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農村,要因地制宜體現特色。”
“建設新農村,要以農民為主體,充分體現農民意愿?!?/p>
“建設新農村,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是主要內容”。
……
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以來,在貴州怎樣推進新農村建設,人大代表普遍關心的話題。
不只是建新房修新路
“只有全面、完整地理解‘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0字方針的深刻含義,才能建設好新農村。”貴州省移動通信公司董事長王國昌代表一席話,代表了貴州團代表的共識。
黔西南州州長班程農代表說:“新農村不僅是修幾條新路,建幾座新房”。他認為,建設新農村要結合本地特色,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制定合理方案,明確目標。在貴州建設新農村,現階段就向上海、蘇州那樣的先進地區看齊,這不僅搞不成,說不定還會畫虎不成反類犬。
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楊謹華代表說,在貴州搞新農村建設,規劃切忌一刀切,尤其要強調生產力發展規劃,注意做好山、水、林、田、路、電力、通訊,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的統一規劃。
自2001年以來,遵義市農村群眾自發開展了“富在農家增收入,學在農家長智慧,樂在農家爽精神,美在農家展新貌”為內容的“四在農家”創建活動,參與人數達16萬人。
遵義市市長盧守祥代表介紹了他們的工作思路:“今后的‘四在農家’創建活動將繼續堅持分類指導、因村而異的方式。貧困村的重點放在拓寬基本增收門路上;基本生活殷實村重在引導農民走上小康之路;富裕村走特色經濟之路,推進產業化,使之更加富裕。”
工業反哺農業意義重大
溫家寶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涉及新農村建設內容時,會場內響起5次熱烈掌聲。這讓貴州省煙草公司總經理張建華代表久久不能平靜。
張建華算了一筆賬:貴州有50萬戶煙農,2000年,每畝投入烤煙扶持費60元,全省烤煙生產投入1.3億元,卻虧了1億多元;去年每畝投入烤煙扶持費200元,全省烤煙生產投入7.2億元,農民比上年增收7億元,利稅大幅增長,企業效益也得到提高。他說,煙草公司可以說是貴州最大的“龍頭企業”,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民,農民的增收離不開烤煙,找準對接點,是能雙贏互利的。
“十一五”期間,如何更好地體現工業反哺農業?張建華表示,煙草行業將用5年時間,在我省投入56億元,加上地方配套、農民投勞各12億元,實施煙葉基礎設施建設,解決600萬畝煙地工程性缺水、煙地道路建設、烤房改造建設、農業機械推廣、興建煙農培訓學校等項目,且產權全部歸農民,建設好企業的“第一車間”和農民的“主要錢袋”。
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是促進新農村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代表們認為,這方面走出實實在在的步伐,才能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對于這一話題,赤天化集團公司顧問李大學代表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說,民以食為天,農民富則國富,農業興則國興,農村小康則國家小康。貴州是農業省,糧食生產是農業的重要內容,赤天化現在年生產尿素能力達到70萬噸。對于涉農企業,為農業生產提供足夠的、有質量保證的化肥等農用物資,就是反哺農業的具體體現。而公司正在興建的年產20萬噸的竹漿紙生產線,每年就可為習水、仁懷、赤水等地種竹戶帶來戶均500至800元的現金收入。他說:“龍頭企業真正發揮帶動作用,就是工業反哺農業嘛!”
代表們認為,還應該把不斷推進農業產業,大力培育規模大、實力強、效益好的龍頭企業,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作為工業反哺農業的重要形式來抓,形成內容豐富的“反哺”體系,讓農民兄弟從中實實在在地得到實惠。
協調發展才能建好新農村
去年,貞豐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已達70%以上,深受農民群眾歡迎。貞豐縣副縣長王麗蓉代表說:“沒有農民的健康,就沒有農村的小康,只有城鄉協調發展才能建成真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p>
代表們認為,協調發展不僅包括城鄉協調發展,還包括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建設新農村,不但要增加投入,打好物質基礎。更要抓好文化、教育、衛生、人口、環境、社會養老等方面的建設,否則建起來的新農村就會成為只有外殼沒有內核,只有形式沒有內容的“空中樓閣”。
王麗蓉提出,在建設新農村過程中,培育有知識、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民至關重要。因此教育必須先行,要加強農村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素質,讓他們成為播種機;將免除教科書的范圍擴大到義務教育階段的全部農村孩子。加強農村實用技術的培訓,造就千千萬萬的新型農民,這樣才能根本改變農村面貌。
務川自治縣副縣長陳世平代表建議,采取多種形式把鄉鎮衛生人員送出去進修,上級醫院也要積極選派醫生下鄉組織現場培訓,盡快提高農村醫務人員水平。
楊謹華代表強調,要根據貴州特點,大力發展中醫事業,培養一批志在農村,熱愛農村醫療事業,亦農亦醫的醫務人員。
為了有效杜絕“城市住高樓大廈電燈電話,農村點油燈住草棚”的城鄉反差現象,代表們對如何實現城鄉協調發展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黔東南州州委書記廖少華代表認為,國家對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在宏觀調控時不該搞“一刀切”,應給予分類指導和區別對待,充分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加快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產業發展,從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統籌發展。還可讓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減少生活支出特別是交通支出,同時降低企業勞動力成本,讓他們就地就近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從而促進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來自六枝特區隴腳鄉的楊喜秀代表介紹,去年全區落實國家各項惠農政策使農民得到綜合實惠1308萬元,農民對此十分高興。但是當地農業基礎十分薄弱,經濟發展水平起點低,希望國家拿出一部分資金,設立用于專門發展農產品的保險,以減少農民的風險。(張興 萬群 吳一文 李衛紅 王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