固定資產投資高潮已經持續了73個月(六年多),超過新中國經濟史上任何一次投資擴張期的時間長度。
外匯占款占央行操盤空間
7月10日,海關總署數據顯示,6月份我國貿易順差達269.1億美元。上半年累計貿易順差達到1125.3億美元,同比猛增83.1%。
國家信息中心的這份研究報告預計,2007年全年外貿順差達2750億美元。但報告指出,我國目前已采取多種積極措施對順差過大問題進行調整。
“從7月1日起我國對2831項商品(約占海關稅則中全部商品總數的37%)調低了出口退稅率,同時,利率水平有可能上調,人民幣匯率保持升值,其它涉及資金、勞動力和資源價格的各種政策都有調整余地。”報告說。
為此,報告認為,“外匯順差不斷擴大的趨勢在下半年有可能減緩”。“預計2007年全年我國商品出口總額增長26%,進口總額增長19.5%;預計全年外貿順差將高達2750億美元,外貿順差比上年增長55%,增幅比1-5月下降28個百分點。”
“外貿順差擴大幅度如此劇烈,引起外匯占款渠道投放基礎貨幣過多使貨幣政策陷入被動局面。”報告分析道。
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余永定7月7日在一個學術年會上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余永定稱:“由于大規模的沖銷操作,中國人民銀行只用三年就售罄了1998年以來積累的政府債券。這意味著它已沒有操控其資產負債表資產一方的空間,它只得轉向負債一方。2003年,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發行央行票據,以平抑流動性泛濫。沖銷操作的可持續性是問題的關鍵。持續的、大規模的、單一方式的沖銷存在很多障礙。”
目前,央票余額已約達4萬億元,法定存款準備金率11.5%,操作空間均已不大。增大央票發行雖可對沖狹義貨幣,但是,因為央行須為央票余額支付利息,每次央票余額的上升實際上又通過央行利息的支付,增大了廣義貨幣供應;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則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商業銀行的收益性,由于國內很多重要銀行已經在境內外上市,準備金率的提高難以背離國際慣例太遠。
正籌備中的外匯投資公司的組建方案,很大程度上就是“支援”央行貨幣政策“操盤空間”的工具。
參與此次報告撰寫的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分析處處長張永軍認為,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經批準發行長期特別國債置換央行的外匯儲備,應加快實施,為央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創造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