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一條60年前劃定的供暖分界線讓南方無法集中供暖
■南京杭州南通等“挑戰者”已開始推行
■反對者認為南方供暖將增加能耗并需大規模城市改造
中國集中供暖分界線
5℃ 90天
原則上以中國南北方分界線——秦嶺淮河為標準,以北地區應集中供暖,以南地區則不推行集中供暖。具體要求在集中供暖地區,累年日平均溫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氣超過90天。
各類供暖方式成本
空調
每月每平方米的費用18—20元。
集中供暖
各地政府補貼不同,以江蘇徐州為例,今冬3個月的供暖季費用為每平方米24元。
地暖(濕式鋪法)
利用地源熱泵取暖,每月每平方米的費用12—15元。
地暖(干式鋪法)
主要是天然氣壁掛爐采暖,費用比濕式鋪法少40%~50%。
2012年12月29日,長寧區青溪路一帶冰天雪地。這個12月是申城近7年來最冷的12月。記者王炬亮圖
據《東方早報》報道,從上海到整個中國,剛剛遭遇了近7年來最冷的一個12月份,這讓中國南方應和北方一樣“集中供暖”的呼聲再起。
所謂集中供暖,也就是俗稱的暖氣,一般是指通過熱電廠生產蒸汽,并通過城市輸汽管輸送至千家萬戶的暖氣片中。
昨日,上海市政協委員、致公黨市委副主委張立軍表示,正考慮在本月召開的上海“兩會”上呼吁試點集中供暖,并為全市集中供暖提前進行統籌規劃。
早在2010年的上海“兩會”上,張立軍就曾經遞交提案,建議將冬天供暖列入市政府實事工程。在他看來,集中供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長久考慮、統籌規劃,最好能在當年制定“十二五”規劃時就加以體現。
張立軍認為,上海建立在海邊灘涂上,冬天一般非常潮濕陰冷,冬天也有供暖的必要,“在房間里仍會感覺非常寒冷,而集中供暖能提高上海的宜居程度。”
“現在,上海市民冬天還是主要靠空調取暖,但是空調的效果很有限,每年寒潮來臨,上海各家醫院都人滿為患,以抵抗力較差的老人和小孩為主,多是因為天氣寒冷導致或誘發的季節性疾病。”在2010年遞交的這份提案中,張立軍提出,空調的制熱能耗高、噪音大,人體感覺也很不舒適,并且容易傳播疾病;而冬季供暖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有利于降低上海市民特別是老人、小孩的冬天發病率,并能有效降低社會成本。
但在目前,南方集中供暖的呼聲遭遇到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依據建國初期劃分的集中供暖分界線,只有秦嶺、淮河以北地區方可推行集中供暖。
要求修改這條“紅線”的聲音認為,南方大部分地區的冬天同樣寒冷,集中供暖比目前普遍采用的空調供暖更環保。但反對的聲音認為,集中供暖需要南方城市在管道建設、房屋標準等方面做出大規模改造,且集中供暖將大大增加能源消耗。
爭論尚未有結果,上海附近的南通、南京、揚州等南方城市已經開始小范圍試點集中供暖,但卻由于上述原因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阻攔,集中供暖在南方仍只是“雷聲大雨點小”。
上海市有關部門亦在2010年答復張立軍說,鑒于上海大量的建筑進行供暖改造有困難,所以集中供暖暫時難以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