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中新網北京8月22日電(記者 王彤)中國首部《產業藍皮書》暨《中國產業競爭力報告(2010)》22日在京發布。該《藍皮書》指出,在“十二五”期間,中國勞動力優勢繼續保持,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
藍皮書說,2009年中國貨物出口12017億美元,盡管比2008年下降16.0%,但仍要低于同期世界貿易額的下降幅度23.1%。2008年底中國出口政策轉變為促進出口,連續上調出口退稅率,中國在美、日市場上的占有率又開始提高。2009年與2008年相比,中國占美國進口總額的比重提高了2.2個百分點,占日本進口總額的比重提高了2.6個百分點。
從出口產品結構來看,中國出口商品以勞動密集型制成品為主。受益于提高出口退稅率等政策措施,再加上需求彈性相對較小、國內競爭優勢明顯,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危機中的出口降幅明顯低于出口的總體降幅。
從出口來源地結構來看,中國有近90%的出口產品來自東部地區。金融危機以來,東部地區出口占全國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從2007年的89.8%下降到2008年的86.8%,中部與西部地區出口所占的比重則相應提高。
從目標市場結構來看,亞洲、歐洲與北美是中國的主要出口目的地。2007年,中國對亞洲、歐洲與北美的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比重分別為46.6%、23.6%與20.7%,金融危機發生后,中國對北美與歐洲的出口跌落幅度較大,對非洲與拉丁美洲的出口比重則相應提高。
同時,藍皮書也指出,各行業國際競爭力變化趨勢不盡相同。在商品中,農產品、燃料及礦產品的競爭力有所下降,在制成品中,鋼鐵、化學成品及有關產品、機械和運輸設備等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競爭力提升幅度較大,表明中國正經歷著產業結構的升級。
在綜合分析各方因素之后,藍皮書指出,“十二五”期間,中國的經濟活動人口絕對值將保持在8億人之上,遠高于印度,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仍將保持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但就目前來看,人民幣升值壓力仍然存在。一方面,國際資本更愿意流向新興市場;另一方面,美國等發達經濟體還面臨通縮風險,寬松的貨幣政策還需要維持較長時間。如果中國為防止物價上漲過快而提高利率,可能會吸引更多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對人民幣產生升值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