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應該充分重視農墾的作用
“農墾已經成為我國全面推進現代化農業建設的中堅力量,在農業建設、農村發展和農民收入提高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微觀經濟教研室主任楊秋寶教授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國務院政策研究室農村經濟司司長黃守宏認為,農墾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國家隊,因此應該充分認識新的歷史條件下農墾的地位和作用。
海南農墾總局局長吳亞榮表示,農墾是當今中國農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我國農業的航母,農墾曾徑擔負著我國經濟安全和國家邊疆安全的雙重責任,在目前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三農”問題的解決中可以發揮示范作用、標桿作用。
在歷史上,農墾曾分布在全國所有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現在,仍分布在除西藏自治區以外的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之中。經過50多年的發展,農墾在我國現代化農業建設的進程中已經走在了前列,成為我國現代化農業建設的“排頭兵”。
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中共中央黨校專門成立了一個關于農墾系統的調研組,該調研組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04年底,全國農墾系統國有企業共有6558家,土地總面積37999千公頃。2005年,農墾系統總人口為1259.53萬人,社會從業人員531.90萬人,職工335.93萬人。
截至2004年底,我國農墾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358.65億元,比上年增長12.9%;農墾人均生產總值首次突破萬元,達到10851元,同比增長11.9%;人均純收入4195元,增長8.5%;職工年均工資8255元,增長10.7%。糧食總產量首次突破1800萬噸大關,達到1858.99萬噸,為國家提供了商品糧1566.72萬噸,商品率為84.3%,用約占全國3%的耕地生產了約7%的商品糧,單產達到每畝728斤,比全國平均每畝的619斤高出17.6%。
此外,2005年農墾還生產棉花23.6億斤,干膠31.99萬噸,糖料624.7萬噸,牛奶231萬噸,平均單產水平都遠遠高于一般農村的水平。
農墾可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示范基地
經過50多年的發展,逐步現代化的農墾農業具有較高的勞動力生產率,使主要農產品生產能力達到較高的水平。
據中共中央黨校調研組有關人士介紹,目前全國農墾系統農業生產已經普遍實現機械化,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農業規模化經營成效顯著;農墾農業生產基礎設施不斷加強,基本建成了適合墾區實際,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的機電排灌設施及農田水利工程體系;全國農墾農機總動力已達到1364萬千瓦,農用飛機63架;特別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大馬力拖拉機,收獲機和配套農機具的應用,使耕種綜合機械化率已達70%。
目前,農墾糧、棉、糖、膠等主要農產品基本實行了規模化經營,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如農墾人均產棉相當于全國農村的16倍;農墾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農產品優質化、區域化和專業化格局,如黑龍江墾區已經成為東北糧食主要產區的主要生產基地;廣東,廣西墾區已經成為我國蔗糖的主要生產基地;海南,云南,廣東,廣西墾區已經成為我國橡膠的主要生產基地。
另外,全國農墾的農業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到52.7%:大宗農產品的優良品種覆蓋率達95%,奶牛冷凍精液占全國市場的60%以上,改良二元種豬占全國更新二元種豬的10%。諸如牧畜大基因診斷、精確農業、GPS遠程跟蹤定位等一大批先進技術在墾區農業生產中廣泛運用,形成了常規技術,先進適用和高薪技術相互促進的農業生產技術體系。
全國農墾農業從業人員人均經營土地、人均種糧、人均產糧的數量分別是一般農村的3.8倍、3.1倍和3.4倍。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范恒山認為,農墾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的重要組成部份,農墾要解決的問題也是農村要解決的問題,農墾經濟能為農村經濟發展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可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示范基地。(記者 許浩/北京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