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內鄉鎮編制“只減不增”,意味著鄉鎮機構設置、鄉鎮領導職數、行政管理成本都要做“減法”
●政府轉型則要“加法”、“減法”一起做,在增強服務的同時,把不該承擔的經濟和社會事務交出去
編者的話
9月初,國務院召開全國農村綜合改革工作會議,提出不失時機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體制保障。
當年,安徽小崗村18位農民鮮紅的指印,催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大門。近30年來,從以家庭承包經營為核心的農村經營體制改革,到以稅費改革為核心的農村分配關系改革,直至今天以完善農村上層建筑為核心的農村綜合改革,擁有9億農業人口的鄉土中國,邁出了引人注目的第三步。
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創新和社會變革,它不僅屬于經濟領域,也涉及政治、社會領域,意義更深刻,任務更艱巨,期待我們給予更廣視野的關注、喚起更深層次的探求。
本報今日起推出“關注農村綜合改革”系列報道,將從政治與社會的視角,反映各地的新實踐、新問題與新期盼。歡迎讀者垂注。
廣東農村綜合改革開始全省試點
“瘦身”之后防“空殼”
本報廣州9月18日電 記者賴偉行報道:“各地一律不得給鄉鎮下達招商引資指標,不得給鄉鎮下達資金配套任務和指標。鄉鎮政府一律不得為經濟活動提供擔保,鄉鎮政府和村級組織一律不得舉債搞新農村建設。”廣東農村綜合改革近日開始全省試點,這“四不得”被寫進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做好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成為此次改革的最大亮點。
機構“瘦身”,不能解決全部問題
徐聞縣和其它5個縣一起,被列為這次廣東省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轉變職能,自然先從機構設置入手。根據要求,徐聞縣將設黨政辦公室、經濟服務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和農業辦公室四大辦,編制在20至35人之間。
“瘦身”就能解決全部問題嗎?徐聞縣某鎮領導告訴記者,廣東此前也進行過類似改革,鎮里只?!傲筠k”,但各辦主任并不能真正管理科員,還得按原來的設置辦公,各自為政。“比如社會事務辦公室的職能包括民政、教育、廣播、文化、司法、調處,這些部門都有上級主管單位,社會事務辦沒有統一的公章,只是一個空殼?!?/p>
他進一步發問,如果鄉鎮不跑項目和資金,那么鄉鎮平時繁雜的費用靠什么支付?全鎮每年正常收入才4萬多元,但平時的支出卻相當龐大,上級部門檢查工作的招待費用、鄉鎮干部的日常出差費用、日常辦公費用、集體干部工資、差額撥款事業干部工資等等,壓得鄉鎮透不過氣來。
鄉鎮轉型,部分職能還須“上移”
鄉鎮職能不明,政企、政事、政社不分,導致責權利失衡。據悉,取消農業稅后,廣東全省有80%以上的鄉鎮運轉困難,10%無法按時發放工資。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華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教授王金紅認為,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就是要讓鄉鎮政府從“全能管制型政府”變成“有限服務型政府”,將教育、衛生、交通、能源、治安等許多原來賦予鄉鎮的管理職能上移,由縣(市)政府統籌部署。
這次,廣東省《關于做好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由縣級政府和部門承擔的責任,不得轉給鄉鎮政府承擔。上級政府和部門不得要求鄉鎮對口設置機構,需要鄉鎮配合工作的,必須提供必要的財力經費作保證,并賦予相應的辦事權限?!倍皩Ω刹抗珓战煌?、通訊、接待等職務消費項目”,則“實行限額包干管理”。
徐聞縣下橋鎮鎮長王家平說,如果通過為鄉鎮減負有效解決“吃飯”財政的問題,鄉鎮政府確實可以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等社會公共服務上,同時引導生產發展,給各村出點子、找路子、想法子。
當然,距離真正的改革到位,王家平們還要等待。徐聞縣委書記黃心強告訴記者,省里只是出臺了《意見》,具體操作還要由各縣確定。廣東省委農辦表示,明年10月所有試點將提交一份改革報告,之后再在全省鄉鎮推開綜合配套改革。
