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發“高燒”國內石油企業“受不了”
用“高燒”形容當前的國際油價一點不過分。在經歷過起起落落后,國際油價大幅上漲。7月19日,紐約商品交易所8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每桶收于75.92美元,盤中一度升至每桶76美元,為11個月以來的最高點。
隨著國際油價的日益走高,近日,國內成品油價格也漲聲漸起。采訪中記者獲悉,在國際油價的催逼下,國內兩大石油巨頭已經向國家發改委提交了漲價申請。
中石化深圳石油分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中石化作為中國最大的原油煉化企業,已經被高油價壓得苦不堪言。“每多煉1桶進口原油,煉油企業虧損額就會增加至少10美元以上。”
據其介紹,按照現行成品油定價體系,國內成品油價格以上月紐約、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市場的一攬子價格加權平均值為基礎,根據基本雜費及國內關稅,加上由國家確定的成品油流通費等,形成由國家發改委制定的國內成品油零售基準價。現在,國內油價上漲指數已遠遠超過了漲價臨界點,因而國內油價上漲的動力是存在的。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每桶65美元被認為是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盈虧平衡點,國際油價超過這個平衡點,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煉油板塊必然要虧損。近幾個月,因國際油價持續走高,煉油成本嚴重倒掛,中石化系統內煉油廠普遍虧損。
有關專家指出,面對國際油價持續走高,適當調高國內油價無可厚非,但簡單的漲價并不能緩解石油長期以來形成的成本壓力。國家應該鼓勵中石化向原油開采的上游領域發展,同時也要扶持中石油、中海油加速向下游乃至零售環節滲透,進而形成三巨頭同時在上下游領域展開混業競爭,這才是打破國內煉化企業步步受制于人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