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提高文化品位,享受高質量生活是即將或者已經步入中產階層的人需要做的。
中國正進入中產階層形成期
“我在不斷走近中產”
昨日,鄭州的一些學者、專家也參與了本報中產話題的討論,他們中有人甚至建議,鄭州可率先出臺中產激勵和保護政策,這無疑給了鄭州“中產”們以希望和信心。
中產階層越壯大,社會越穩固,這是很多學者和政治家的共識,最好的社會結構,就是“橄欖形”。研究社會學的紀德尚教授表示,“國家‘擴中’的舉措,相關的配套措施,有時看不見,其實都暗含著‘擴中’的思路。”
“中產階層的增加,意味著更多的中低收入者步入中高收入行列,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政府和社會都應鼓勵并支持。”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宋向清說。
因此,無論“房奴”還是“孩奴”,在鄭州月入5000元,都是一件好事,而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數,是社會更是個人的一件大事。
晚報記者 辛曉青/文
馬健/圖
背景 “中國正進入中產階層形成期”
學者曹仁超說,中國正迅速進入中產階層形成期。
“我們談中等收入群體,要放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與城鄉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等一起來思考。按照國外經驗,中等收入群體越大,社會就越穩固,這就是常說的‘橄欖形’社會結構。”鄭州大學軟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紀德尚說,2009年,收入低于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人群比例高達62%。因此,中國現在的居民收入分布結構,類似于一個寬底座的金字塔,他形象地比喻其為“倒釘子”形,與“橄欖形”還有不小距離。
紀德尚認為,從國家提出“擴中”開始,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都暗含了“中產”這一內容。測算顯示,我國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存在著較高的收入分配不均,以及比較大的城鄉收入差距等。
標準 鄭州“中產”:家庭月收入6000元?
我們還是要問,在鄭州,中產到底是啥標準?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宋向清認為,中產階層的界定一定要以家庭為單位,以家庭人均收入和人均支出來衡量較為客觀準確。地區不同,標準也不同。“經濟發達的地區標準會高一些,欠發達地區會低一些。但不論任何地區,都應該綜合考慮家庭總收入、人均收入、主支出項目在總支出中的比重等三個方面。”
關于鄭州的中產標準,宋向清的個人觀點是:“在鄭州,家庭月均總收入不低于6000元,人均月收入不低于2000元,食品及日常生活消費支出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不高于20%,家庭保障性支出不低于20%,文化教育及健身旅游支出不低于20%,沒有還貸或還貸不高于20%,儲蓄理財投入不低于20%。”
對于亞行標準,宋向清不贊同,紀德尚也不認可。紀德尚說:“亞行標準是消費中產的概念,但是中國的消費水平地區差異和城鄉差異都很大,很難界定。只有當中產階層擴充到一定階段,形成了穩固的社會結構,才是給出標準的時候。”
建議 鄭州可率先出臺中產激勵和保護政策
宋向清認為,中產階層應具三大特征:日常生活簡單化,本職工作熟練化,業余生活豐富化。
想要“擴中”,他大膽建議,鄭州在全國應率先出臺針對中產階層的激勵和保護政策,讓中產階層在政治、法制、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享有更多的參與權、發言權和監督權。
“增加‘中產’需要四個‘再造’,一是體制再造,通過再造社會分配體制,創造一個更有利于形成中產階層的新機制;二是制度再造,通過再造單位薪酬分配制度,創造一個更具激勵效應的新模式;三是產業再造,通過對現有產業升級改造和拉長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和企業贏利能力,為中產階層的形成奠定扎實的經濟基礎;四是素質再造,通過強化基本素質和智能技能培育,提高公民的個人競爭力,為他們通過更具挑戰性的工作,獲得更高收入,為早日邁入中產階層奠定新基礎。”
構建“橄欖形”分配格局的關鍵,宋向清認為是“提低、擴中、調高”。“提低”意味著積極擴大就業,擴中的關鍵是鼓勵創意,發展中小企業,改善和創造分配財富的結構,而調高,則是通過慈善等手段,讓高收入者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包括稅收征管,適時開征物業稅、遺產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