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出讓總價款自2006年增長三成,創下歷史性的7676.89億元以后,2007年再度大幅增長。據國土資源部財務司提供的數據,2007年1-11月底,全國土地出讓總價款為9130億元,同比增長58.9%。
業內分析人士稱,土地出讓價款增長與工業用地招拍掛使用制度的確立有關。以浙江省為例,2007年工業用地招拍掛出讓面積達到了79682.93畝 (合計2699宗),出讓金總額125.8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加4.6倍、4.77倍。當年,浙江省土地有償使用面積已占土地供應總量的72.98%,出讓總價款達到1211.22億元。
商業經營性用地價格的增值也是值得關注的因素。從2002年起實施經營性土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以來,土地出讓價款紀錄不斷刷新。2001年,我國以招拍掛方式出讓的土地面積僅0.66萬公頃,成交價492億元;5年后的2006年,我國招拍掛出讓土地面積6.6萬公頃,成交價為5492億元,分別比2001年增長了9倍和10.2倍。
2007年全國土地市場一個引人注意的現象是“地王”不斷涌現。業內人士認為,“天價地”帶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突發性。例如2007年11月8日上海幾幅住宅地塊現場競價時,由現場舉牌競拍改為一次性書面報價,以防止現場競爭氣氛引發不理性競價。此次探索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開發商表示,原因是由于不知道其他公司的“底牌”,每家公司都給出了自己能夠接受的極限價格,導致新江灣城地塊報價第一的公司比第二名多出2億元以上。
一位學者稱,地價與房價存在某種關聯。尤其是在上海、南京等地,每平方米樓面地價高出周邊房價的“面粉比面包貴”現象成了輿論焦點。“至于是房價帶動地價,還是地價帶動房價,沒有說哪個一定對哪個一定不對,它們是相互聯動的,房價高了,地價就跟著上漲;地價漲了,周邊在售樓盤的房價也跟著提升。”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鄔翊光教授指出,有些開發商高價拿地,并不是單純為了建造房子出售,而是為了在股市上翻云覆雨,把拿到的土地當作一種金融手段,大搞資本運作。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副院長周建春則表示,一些上市的房地產企業憑借雄厚的資本力量,頻頻拿地,制造“地王”,房地產投機和投資需求擴張,真正的住房消費受到了壓抑。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土地收益和地方經濟發展已經休戚相關。土地收益被看作地方的第二財政。土地出讓金進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的同時,土地收益的支出結構在向地方傾斜,也有更大比例落實在“三農”方面。
國土資源部財務司司長賴文生說,2007年,全國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征收入庫441.6億元,其中中央132.5億元。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由中央和地方分級征收,由縣市財政部門繳納,納入政府基金預算管理,專項用于基本農田的建設與保護、耕地開發和土地整理。
相關鏈接
2007年各地涌現的“地王”
1月31日
上海豫園商城(28.01,-0.45,-1.58%,吧)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以總價35.02億元、樓板價3290元/平方米拿下武漢市武昌區中北路147號的武重地塊,成為武漢新“地王”。
2月6日
世茂房地產以8.16億元摘得杭州市下沙錢塘江地塊,這是杭州自開始有土地掛牌交易以來所出讓的建筑面積最大的項目。該地塊占地面積逾28萬平方米,總規劃建筑面積約72萬平方米。
5月22日
南京圣和科技以3.85億元的總價、28865元/平方米的樓板價拿下南京市漢府街地塊。雖然總價不高,但其樓板價卻是目前全國最高的。
7月19日
香港嘉華集團下屬公司以10.9億元競得廣州市珠江新城一地塊,該價格比2億多的起拍價高出近5倍,并以11912元/平方米的樓板價成為廣州“地王”新貴。
7月24日
國內最大金額單宗土地——湖南省長沙市新河三角洲地塊被北京北辰實業(13.87,-0.10,-0.72%,吧)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城市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92億元聯合拍得。僅憑46.38億元的掛牌起始價,該地塊已經是“中國地王”。
8月24日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商辦寶地——黃浦區163#街坊地塊掛牌出讓成功,南京蘇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44.04億元競得,折合66930元/平方米的樓板價也使得該地塊成為了內地“單價地王”。
9月11日
廣州富力地產以18729元/平方米的樓板價刷新廣州“地王”紀錄,拿得廣州白云區云祥路地塊。 (陳文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