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羅文勝
本報記者12月29日獲悉,《京津冀都市圈規劃》編制已近尾聲,有望在明年初出臺。
京津冀都市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秦皇島、石家莊、承德等十個城市,輻射土地面積約為9萬平方公里,輻射人口總數約為6000萬人,和長三角一道,形成大體量沿海城市群。
不難發現,作為京津冀都市圈的發動機,濱海新區的輻射和帶動效應,正逐步呈現。
國家發改委的數據表明:去年底,濱海新區GDP總量3800億元,浦東為4000億元,浦東領先200億;今年上半年,濱海新區GDP實現 2231.28億,浦東新區2226.63億元;三季度末,濱海GDP實現3550億元,浦東3300億元,濱海反超浦東200億以上。
至此,與作為長三角經濟的發動機的浦東一道,濱海新區成為拉動中國沿海經濟的另一輻射源。
兩個“輻射源”:同樣的使命“兩個輻射源,對周邊形成不同的牽動導向。”浦東新區政府一位官員分析,浦東新區強調總部經濟,著眼于挖掘海外資源;濱海新區強調重工制造,著眼于周邊資源整合。兩者相克相生,最終殊途同歸,京津冀、長三角中心與腹地間,信息、物流得到充分流動,整體資源配置效率得到充分提高,實現了中央東部沿海整體開發構想。
浦東的開發開放,構成上海的新定位,就是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經濟中心四個中心,都是外向型概念,但又和廣東“三來一補”搞初級加工產業不同,上海直接走海外資本總部經濟的現代服務業路子,將工業化留給江浙,以達到輻射周邊,引發長三角增值聯動的效果。
和群雄環伺的長三角不同,2005年10月濱海新區啟動時,京津冀十個城市產業、功能雷同,低水平壓價競爭。
以天津港為原點劃100公里半徑,港口將近500個。為此,國家需要形成濱海新區核心產業區,對周邊資源形成吸納,進而對周邊區域形成輻射。
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辦公室主任邢春生回顧,從1994年濱海新區成立起,天津就開始申請國家政策,中央來一個領導就匯報一次,幾年的兩會,一次次遞交提案,一次一次被打回來;規劃調來調去,老是想著中央的調子,后來心一橫,按發展規律辦,區域就維持在2270平方公里,全國最大,“中央突然重視了。”
事實上,新區的批復,和國家對天津的定位是配套的,背后連著京冀以至于遼寧的綜合考量。2006年3月,國務院將天津城市定位為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將新區和舊市做了原則性的分工:二產以濱海新區為主,發展先進制造業;三產以天津市區為主,重點發展海陸運輸,帶動金融、商貿、服務、房地產,圍繞城市建設來展開。
“綜改”帽子助推“吸納
--輻射”帶動效應
前期,濱海新區雖有兩千多平方公里,單特殊政策區僅有40平方公里,含開發區(33平方公里)和保稅區(5.7平方公里),明顯難以帶動輻射。這個時候,中央下了兩步棋,濱海新區對周邊頓顯“虹吸效應”。
一個是2006年12月28日,允許天津搞中國第一個契約型產業投資基金——渤海產業投資基金,邢春生稱,僅這一條,募集資金的額度就超過200個億,比中央十年對浦東支持的資金多。
隨后,新區順勢與國家開發銀行共同設立了“天津濱海新區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有限公司”,令我國第一個華僑投資基金、第一個合伙制船舶產業投資基金、第一個航空產業基金相繼落戶。目前,在濱海新區注冊的基金企業335家,注冊(認繳)資本1088億元。
另一個讓濱海倍感刺激的是歐洲空中客車A320中國總裝廠在天津的落戶。
這個中國航空制造史上最大的外資合作項目于2007年5月7日獲批,一周后開工,天津規劃的102平方公里的航空城,也同時獲得國家審議通過。截至今年8月份,空客天津總裝線實現月產兩機目標,帶動聚集20多家航空航天企業,形成108億元航空航天業產值。
至此,天津成為繼美國西雅圖、法國圖盧茲、德國漢堡之后,世界上第四個擁有大飛機總裝線的城市。
總體來看,濱海選擇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和國際大型跨國公司的招商引資路線, 2009年啟動5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達375項,2010年安排5000萬元以上項目更高達455項,總投資9598億元。濱海新區產業輻射能量由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