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誠信興商宣傳月”活動新聞發布會現場 (中國網李東攝)
中國網9月2日訊,在今日舉行的2009年“誠信興商宣傳月”活動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通報了中國海關開展行業信用建設工作的情況。
社會信用體系是市場經濟體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是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需要,是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全國海關深刻認識到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高度重視海關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近年來,按照國務院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總體部署,積極開展海關信用體系建設的探索和實踐,推進誠信興商工作。
海關信用體系建設背景
海關作為國家的進出境監督管理機關,擔負著為國把關和服務經濟、促進發展的神圣職責。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后,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迅速融合,對外貿易高速發展,進出口物流日益頻繁,進出口業務量成倍增長。與此同時,海關面臨更加突出的嚴密監管與高效運作、業務量日益增長與管理資源相對不足的雙重矛盾。同時國際國內多種因素要求海關,既要完成監管、征稅、緝私、統計等傳統職能任務,又要應對知識產權邊境保護、反恐、貿易安全等海關非傳統職能不斷拓展的挑戰。
海關必須在履行職責中,正確把握把關與服務、監管與便利的平衡。因此,基于貨物不會自己處置自己,處置貨物的主體是人是企業的認識,以企業做為監管單元,運用風險和信用管理的理念和手段,以守法便利為核心原則,實施企業分類管理,就成為海關管理的必然選擇。這也與世界海關的發展趨勢相契合。
2008年1月30日,海關總署對外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企業分類管理辦法》(署令第170號),并于4月1日正式施行。實行企業分類管理,是中國海關適應國家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需要,順應國際貿易和國際海關發展潮流,深化中國海關管理、密切海關與企業關系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作為一項基礎制度,不僅對中國海關內部管理產生調整,也對與海關發生業務關系的企業及其切身利益有著重要影響。
首先,從適應社會發展要求角度,海關的企業分類管理作為國家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組成部分,對鼓勵企業守法自律,建立關企合作伙伴關系,有著引導示范作用,拓展了管理空間、豐富了管理手段,有利于實現海關管理理念由簡單處置向和諧共贏轉變,優化海關的執法環境。
其次,從海關自身發展角度,實施企業分類管理,簡化對高信用類別企業的通關手續,加強對低信用類別企業的控制,可以減少監管資源的無效投入,優化監管資源合理配置,提升海關管理的有效性,提高海關管理總體效能,從而根本解決雙重矛盾。
再次,從維護守法企業權益角度,實施企業分類及對不同管理類別企業實施相應的差別管理措施,是對企業誠信守法自律、規范安全經營的認可、尊重、鼓勵和弘揚,同時也是海關各項通關便利措施和服務承諾的具體落實。守法企業可以得到實實在在的通關便利好處。
第四,從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角度,實施企業分類管理,可以與WCO《全球貿易安全與便利標準框架》中的AEO(經認證經營者)制度相銜接,為履行政府承諾,推動國內企業“走出去”,增強國際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