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北京大學的新生報到日。迎接新生的除了部門、院系的老師和同學外,還有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在報名現場設立的職業咨詢服務。
“這是北京大學首次將全程化職業指導服務引入新生報到。”北京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李軍凱說,“職業指導工作就是要強化學生對自己的認識,放平心態,做出最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規劃。”
其實,不僅僅是高等教育部門,政府和社會各界都在努力探索,解決嚴峻的大學生就業難題。來自教育部門的統計顯示: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413萬人,比上年增加75萬人,增幅達22%左右,就業壓力進一步增大。
但同時,我們也欣慰地看到,大學生就業途徑在不斷拓展,到基層去,到民營企業去,自主創業……成為越來越多大學畢業生的選擇。
六年前,大學剛畢業的姚超毅然“下海”。直到第四個月,他才賺到了自主創業的第一筆錢:1000元。六年后的今天,姚超經營的深圳市科蘭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業內已小有名氣,他們生產的產品得到市場認可,年銷售額達2000多萬元。
像姚超這樣選擇自主創業的大學生不在少數。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06級碩士生練學泉談起自己今后的就業打算時說:“生活是多樣化的,我不會把自己限制在一個很狹窄的空間,畢業后當教師、當文科類編輯、或是到基層當村干部、到西部支教,這些不都是很好的么!”
全國政協委員朱永新認為,中國高校畢業生遠沒有達到“飽和”“過剩”的程度,大學生是財富而不是“包袱”。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主要“難”在哪里?朱永新表示,主要“難”在傳統就業領域和崗位,大城市、政府機構、國有企事業單位、外資企業等領域的吸納能力趨于穩定。“轉變就業思路,除了鼓勵畢業生援助西部、自主創業外,還要使就業面向廣大的民營經濟和中小型企業。”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國積極探索幫助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政策。總結起來,主要實施了5項政策:
——鼓勵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和艱苦地區工作,充實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基層單位,政府實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從高校畢業生中招募志愿者,到西部貧困縣的鄉鎮一級教育、衛生、農技、扶貧等單位服務兩年。
——鼓勵各類企事業單位特別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聘用高校畢業生。
——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提供稅費優惠和小額貸款,組織開展創業培訓、開業指導、政策咨詢、項目論證和跟蹤輔導等服務。
——做好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建立健全大學生就業服務信息網絡,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指導等服務。
——實施“高職(大專)畢業生職業資格培訓工程”,對需要培訓的應屆高職(大專)畢業生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鑒定。
“高校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當代大學生要把祖國的需要作為無悔的選擇,自覺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這位負責人說。
的確,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應該直面困難,迎難而上,把胸懷祖國、服務人民作為自己的座右銘,轉變就業觀念,樹立行行建功、處處立業的新型擇業觀。(田雨 衛敏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