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估算,目前,通過“神五”、“神六”帶來的產業價值已經超過1200億元
●過去,民營企業參與到以高精尖著稱的航天事業是不可想象的。今天,民營企業能夠涉足航天事業,足以說明中國的民營經濟已經發展到了新階段
產業價值驚人
很多人說,航天經濟的產業鏈堪稱各個經濟類別中最長的,幾乎無所不包。這個說法并不夸張。從能源、鋼鐵、新材料、電子、機械、通信等行業,到航天服裝、航天食品涉及的紡織、服裝加工、農產品、食品加工等行業,一次航天活動所涉及的產業,幾乎涵蓋了日常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當然也不例外。大到載人航天飛船的機艙新材料、航天員身穿的1.6億元打造的航天服,小到航天發射中心的一塊防靜電地磚、航天飛機上搭載的一粒農作物種子……“神七”發射可謂包羅萬象。
既然與“神七”相關的產業幾乎涵蓋了日常生活的各個產業。那么,不妨想象一下,一旦“神七”的科技成果轉化為民用,所帶來的產業價值必然將是驚人的。
實際上,關于航天活動的產業價值,國際上早有數據論證。據歐美多家研究機構評估,在航天領域每投入1元錢,將會產生8至14元的帶動效應。美國耗資240億美元進行阿波羅登月計劃,科技成果轉化為民用后,衍生出的產業價值超過2000億美元。
在中國,通過“神五”、“神六”升空,也有相應的數據產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韓立巖介紹,自開展航天計劃以來,我國每年航天產業整體投入平均在上百億元,而其產值則會翻番,同時還可以產生5至6倍的輻射效果。粗略地估算,目前,通過“神五”、“神六”帶來的產業價值已經超過1200億元。
價值尚待轉換
2000億美元和1200億元人民幣,擺在“神七”面前的整個產業價值雖然目前無法詳細估算,但足以推斷其相當可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魏法杰表示,“神七”升空代表著中國火箭等技術的成熟,以及中國在載人航天飛船、太空行走等技術上的突破。“神七”不僅將帶動航天產業的發展,未來還將給國民經濟帶來巨大動力。
不過,魏法杰也承認,由于我國在航天項目上起步比歐美一些國家略晚,航天科技轉化為民用也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相對而言,將航天科技轉化為民用技術在中國尚處于“初級階段”。所以,神舟系列與阿波羅系列所帶來的產業價值有所差距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這并不妨礙未來中國在世界航天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尤其是在目前國內已經比較成熟的衛星產業。
有行業內報告顯示,1996年,全球航天技術產業創造的利潤為750億美元;到2000年,利潤已攀升到1250億美元;至2010年,全球商業航天活動的收入預計將達5000億至6000億美元,其中全球衛星產業市場的規模預計將達2000億至3000億美元。
今后10年,全球預計發射商用衛星700顆左右。作為具有發射能力的國家,中國必然將從中分得一杯羹。
民營經濟介入
除了巨大的產業價值和對國民經濟整體助力外,本次“神七”發射中有一個亮點不容忽視。神舟項目中引入了不少民營企業。
以民營企業大省浙江為例,根據該省國防科工辦主任陳加福介紹的情況,從“神一”到“神七”,浙江省有6家民營企業先后參與了制造過程。這6家企業分別承擔了生命保障系統、電器、稽查等相關的部分制造任務。
陳加福指出,過去,民營企業能夠參與到以高精尖著稱的航天事業中是不可想象的。今天,民營企業能夠涉足航天事業,足以說明中國的民營經濟已經發展到了新階段。
此外,陳加福介紹,發展民用航天事業將是浙江軍民結合產業的重點之一,浙江省將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未來,我們還將在國家載人航天工程和繞月探測工程等重大國家級航天項目中,看到民營企業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