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在杭州定居的彭小姐,每逢假期回鄉探親前,都會到中國絲綢城選購一些真絲圍巾和睡衣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但是彭小姐發現,不同于往年,今年絲綢城里的生意冷清了不少。當她再按老價格付款的時候,幾位熟悉的老板也都面露難色,連連抱怨著今年成本又漲了,下次肯定不能再按老價格賣給她了。
浙江絲綢享譽全球,更是我省外貿出口的傳統商品。但今年以來,一方面受制于國內市場消費疲軟、外貿訂單不足的影響,另一方面隨著蠶繭價格的一路走高,絲綢行業再現“面粉貴過面包”的境況,部分絲綢生產企業面臨著停工、減產的局面。據省經信委輕紡辦對全省90家絲綢企業的財務情況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我省33家絲綢企業出現虧損。全省繅絲企業、絹紡企業8月繼續出現虧損,織造企業利潤額也同比下降。
曾經風光無限的浙江絲綢,正在遭遇寒冬。
絲綢市場顧客寥寥。本報記者吳元峰攝
絲綢市場旺季不旺
杭州中國絲綢城是全國最大的真絲綢交易中心,這里聚集著大大小小600余家商鋪,分別從事著絲綢面料、圍巾、工藝品及真絲服裝的批發零售業務。雖然正值“金九銀十”的消費旺季,但上午10時,記者在這里看到,市場里往來的客人并不多。一些商鋪里只有一兩個客人,一些商鋪里更是一個客人都沒有,工作人員坐在店門口無聊地擺弄著手機打發時間。
靠近體育場路口一家絲綢商鋪的老板張先生,坐在一堆絲綢布料堆中,一籌莫展。“今年的絲綢生意太不好做,生絲價格和其他成本一直在漲,零售價卻漲不上去,訂單量還比去年低了至少三成。”據張先生介紹,為了節約成本,不久前他又辭退了一名營業員,自己開始親自打理起生意。
另一家品牌絲綢企業的營業員小朱也告訴記者,今年她店里的銷售額相比去年同期也至少下降了兩成。“顧客都是看得多,買得少。”小朱坦言,與他們這相比,公司開在杭州大廈里的專賣店日子則更加難過。“特別是作為禮品用的高端絲綢產品采購量大幅下滑,一天也難賣出去幾條。”小朱說。
記者連續走訪市場里多家商戶后發現,今年大部分經營絲綢產品商戶的營業額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走訪中,記者還遇上了正在采購絲綢的印度商人拉賈什。拉賈什告訴記者,他近幾年都在印度當地做絲綢生意,但因印度當地對絲綢消費需求的下降,他的采購量也相應減少了不少。“前兩年,我每月差不多要進200萬美元的貨,現在每月的進貨量最多在100萬美元。”拉賈什說。
不僅是商戶,受整個絲綢市場發貨量影響,絲綢城內的一些貨運公司老板也連連感嘆今年生意不好做。上午11時剛過,本是平時發貨的熱鬧光景,托運處的幾名工人卻因沒活干而玩起了牌。工人們感嘆,“以往每天最少有10多車的貨要運出去,現在只有四五車了。”
絲綢產業兩頭受擠
天已擦黑,湖州紡織協會會長、絲綢之路集團董事長凌蘭芳與歐洲一家絲綢大客戶羅伯特先生的商務洽談還在一家五星級賓館里進行。羅伯特明確告訴凌蘭芳,下半年采購總量要削減20%左右。原因是受中國自去年底開始的反奢靡影響,歐洲一些頂級品牌的銷售下降了25%左右,庫存增加,采購意愿下降,因此歐洲名商也減少對中國絲綢的進口。
“從今年5月下旬以來,湖州各家綢廠都處在沒有訂單的困境。”凌蘭芳告訴記者,作為全國絲綢行業的龍頭企業,他的苦惱多著呢:沒有訂單找訂單,來了訂單愁原料。他的企業專做高檔出口產品,可是浙江除了千島湖外,已經沒有合格的原料可以生產高品位絲綢了。此外,成本上升,熟練工緊缺,設備落后,稅負沉重,都讓浙江的繅絲業快速衰減。浙江繭絲從全國第一退到第四,占比從20%退到10%,僅僅十年時間。
伴隨訂單減少的是作為原材料的蠶繭價格一漲再漲。據湖州市紡織行業協會絲綢分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省春繭的收購價格普遍高于國家繭絲辦每擔1750元的指導價,杭嘉湖地區的這一價格都在每擔2200元以上,湖州地區每擔的價格則超過2400元。
該協會秘書長李玲玲算了一筆賬給記者聽:湖州地區蠶繭烘烤成干繭后每噸價格在12.5萬元/噸左右,按照繅折310計算,生絲繭成本在每噸38.5萬元,加上勞動用工、水電燃料等每噸7.5萬元的加工成本,減去副產品回收每噸3.5萬至4萬元,實際每噸生絲成本已經達到42萬至42.5萬元。而目前市場上的生絲價格不到40萬元,由此每繅一噸絲,繅絲企業虧損2.5萬元。即使是從千島湖、云南、四川等地購來質量好些的繭子,繅出的生絲雖然每噸能夠多賣1萬多元,刨去物流費用和損耗后,每噸生絲虧損額也仍高達2萬元。
