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意見中明確提出,要通過簡政放權,創新體制機制,激發社會活力,營造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逐步使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體。這一政策無疑釋放出了政府要打破“包辦”格局,讓社會資本在養老服務市場中“唱大戲”的強烈信號。
隨著中國老齡化進程的加速,不斷增長的老齡化人口與養老服務設施發展緩慢的現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據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94億,但建成的各類老年服務機構擁有的床位數僅為416.5萬張。在供需矛盾突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處于攻堅期的時候,提出通過創新體制機制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激發社會資本的活力以促進養老服務業的發展,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不僅有利于緩解養老服務的巨大供需矛盾,而且有助于填補服務業發展“短板”、拉動消費、擴大就業,可謂是一箭多雕。
目前,雖然我國已經有不少的社會資本參與到了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但總體來看并不太令人滿意,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民辦養老機構不僅面臨“融資難”、“用地難”、“用人難”和“運營難”等方面的困擾,而且即使是中央和地方都有明文規定的水、電、煤、熱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也難以落實。此次國務院下發的意見在土地、稅收、補貼等關鍵要素上都有了不小的突破,只要這些政策能夠盡快地落實到實處,相信必將解決民辦養老機構的燃眉之急,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到養老產業的發展。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好不斷增長的養老供需矛盾,讓養老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還必須解決好以下幾個關鍵問題:首先是扶持政策如何落實到位的問題。特別是一些諸如用地保障等牽涉到巨大利益的政策,在下一步的政策細化和實施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方面的阻力和困難,如何通過簡政放權進行化解,對相關利益部門和監管部門必將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其中,如何通過建立相應的政績考核和評價標準,以及建立一套完整的問責和監管機制則變得至關重要。否則的話,很多條款最后極有可能變成一紙空文,其結果是再次挫傷社會資本的積極性,更遑論促進養老產業的發展了。
二是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保基本”的作用,做好兜底的職責。養老和醫療、住房等類似,都是我國社會保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龐大的養老人群中,必然存在數量不菲而經濟實力欠佳的群體,如何讓這部分人也能夠享受到最基本的養老服務,是各級政府部門繞不開的責任。因為具有逐利特性的社會資本,進入養老產業后并不是來做慈善的。雖然他們通過提供各種各樣的高附加值服務,可以滿足很多具有經濟實力的人群消費需求,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夠享受得到。因此,各級政府部門需要通過財政補貼、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為低收入或經濟實力不濟的群體提供最基本的養老服務,讓他們也能夠老有所養。
總之,養老服務業這場“大戲”,需要政府部門和社會力量的共同參與,各盡其職、各盡其能,才能夠“唱好”。對于政府部門來說,除了要解決好上述幾個關鍵問題外,還需要在完善養老服務準入、退出和監管制度,指導養老機構規范管理、改善服務質量等多個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實踐,才能夠讓潛在市場規模上萬億的養老服務業成為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