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技術指導員幫我選了抗旱的好品種,在今年干旱的條件下還能多打100公斤!”河北省辛集市馬蘭村農民劉英芳托著沉甸甸的麥穗,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去年秋天她在技術員劉樹凱的建議下換種石麥8號,又按照指導精量播種、平衡施肥、綜合防治病蟲害,每畝地節本30元以上,經測產每畝單產611公斤,比去年多收了不少。
如何把良種良法直接送到農民手中,如何連接基層農技推廣的斷層?2005年正式實施的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創新農技推廣體制,構建了一條“首席專家—技術指導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科技成果快速轉化通道,形成了政府組織推動、市場機制牽動、多元化推廣主體帶動和專家與農戶互動的新型推廣網絡。
勤學好問的劉英芳去年當上了村里的科技示范戶,本村的農民農藝師劉樹凱擔任技術指導員,他成為連接專家與農民的紐帶。從2005年春天開始,劉樹凱定期接受省、市、縣舉辦的各級技術培訓,然后再把科學種田的知識傳遞給示范戶。
豐收的農民笑了,技術指導員也笑了??萍既霊艄こ虨榛鶎愚r技人員搭建了新的技術推廣平臺,同時,通過專家培訓和實踐,農技人員的業務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石家莊市農科院院長郭進考說,通過科技入戶能進一步加快品種推廣和科研成果轉化速度。
辛集市馬蘭村是全國科技入戶工程的一個縮影,2005年農業部在全國100個縣進行了科技入戶示范工程試點,2006年又在全國38個小麥科技入戶示范縣培育3.8萬個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76萬農戶。良種、良法、農機、培訓“四到戶”,使廣大農戶的生產技能、農業生產資料的技術含量和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高,項目區示范戶普遍節本增效一成以上。而通過科技示范戶的輻射帶動作用,延伸了科技推廣鏈條,使農民真正成為科技推廣的主體,最終形成以戶帶戶、以戶帶村、以村帶鄉的科技推廣機制。(記者馮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