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城市化率低于工業化率
中國經濟50人論壇學術委員會成員樊綱表示:用各種方法推進農民工市民化,讓農民在城里待下來,這是“十二五”規劃的一個重點。
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經濟50人論壇學術委員會成員樊綱則表示,工業化進程根本核心是勞動力轉移,按目前分析數據,如果計算以農業收入為主要收入的勞動力,至少有30%~35%的勞動力是農民勞動力,盡管他們的收入目前仍在增長,但其收入也只是農民工的一半,照此不應出現民工荒及農民工工資上漲的情況。
“但現在,確實出現了勞動力工資上漲的情況,如何解釋這個悖論?”他說,此悖論反映了中國的一個特殊情況,也就是我們的城市化率大大低于工業化。工業化率步速快,但城市化率低,勞動力進城了,把老人孩子留在農村。他表示,用各種方法推進農民工市民化,讓農民在城里待下來,這是“十二五”規劃的一個重點。
分析物價上漲應考慮四因素
本報北京訊(記者趙琳琳、張瑩、柳建云)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在昨日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1年年會上說,對于物價上漲,應從市場結構、國際傳播、成本推動及類金融化等四方面因素考慮。
李揚認為,其一是市場結構問題,一般是從宏觀角度去分析,但反過來也要找找宏觀經濟現象基礎,比如,這一年來的市場參與度如何?交易合約怎么設計的?程序怎么樣?對價格產生了什么影響。
此外,就是從國際傳播的因素來考慮。此前被強烈關注的石油漲價問題,實際上包含炒作因素。
最后是成本推動因素以及類金融化問題,比如,金融資本炒作,對物價產生的影響。
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經濟50人論壇學術委員會成員樊綱則在會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中國貨幣確實面臨著流動性過剩的問題。
他認為流動性過剩有兩方面,一方面是2009年,為應對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結果造成貸款、M2增長過快,在情況變化后,一些過度發放的流動性需要回收,此外,是近兩年有些外資包括熱錢的流入,每個月每個季度都有外匯儲備的增加,這也意味著國內流動性的增長,因此,要適當對沖掉這些新增的流動性。
李稻葵:房產限購應淡化戶籍色彩
本報北京訊(記者趙琳琳、張瑩、柳建云)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昨日表示,國內可能需要新形式的改革。對于改革在當前情勢下遇到的瓶頸,李稻葵表示理解,他說,改革不僅需要頂層設計,也需要調動部分基層。需要通過基層感受來設計新機制改革。
改革應從基層做起
李稻葵表示,改革很大程度上應從基層做起,學術界應從中國實際進行研究,并通過一系列安排過渡到合適的制度。
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則表示,“十二五”動力源于改革。他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十二五”的主要動力來自于體制改革。
戶籍制度存在灰色地帶
李稻葵表示,房地產限購應該從局部的資本管制這個角度來理解,而一個十分重要的隱患卻是戶籍制度存在灰色地帶,“北京市的房產限購政策一個重大缺陷就是把戶籍放在核心位置,而北京市的戶籍存在灰色市場和灰色價格是一個大家都清楚的事實。”
李稻葵表示,如此搞限購,就是把從前炒房的一部分利潤,轉移到倒買倒賣戶籍的人手里,這樣投資需求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他建議將限購作為過渡手段來堅持,但是由于戶籍制度的存在,因此具體政策還需進一步完善,“淡化戶籍的色彩,增加工作居住等一些實際標準,時間也不一定要很長,兩年應該夠了。”
龍永圖:應給予內外需求同等待遇
本報北京訊(記者趙琳琳、張瑩、柳建云) “我的觀點是不要把出口問題中的減少出口問題當成調結構、轉方式的主要目的,沒這個必要。”龍永圖在昨日舉行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1年年會上說道。
龍永圖表示,現在一談調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家就覺得像是拿自己開刀,減少投資,減少出口,增加內需,“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想刻意減少出口,這已經形成一種國際潮流了。不要形勢好的時候罵出口;形勢壞的時候,或者經濟出現困難的時候又向出口來要效益、要增長。市場丟了再要拿回來是很困難的。”
“以后能不能把‘三駕馬車’搞成兩駕,一個投資、一個需求。”龍永圖認為,在全球化發展越來越深入和關稅減少得差不多的情況下,應當將國內需求與國外需求分開,并給予兩種需求同等的國民待遇。
在他看來,出口多了,也就意味著我們海外投資增加了,“給予內需和出口機遇同等的國民待遇是拉動經濟的重要方式,搞清這個觀點對于改善中國的整體出口環境將有很大幫助。”
此外,龍還認為,在中國的農民問題和城鎮化問題沒有得到真正解決之前,中國的內需是一個幻想,還是得靠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