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掌控了中國大豆的定價權后之后,外資糧商似乎又對大米抱有了同樣的圖謀,這讓中國內地的秋糧收購戰(zhàn)提前打響。
窗外是無盡的稻浪,江西南昌最大的大米產區(qū)——恒湖農場糧油供應站主管熊文峰悠閑地坐在房中喝茶,他等待著形形色色的糧食加工企業(yè)自己找上門來,搶購晚稻。這些來訪者不乏益海嘉里、中糧、中儲糧等國內外糧食巨頭。
這些糧食巨頭收購晚稻的價格要比7月收購早稻的價格高出很多,并且開出了更多優(yōu)惠的條件。而現在距離真正的晚稻豐收還有一個月的時間。
秋糧搶購戰(zhàn)提前打響
恒湖農場是知青墾荒時留下的農場,預計今年稻谷產量6000萬斤,在該農場內種植稻谷的所有農戶都與農場糧油供應站簽訂了購銷協(xié)議,這一協(xié)議包括賣給供應站的稻谷量,但是不包括價格。
手里拿著6000萬斤稻谷銷售權的熊文峰成為了益海嘉里、中糧、中儲糧眼中炙手可熱的人物。恒湖農場每年都要和中糧簽訂供銷協(xié)議,即在同一價格下,優(yōu)先將稻米賣給中糧,但是,不久前,這一合作受到了動搖。
“前不久,一個益海嘉里的副總來和我談今年收購晚稻的問題。”熊文峰向記者透露,“益海嘉里在10月、11月將大批收購晚稻,而且現在就拋出了很多優(yōu)惠條件。”
據了解,2010年12月,益海嘉里將在江西糧食主產區(qū)——南昌周邊開設年產20萬噸成米能力的大米加工廠,主要采購晚稻,“益海嘉里的人說,這周邊的稻谷,他們全都要收走”。
而益海嘉里給出優(yōu)惠條件之一,便是“在同等價位下,農戶收割完后,不用農戶曬米,打下來的含水量較高的稻谷可以直接交給益海嘉里,由益海嘉里完成稻谷烘干的流程。”熊文峰透露。
農戶張恒偉認為,這一條件很誘人,“不用我們農戶曬稻米,實際上是省去了人力工資,現在人力價格很貴。”張恒偉有80畝地,要經常雇人種植和收割稻田。
在益海嘉里之外,“一些福建人也會找到我,想高價采購與恒湖農場糧油供應站簽訂協(xié)議外多出的大米。”張恒偉表示,“現在糧食一直在漲價,我并不急著把糧食賣出去。”
熊文峰的心態(tài)和張恒偉一樣,雖然恒湖農場糧油供應站與中糧簽訂了供銷協(xié)議——在同等價格下,中糧擁有采購權。但是,一旦有人給出明顯優(yōu)惠的條件,這一情況就會出現轉變。
農戶張恒偉與熊文峰對稻米價格進行了初步預計,“每斤1.3元到1.4元。”而去年同期晚稻價格是1.25元/斤。
中糧益海打響遭遇戰(zhàn)
中糧對未來“搶糧”的局勢非常緊張,“我們已經陸陸續(xù)續(xù)聽到供應商向我們反映益海嘉里搶糧的情況。”中糧米業(yè)采購部人士向記者表示,“我們已經增加了更多的糧食收購網點。”
據了解,中糧米業(yè)原先在江西南昌的糧食主產區(qū)只設有一個糧食收購點,而在今年,面對益海嘉里搶糧的風險,中糧在多個糧食產區(qū)設立了多個糧食收購點。
江西是中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qū),并且連續(xù)4年糧食產量創(chuàng)新高。中糧下屬企業(yè)江西米業(yè)是中糧集團第一家米業(yè)公司。目前,年產成米24萬噸。
而益海嘉里近年來也逐漸發(fā)展米業(yè),2010年12月建成的江西大米加工基地,年產量20萬噸,約收購近35萬噸的稻谷。 “很嚴峻、很緊張。”益海嘉里人士這樣形容今年的稻谷收購情況。
此刻,益海嘉里和中糧的加工廠在共同的輻射范圍——恒湖地區(qū)展開了遭遇戰(zhàn)。
“益海嘉里現在對我們承諾,價格高點沒有關系,只要把糧食拉來就好。”一位糧食經濟人向記者透露。
據了解,益海嘉里的糧食加工廠建設極為迅速,2008年籌劃組建,2010年底便開始投產。在組建過程中,中糧米業(yè)的部分管理人員被益海嘉里以高薪挖走。“我們收購糧食的政策、方法以及聯系人,他們都掌握。”一位中糧米業(yè)的人士向記者透露。
雖然還不到10月下旬的收購季,但是,中糧和益海嘉里都早已準備,等待秋糧一上市,就各顯神通,“只要我們能拿得出和益海嘉里一樣的價格,供銷社和糧食經理人還是會選擇我們,畢竟我們是老客戶。”上述中糧米業(yè)人士表示。
大米重蹈大豆命運?
據了解,益海嘉里風風火火搶購糧食,不僅僅發(fā)生在江西,有報道稱,在河北等糧食產區(qū),益海嘉里也以開秤早,出價高著稱,并迅速搶占了當地的份額。
“益海嘉里的策略其實就是虧兩年的錢,第三年再開始賺錢。”一位糧食經濟人向記者表示,“最初兩年益海嘉里高價收購稻谷,這樣別的中小型糧廠收不到稻米而倒閉。等到市場被清理出空間后,益海嘉里再開始賺錢。”
此外,記者了解到,益海嘉里開出的不用曬糧就可收購的條件,將置中小糧食企業(yè)于死地,“農戶和經濟法人愿意把稻谷賣給益海嘉里,這樣他們省卻了曬糧的工序。而這些未曬的糧,益海嘉里可以使用烘干機進行烘干。烘干機每臺16萬元,一般小型大米加工廠需要兩臺,很多中小加工廠都買不起。”
益海嘉里通過控制價格清理門戶的做法并非第一次。
據了解,從2003年中期開始,國內大豆期貨價格一路高歌猛進,開始從3000元/噸用一年的時間漲到了4000元/噸,這讓許多中國企業(yè)激發(fā)熱情,投入到了期貨投機中。“大家開始大量購買大豆,篤定未來還會漲價。”然而,2004年中期,大豆價格忽然極速下跌,還靜靜躺在倉庫的大豆一下子便賠了數千萬。“企業(yè)少則賠輸百萬元,多則上億元,最后,不得已把企業(yè)賣給了外資。”前“進口大豆風險控制協(xié)調工作組”組長徐建飛回憶。
“2003年和2004年,大豆期貨的價格經歷過一次過山車式的變化,超過90%的國內油脂壓榨企業(yè),在那次的期貨炒作中,直接死亡。”徐建飛回憶道。
該事件被認為是ADM、邦基、嘉吉、路易達孚四家跨國公司即四大糧商所為,他們已經壟斷了中國80%的進口大豆資源,而有著四大糧商背景的益海嘉里就是最大的受益者,益海嘉里迅速搶占食用油份額,其旗下的金龍魚目前已經穩(wěn)坐食用油銷量第一的寶座。
一位經理人表示,“現在與益海嘉里在大米領域上的做法和大豆領域上的做法如出一轍。”中國經營報 索寒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