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每天有600多架航班從四川盆地飛往全球各地,世界500強企業紛紛搶灘登陸,“統籌城鄉”“兩江新區”“北部灣”一塊塊改革“試驗田”釋放激情——大西南,經過“十一五”的輝煌發展,已經不再是閉塞、落后的山坳坳。展望“十二五”,大西南將從“試驗田”騰飛。
成都“統籌城鄉”:探索“中國式的城市化道路”
打著紫紅色的領結、穿著黑色的職業裝,舉止大方……這是幾天前記者見到成都市雙流縣興隆鎮保水村村民湯炳瓊的第一印象。
湯炳瓊的另一個身份,是保水村一家名叫“玫瑰園”的農業休閑莊園接待部主管。每天按時上下班,每晚在家上上網,每月從銀行卡里領取工資和獎金……而兩年前,湯炳瓊白天下田干農活,晚上回家還要養雞喂豬。
在四川成都,有很多農民和湯炳瓊一樣,在短短兩三年間,實現了從“農村婦女”到“企業白領”、從“莊稼漢”到“小老板”的身份轉變。這種改變得益于成都市實施的創新農村產權制度、深化統籌城鄉改革實踐。
成都市自2007年6月被國務院批準設立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來,創造性地展開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將統籌城鄉改革推向“深水區”,也逐步創造出一個城鄉互動、共同繁榮的生動局面。
據了解,湯炳瓊所在的興隆鎮是成都市首批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試點鎮,早在2008年3月就開啟了“確權頒證、還權賦能”為核心理念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將“農村耕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集體資產收益權、農房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用權屬證的形式確權到戶,使之成為農民明確、法定的資產,實現農村資源向資本的轉變,為農村發展注入活力。
在興隆鎮瓦窯村村民盧登萬的家中,記者見到了他家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證》等權屬證明。盧登萬說:“我們農民最大的財產就是土地和房屋。如今有了這些法定證件,不僅吃了定心丸,也有可能變現了。”
盧登萬所希望的“變現”首先是通過湯炳瓊所在的“玫瑰園”農業項目實現的。確權之后,盧登萬、湯炳瓊等村民就將自家的耕地通過“雙流縣農村產權交易所”以每畝地每年1000斤大米市值的價格流轉給了“玫瑰園”農業項目。盧登萬說,他們家4畝地一年的流轉租金有6000元左右,自己不用再做農活了,可以專心經營小生意或出去務工。
“農村產權改革猶如一把鑰匙,打開了農村生產要素市場的大門,各種資本向農村涌入,農民創造財富的渠道也在家門口打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李力行博士評價說。
農民生產方式和收入結構在發生深刻改變的同時,成都市也在積極通過實施“農民集中居住”計劃,推動農村生活方式的改變。
在興隆鎮瓦窯村村口,有一個灰白相間、綠樹環繞的居民小區,這里就是興隆鎮的農民新居。六層高的小樓,水電氣光纖全部鋪通到戶,小區外有活動廣場、健身設施,小區內有超市、衛生站。“這里比很多城市小區還要好。”居住在這里的湯炳瓊自豪地對記者說。
截至目前,成都市已經建成農民集中居住區和聚居點800多個,促進10萬農戶30多萬人集中居住。
重慶“兩江新區”:正在成為西部發展新“引擎”
2010年6月18日,重慶兩江新區掛牌成立。這是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之后,我國第三個國家級開發開放的重點新區,也是中西部地區唯一一個副省級新區。“設立兩江新區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做強、做大重慶,為新十年的西部大開發提供強大推力。”中國社科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魏后凱說。
重慶擁有內陸地區唯一的“空港”加“水港”雙功能保稅港區,是西部航運中心,擁有面向西南的出海大通道,正在加快建設西部鐵路樞紐,這些都是西部各省份可以充分利用的發展平臺。實際上,重慶對西部的輻射帶動作用已經顯現。
去年11月,四川省政府明確要求環渝的達州、廣安、瀘州、資陽、內江、遂寧等地,努力成為重慶的“菜籃子”,引進重慶的“車輪子”,加快與重慶經濟融為一體。今年4月,來自四川、陜西政商各界的代表齊聚重慶,共商加強聯合,實現交通、流通、融通等“三通”,培育萬億級戰略產業鏈,打造川陜渝“西三角”經濟帶。
重慶市委常委、兩江新區管委會主任翁杰明表示,重慶將分3個階段,用10年時間,把兩江新區建成功能現代、產業高端、總部聚集、生態宜居、具有國際影響力和我國內陸開放示范效應的新區,成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和西部大開發的“標桿”。
重慶市市長黃奇帆認為,浦東帶動了大上海發展,上海成為長三角的增長極;濱海新區帶動了天津的發展,天津又牽動著渤海灣的發展;兩江新區的發展必然帶動重慶的大發展,進而推動西部的大開發大開放。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日趨緊密地聯系著東南亞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處于北部灣頂端的中心位置,是中國-東盟自貿區、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大湄公河次區域、中越“兩廊一圈”、泛珠三角經濟區等多個區域合作的交會點。
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建成。由于地處中國和東盟這兩大經濟體的接合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在自貿區中起到橋梁和紐帶作用,內地省份可以通過這里走向東南亞,東南亞國家也通過這個‘門戶’進入中國。
現在,在長達1595公里的北部灣海岸線上,臨海而建的現代大型企業園區成為蔚藍大海上的一道風景線。在這里,石化、鋼鐵、電子信息、核電、輕工食品、生物制藥等臨海產業正在布局發展,北部灣臨海產業集群正在形成。
7月30日,總投資近700億元的廣西防城港核電站正式開工,這是我國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23項重點工程之一,一期工程建成后,每年將為北部灣經濟區提供150億千瓦時安全、清潔、經濟的電力。
一批批產業園區的建設,帶動了眾多行業基地的形成。廣西準備通過3至5年的努力,初步建成以欽州、北海石化項目為重點的西南地區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以防城港鋼鐵項目為龍頭的區域性現代化鋼鐵城;以北海、南寧電子產業為主導的北部灣“硅谷”;以北海、欽州林漿紙一體化項目為核心的亞洲最大的林漿紙一體化基地;以欽州保稅港區為重點的面向中國西南和東盟的功能強大的保稅物流體系;在南寧打造全國最大的鞋城,在防城港打造全國最大的磷酸生產出口基地;建設以憑祥、東興對東盟貿易為主的外貿基地。(記者 侯大偉 張桂林 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