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審議并原則通過《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究竟對長三角今后的發展帶來什么,會不會出臺有關政策,一直受到各方高度關注。
打破行政壁壘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國家發改委長三角區域規劃綜合組成員陳建軍認真地對比了去年5月15日溫家寶總理有關長三角發展的講話和《指導意見》之后指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被突出了出來。
“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函數,中國經濟體制轉型沒有完成,長三角一體化過程也不會完成。這個時候提出‘一體化’,某種程度上也是改革深化的表示。”陳建軍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說,過去學者談一體化比較多,政府層面不愿意談一體化,更多在談區域經濟合作,而一體化就要求打破區域行政壁壘,這是對區域經濟發展更高要求的一種表示。
陳建軍還表示,長三角面臨的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也需要打破行政壁壘,依靠一省一市的力量難以完成,需要共同推動。
長三角范圍之爭
陳建軍說,《指導意見》不能代替長三角區域規劃,真正可操作性的應該是區域規劃。《指導意見》實際上是溫總理去年5月15日講話的延伸,根據一年多來的形勢變化,作了一些更加具體的表述,本質的東西沒變。
陳建軍都談到,長三角區域規劃的一大難點是長三角范圍的界定,是原來的16個城市還是兩省一市,還是泛長三角,這是規劃過程中爭議最大的問題。“還涉及到利益問題,包括投資強度、宣傳等,長三角范圍被模糊化了。”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志彪說。
“泛長三角”前一陣炒得很熱,長三角區域規劃是不是將安徽納入?對此,陳建軍認為,已經做好的區域規劃應該不會推倒重來。當時有400多位專家參與,除了陳建軍參與的綜合組,其下還有地區組、專業組等。
去年夏天,國家有關部門召集少數專家討論長三角邊界問題,陳建軍透露,最后決定性的意見有三點:一是長三角以兩省一市為界;二是項目優先考慮16個城市,比方說城際軌道,城市一體化,都市圈、都市群,16個城市比較容易整合;三是不要固化長三角的邊界。“這一共識目前仍然適用。”陳建軍說。任紹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