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國銀行業協會和普華永道昨日聯合發布《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3》,盡管今年實行了嚴厲的樓市調控措施,仍有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未來一年一線城市房價將繼續上漲,還有超四成銀行家認為二三線城市房價未來一年內也會繼續上升。據悉,報告受訪者為全國76家銀行的1604位銀行高管。
房地產貸款仍被銀行重點限制
報告顯示,大部分銀行高管認為房地產市場風險正在下降。
在對未來一年房地產市場走勢的調查中,有66.3%的銀行家看漲一線城市房價,僅有6.1%看跌;87.3%的銀行家看好一線城市的房地產銷量,43%認為二三線城市房地產銷量也將上升。
今年2月,房地產市場調控“新國五條”出臺,要求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嚴格執行商品住房限購措施等,拉開了新一輪調控序幕。但嚴厲的調控手段并沒有帶來房價相應地下跌,進入下半年后一線城市房價漲幅還有擴大趨勢。
國土資源部今年7月發布的報告稱,“新國五條”對市場的抑制性影響有限;住宅需求居高不下,房企拿地積極,拉動住宅地價明顯上漲。
不過雖然銀行看好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但在銀行重點限制的行業中,房地產以高達66.6%的占比居首位。這意味著66.6%的受訪銀行將房地產列為貸款重點限制的行業。目前銀行對房地產商授信仍采取“名單制”管理,提高銀行合作開發商的準入門檻。
淘汰落后產能成銀行首要風險
雖然房地產市場風險已經得到一定釋放,但其他風險仍讓銀行家們不敢松懈。在對銀行業當前關注的風險調查中,有超過五成的受訪者將“淘汰落后產能造成的信貸風險”排在首位,與此相關的行業貸款也受到相關限制。比如,銀行對冶金業的貸款限制由上年的23.6%躍升至60%;造紙業、紡織業等落后產能集中的行業貸款受限制程度也較上年有所上升。
從總體不良率預期來看,40.1%的受訪者認為今年銀行不良率在3%-5%之間,這一預期顯著高于截至今年三季度商業銀行整體不良率0.97%的水平。而對各行業不良率上升的預期則顯示,冶金業以38.3%的比例居首位;由于去年以來航運市場低迷,船舶行業預期不良率排名第二,房地產業居第三位。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銀行家對未來利潤增速的期許也有所下降。超過7成受訪者表示,未來三年銀行收入及利潤增速將在20%以下。從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銀行財報來看,16家上市銀行凈利潤同比僅增長13%,這也符合了“銀行利潤增速放緩將成為常態”的市場預期。
■ 熱點話題
話題1 互聯網金融
近八成銀行家愿與電商“聯姻”
今年大熱的互聯網金融給傳統銀行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有超過四成的銀行家稱,電商企業融資服務(如阿里小貸)對銀行業務影響最大,將給整個銀行業帶來巨大挑戰。對于銀行未來該如何參與到這一“盛宴”中,有77.9%的受訪銀行高管表示,愿意和電商等非金融機構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而也有超過五成的銀行家認為應守住銀行優勢,和其他機構開展競爭。
不過,銀行在開展互聯網金融時也有互聯網公司不能比擬的優勢,近八成受訪者認為,銀行最大的優勢在于風險管控。
對于互聯網金融風險,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上周五在騰訊互聯網金融盛典上也曾表示,不論是金融互聯網化還是互聯網金融化,歸根結底要記住“你玩的是金融,不是互聯網”,金融是存在系統性風險的。“玩金融一定要懂得金融的規律、底線和常識性的東西,否則的話就被金融給懲罰了。”他說。
話題2 銀行理財
最近一年銀行理財產品未現違約
銀監會創新部主任王巖岫昨日在《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3》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我國銀行理財產品余額已經突破10萬億元,自2005年開始發行以來每年都能達到正收益,是非常難得的。報告也顯示,九成銀行家認為應該繼續擴大理財產品規模,理財資金投向上,債券、票據、貨幣市場工具等高流動性固定收益類資產最受青睞。
不過在理財產品爆發式增長的同時,背后的風險也隨之顯現。去年年底以來,多家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出現兌付危機。對此,銀監會今年7月已啟動理財信息登記系統,所有理財產品只有在該系統登記后才可以發售。王巖岫表示,最近一年4萬多個銀行理財產品都是到期兌付,沒有出現違約。
話題3 “錢荒”
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導致“錢荒”
今年6月發生的貨幣市場資金面趨緊、利率大幅上升成為今年銀行業標志性事件。上周,這一狀況再次上演。報告稱,6月“錢荒”事件嚴重打擊了銀行家對流動性風險管理水平的信心。
調查顯示,55.5%的銀行家認為造成本次貨幣市場風波的“罪魁禍首”是銀行資產負債期限結構錯配嚴重,此外,信貸增長過快和理財等表外產品的集中到期、銀行自身流動性風險管理能力不足、市場信息不對稱引發的恐慌情緒等也是6月份貨幣市場風波的影響因素。
報告認為,多種因素疊加、綜合作用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難度日趨加大,特別是利率波動幅度的擴大將增加資產負債的期限錯配風險和基差風險。這表明利率市場化環境中,風險因素的市場傳導速度將明顯加快,資金流動也將愈加頻繁。
話題4 地方債
地方債風險主要源于信息不對稱
對于外界普遍關注的地方債務問題,超過六成的銀行家稱,信息不對稱是清理規范地方政府債務的最大難點,如“無法掌握全口徑地方政府性債務信息,導致風險難以準確估算”、“地方政府融資渠道日益多元化,風險監控難度日益加大”以及“資金使用不規范,難以監測平臺貸款資金流向”等。
同時,隨著地方政府性債務陸續到期,64.3%的銀行家認為需要增強對債權人權益的保護;52.9%的銀行家認為需要減少政府對金融機構的行政干預。
據悉,在傳統以貸款為主的融資渠道受到嚴格監管的情況下,一些地方政府通過信托、理財產品等不透明的渠道繼續融資,加大了監管難度。(沈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