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年伊始,2009年便注定成為不尋常的一年。
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為持續十幾年高增長的中國經濟蒙上了一層陰影,但中國經濟也孕育著嶄新的開始——3G呱呱墜地,汽車產銷量躍居世界第一,成品油調價機制剛剛實行,創業板一片火熱……站在國際大勢和國內形勢際會的交點,諸多經濟領域記錄下了這一年的足跡。
站在歲末,梳理盤點一年來經濟領域的得失,于無聲處,靜水深流。如今,我們屢有突破、但仍待磨礪。
四萬億,無疑是2009年全年最重磅的經濟語匯,是一年來國家一攬子經濟刺激政策最簡捷的總結。
如果給“四萬億”做一個年檢的話,一條應對金融危機、拉動投資、刺激消費、惠及民生的政策路徑十分清晰。而當一年已過,經濟復蘇已不再成為懸念,危機中采取的種種短期舉措,也到了有所沉淀和思考的時候。
應對危機托生“四萬億”
2008年三季度之后,工業增加值、企業利潤以及財政收入開始出現迅速下滑。11月5日,“四萬億”刺激計劃應聲出臺。用三句話就可以概括它的脈絡:把全力遏制經濟下滑作為首要目標,以內需、外需和就業為政策服務核心內容,以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
內需方面,中央財政兩年內投入1.18萬億元用于中央投資,并以此帶動社會投資共計形成四萬億固定資產投資。為了刺激消費,先后出臺了家電下鄉、以舊換新以及降低商品房交易稅費、利率等多項政策。
外需方面,多次提高紡織服裝等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和裝備制造業的出口退稅率,并為出口企業提供融資救助,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也進行了一定的變通。
2009年中央財政預算中安排了史無前例的9500億元財政赤字,財政部首次代理地方發行了2000億元地方債。
“政策出臺密度前所未有,出拳非常重,也很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參與政策制定的負責人士這樣慨嘆。
投資消費雙重力促復蘇
10.6%、10.1%、9%、6.8%、6.1%、7.9%、8.9%,這是2008年以來七個季度的GDP增幅數字勾畫的明朗曲線。
一個“V”型在今年三季度的GDP增長數字出來之后呈現出來。按照統計數據,經濟復蘇趨勢已經無可爭議。
復蘇的速度如此迅速,證明經濟反彈的動力更多地源于自身。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在外貿下滑、消費增長的情況下,大規模的政府投入是最直接、最有力、最見效的措施。
在拉動經濟增長的投資、消費、出口這“三駕馬車”中,投資遠遠跑在了前邊。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兼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建平估算,伴隨著四萬億投資落實,中國的投資率已由33%攀升至40%,是中國1993年以來的第二個高峰。
“鐵公機”項目、城市和農村電網、南水北調……四萬億大單中,重點工程的建設投入最為搶眼。受此影響,今年連續兩個季度投資增幅保持在30%以上。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測算,前三季度投資對GDP貢獻了7.3個百分點。
消費則是另一駕快跑的“馬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今年前三季度實際增長17%,最終消費對GDP貢獻了4個百分點,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所長羅云毅表示,消費的增長是20余年來最快的一年。
經濟自行復蘇的一個旁證是民營經濟。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最近的調查表明,危機前后,民營企業增長持續高于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利潤降幅也小于后者。
調結構將成下一步重點
與四萬億投資計劃緊密相關的是,2009年1至11月份,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9.21萬億元,同比多增5.06萬億元,全年新增預計在9.5萬億元左右。這樣的投放幅度是罕見的。
專家認為,寬松貨幣政策為經濟回暖提供了必要的流動性支持,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在力挽狂瀾時功不可沒,但后續如何消化這些巨額貸款,卻須謹慎。
產能過剩的陰影也如期而至。8月26日,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成為國務院常務會議的主題,這表明產能過剩已經成為擺在決策者案頭的難題。
羅云毅表示,從量到質的轉變其實早已經開始。今年上半年,我國比較注重數量上的擴張,而到下半年,投資政策已經開始把工作重點放在結構調整、提高項目管理水平和提高投資效益上。
羅云毅分析,明年投資增速會降下來。按照固定資產投資額來計算,今年的投資增速約35%左右,明年可能會下降到20%左右。凈出口值會和今年持平,消費拉動的比重會增加。(本報記者 耿彩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