鏈 接
推進鄉鎮機構改革,要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堅持政企分開,精簡機構人員,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基層行政體制和運行機制。要積極穩妥地合理調整鄉鎮政府機構,改革和整合鄉鎮事業站所,精簡富余人員。
——摘自全國農村綜合改革工作會議
山東濟陽:從“三怕”到“三減”
新聞背景:作為山東省濟南市農村綜合改革的試點,從今年3月起,濟陽縣用3個月時間,將原先在鄉鎮領工資的人員由1489人減至472人,減少2/3;鄉鎮設置的機構也由136個減為72個;通過交叉任職,鄉鎮領導職數精簡41.5%,鄉鎮行政管理成本降低1/3。
濟陽縣委副書記王兆泉:
鄉鎮機構改革難,難在哪?難在人。改到深處是人員,最頭痛的就是每個人的進退去留。這次改革,波及面大,顧慮也多,縣里領導、普通干部和群眾都有“三怕”:領導怕不穩定、出亂子、得罪人;普通干部職工怕不公平、丟飯碗、丟面子;群眾怕改革搞形式、走過場、不動真。
3個月下來,我們做到了人員、機構、領導職數“三減”,關鍵在于“一把尺子量到底”??h級領導帶頭,誰該留,誰分流,不打招呼,不遞條子,不開口子,政策標準一樣,全程陽光操作,政策、方案、過程、結果四公開。
就濟陽看,“三減”雖已完成,但政府職能轉變到位還需要一個過程。編制少了,服務會不會打折扣?“包辦”政府如何真正變成服務政府?改革仍是進行時。
孫耿鎮農村公路管護中心工作人員張兆剛:
我1999年分到孫耿鎮經建委,是濟陽縣最后一批分進鎮政府機關的大中專畢業生。機構改革前,鎮經建委除了10名正式人員,還有10多個臨時工和合同工,我的主要工作是給來投資的項目辦手續,每天很輕松。
機構改革后,經建委撤銷。我經過筆試、面試和綜合考評,到了孫耿鎮農村公路管護中心,主要任務是維護村與村之間的公路。我分管的公路有40多公里,每天騎著摩托車、帶上鐵锨在公路上巡邏,很辛苦也很踏實。
被分流是痛苦的,但長痛不如短痛。何況縣里還推出了八條分流路子:清理清退、提前離崗、病退、離職待崗、自謀職業、到村任職、轉崗安置和創辦實體,可以自主選擇,離職待崗的按工資的60%發生活費,到村任職的發70%。最重要的,所有分流人員都保留了養老保險,解了后顧之憂。(記者 何勇)
甘肅天水:從“坐等上門”到“下村入戶”
新聞背景:花牛鎮隸屬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去年8月,天水率先在甘肅進行農村綜合改革,花牛鎮所在的麥積區更先行一步,成為全市試點。機構改革前,鎮里有工作人員92名,其中鎮領導13名;機構改革后,工作人員79名,鎮領導9名。
記者:機構改革后,鎮政府職能發生了什么轉變?
孟小龍(花牛鎮鎮長):以前,鄉鎮主要職能是管理,安排生產、催糧要款,用行政命令推進工作,管了大量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改革后,鄉鎮職能向加強引導、提供公共服務和發展社會公益轉移,“坐等群眾上門”變成了送政策、送技術、送信息、送資金。
記者:為農民提供更多公共服務方面做得怎么樣?
孟小龍:我們鎮的花牛蘋果名氣較大,為了促進農民增收,鎮里去年投資興建了1個果品市場、2個農貿市場,方便了農產品交易。有的果品基地在半山坡上,我們投資69萬元建了上水工程,投資34萬元建了農用道路?,F在全鎮38個村,村村通了電話、電視,城郊村還接上了寬帶,這些都給農民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
記者:鄉鎮債務問題花牛鎮是怎樣解決的?
孟小龍:“鄉財縣管”后,市、區對各鄉鎮債務“先剎車,后消腫”,扎住了鄉鎮舉新債的口子。目前,我們鎮一年的辦公經費、接待費用只有10萬元,其他項目資金都由麥積區審批、發放、監管,雖然自主權小了,但從源頭上杜絕了亂收費、亂攤派、亂花錢,心里踏實多了。
記者:鄉鎮機構改革后,干群關系有啥變化?
孟小龍:原來,群眾稱干部下鄉是“蜻蜓點水”,現在下村入戶的多了,蹲機關的少了;講方法、講策略、耐心說服引導的多了,對群眾搞行政命令的少了;解決基層問題的多了,被動應付的少了。前些日子建萬畝蘋果基地,黨政干部、農技人員紛紛來到田間地頭,干部和農民的勁往一處使,心自然比以前近了。
記者:目前鄉親們還有什么困難或者說期盼?
孟小龍:一是像村道、水利工程等基礎設施,都盼公共財政投入;二是機構改革后,鎮、村兩級干部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素質,這筆錢,還望市、區財政支持。(記者 曾華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