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記者李斌)廣西龍州100多位農民經過培訓后,走進了工廠和飯店的大門,拿上了工資……中華職教社旨在為困難群體提供就業資助的“溫暖工程”,在一些地區已初顯成效。“知識改變命運,技能提升生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當務之急是提高農民素質,希望更多的人投身到培養新型農民這一偉大工程中來。”中華職教社副理事長李家杰委員在政協大會上呼吁。
在政協另一個界別,劉永好、韓偉等幾位來自民營企業的政協委員也發出倡議:一個企業幫助一個村莊,對農民進行定向培訓、定向招工。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僅和政府密切相關,更離不開建設“主角”——農民。鄧偉志委員說,如何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農”字一號的大課題。
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計劃報告提出:“強化農民工就業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就業”。預算報告說:“支持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大力支持職業教育,加大對職業教育實驗培訓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職業院校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為此,中央財政安排實驗培訓基地建設資金7.4億元、職業教育助學獎學金8億元,合計比2005年增加7.7億元……”
表述不完全一致,其精神內核卻是相通。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名譽組長牛文元委員指出,要全面實現小康目標,中國每年必須解決上千萬農民的“城市化”問題。讓“陳奐生”進城,變農民為市民。
面對仍然需要轉移的上億富余農村勞動力,薈萃各界人才的政協界別和政協委員們紛紛出主意,獻良謀。
我國35歲以下的青年農民有兩億多,但是受過農業職業教育的不足5%。共青團中央在一份大會發言中指出,應該進一步加大陽光工程、新型農民培訓工程的力度,促進勞動力轉移,為城市輸送產業工人。
“建設新農村,要抓住培訓新農民這個根本。”林慶民委員建議將農民工培訓經費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增加政府對農民工教育培訓的投入。
在此方面先行一步的不光是中華職教社。2003年起,致公黨江蘇省委試行“致富工程”,教農民上網。迄今已免費培訓8000多名種養大戶、農民經紀人、村組干部、基層農技人員和普通農民。經過5天免費培訓的農民大都學會了上網。
“我們將發起‘溫暖工程明星后援會’,爭取獲得一批熱心公益事業的演藝明星的支持。”李家杰委員說,“希望中央及各級政府加大對農民培訓項目的投入,希望更多的人和我們攜手幫農、促農、支農。”(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