市場低迷、需求不旺,再加上生絲價格繼續穩步走高,也讓絲綢企業的凈利潤的增長和產品毛利率出現了下滑。嘉欣絲綢是我省唯一一家在A股上市的絲綢服裝企業,記者從該公司發布的財務數據中發現,公司近三年的凈利潤雖然每年都有增長,但增長率卻呈逐年下降的態勢,2010年凈利潤增長率為18.75%,2011年為14.40%,2012年為5.04%,而今年的上半年凈利潤增長率為-6.02%。此外,公司絲、綢、服裝等產品的毛利率也出現了下滑。
與此同時,受生絲價格繼續穩步走高的影響,全省的織造、服裝、蠶絲被、家紡等下游行業成本壓力明顯大于往年。“部分服裝企業無奈選擇棉和化纖等面料替代真絲綢,特別是蠶絲被在經歷前幾年高速增長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也首次出現負增長。”浙江省絲綢協會秘書長王偉告訴記者。
絲綢企業謀求轉型
中國絲綢產量占全世界75%以上,浙江是絲綢強省,名列全國出口第一,品質第一,除繭絲生產外,面料服裝家紡等絲綢成品總量也是全國第一。
產業主要分布在杭嘉湖紹四個市。其中湖州生產的綢緞和消耗的生絲均占全國三分之一。杭州嘉興的絲綢服裝生產出口占全國一半以上。紹興的絲綢服飾和家紡生產出口也占全國同類產品一半以上。絲綢顯然是浙江的優勢傳統產業。
然而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優勢產業的優勢不再,而制約的瓶頸十分明顯。近年來浙江絲綢中低端產品同質化競爭的現象非常嚴重,導致眾多絲綢企業處在成本高、效益低、風險大的困境中,許多企業停產歇業,嚴重影響了絲綢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面對重重生存困境,省內一些紡織企業也開始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或是通過走高端、規模化和差別化之路,或是通過技術創新和基礎產業轉移來謀求自身的轉型自救之路。
“十一”長假結束,記者在絲綢之路集團的絲綢園區看到彩旗飄揚,樁機隆隆,凌蘭芳說要在這里建設一個四萬平方米的絲綢中心,要和三百畝的大生產區連成一片。問這個絲綢中心派什么用場,凌蘭芳報了一長串詞兒:交易中心、展示中心、檢測中心、電商中心、培訓中心、技術中心……看來凌蘭芳想把絲綢制造業與絲綢服務業結合起來做,這個時候如此大手筆投入,他內心一定看好絲綢業前景。
和絲綢之路集團一樣,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是浙江一些著名絲綢企業的共同行動。凱喜雅努力打造產業鏈的前端,夯實前道。達利和萬事利把絲綢與文化與旅游緊密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新路。巴貝提升產業鏈的同時,在思考產業化養蠶,往一產延伸。金富春到湖北發展絲綢,喜得寶到四川推進產業。桐鄉蠶絲被產業群痛定思痛,決心重建誠信讓消費者信心回歸;桐廬絲綢針織也在想方設法提升工藝要做精品;德清絲綢圍巾要告別低檔代工,嘗試高端品牌。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杭嘉湖地區一些大型絲綢企業還將整個絲綢產業鏈中的基礎工序向西部地區轉移,依靠西部地區的資源和人工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來降低成本,加強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這方面,湖州絲綢步子邁得特別明顯。
記者在湖州采訪了東立絲綢的錢榮發和華琴絲綢的孫月琴,這兩位絲綢企業家分別剛從云南陸良和廣西百色回來,因為他們在那里建有自己的分廠。利用西部的原料資源和人力資源,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湖州的絲綢企業家經營得有聲有色。像絲綢之路集團這樣的龍頭企業,每個月都要接待來自西部招商的政府代表團,排在候選單上的有六個地區。
“絲綢行業轉型升級的最主要方向就是要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把絲綢產業鏈的前道和中道的生產工序搬到西部地區,把附加值高的、有品牌的后整理環節放在東部地區,兩邊進行有效結合,才是絲綢行業的轉型升級之路”。凌蘭芳表示,國內紡織行業面臨著重重困難的同時,也迎來了行業整合升級的機遇。整個行業的創新點突破點還有很多,包括養蠶產業化、繅絲智能化、織造數碼化、應用跨界化等等,“只要有一項重大突破都會引起絲綢行業革命,帶來滾滾紅利。”凌蘭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