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長質疑書本的涂抹、破損和衛生問題
教材循環,好事緣何起爭議
從2008年新學期開始,江蘇、山東、山西等省都將開始實施義務教育階段部分教科書循環使用。作為減輕學生經濟負擔、節約社會資源的一個重要舉措,教科書循環使用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是記者在江蘇采訪發現,循環教材還存在一些不足,如課程內容更新太快、教材殘缺破損、衛生狀況堪憂等,引起了部分學生和家長的不滿。
為把好事辦好,江蘇省教育廳、財政廳日前出臺意見,對教材循環使用中的具體做法進行了摸索。
“教科書循環早就該實行了”
如何使用成必修課
據統計,目前我國教科書的使用壽命只有半年,如果這個時間能延長到5年至10年,每本書按15元計算,那么30多億冊教科書循環使用1年就可節約450多億元,循環使用5年可節約2250多億元。
“這是件好事。”教材循環使用,得到老師和家長的支持。“孩子用過的書一大堆,扔掉很可惜,教科書循環使用早就該實行了。”陳女士的女兒讀高一,前幾天把初中和小學的書整理了一下,足有兩大捆,不知道如何處理。
如何循環使用課本,成為江蘇很多學校新學期的必修課。
開學第一天,南京莫愁新寓小學的師生們一起探討如何循環使用書本。“我們不要在書上亂涂亂畫”;“我們要愛惜書本,包上一層外殼,這樣就不容易損壞”;“放進書包的時候要平整”……同學們爭先恐后發言。
莫愁新寓小學負責人介紹說,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愛惜循環使用教科書,他們將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教育。
南京市五老村小學校長張遺民告訴記者,為了讓教科書在循環使用過程中保持整潔、干凈,學校對這些教科書進行包書皮處理,并召開家長會,尋求家長理解支持,共同幫助孩子養成愛惜教科書的良好習慣,“對于教科書中附帶的作業習題,如《美術》中的‘描紅’等,我們正在研究解決辦法,在不涂寫教科書的情況下,通過其他途徑達到相同的教學目的和效果”。
“手都不敢亂碰書,很影響心情”
實施細節不夠完善
不過,教科書的循環使用畢竟還是個新生事物,在實施中也有不少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按照《實施意見》要求,學校在開學初按“課前有書、人手一冊”原則,將循環教科書發放給學生。學期結束時,學校將循環教科書全部收回、集中保存。學校集中管理、學生免費使用,不屬于學生個人所有。
作為在南京率先試點教材循環的學校,南京拉薩路小學校長周榮華對此前循環教材實驗的失敗表示遺憾:“因為書本的衛生問題,再加上不少低年級學生拿到的教材已經寫滿答案,實驗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強烈反對。”
郭女士的女兒對音樂和美術興趣挺高,不過,這兩本教材只能在課堂上看到,上完課老師就把課本收走了。“手都不敢亂碰書,更不用說在上面寫寫畫畫,上課時很影響心情。”她向媽媽抱怨。
有些學生反映,老師對他們說,這些課本是免費提供的,是“國家的財產、學校的裝備”,不能在上面做任何記號,或者畫、涂、記錄等,弄壞了還要賠償。這也讓他們感到緊張。
一名三年級學生告訴記者,列入循環使用的教科書,有的到現在還沒發,有的是上完課收走,而《美術》則是同桌的兩位同學合看一本,另外,書上如果有需要學生填寫的地方,老師要求必須用鉛筆,“但是,鉛筆即使擦了,還是會有痕跡,這樣對低年級的同學還是有影響啊。”
“有些教材,比如《音樂》,讓學生不寫不畫還有可能。但是有的課就不行。”盧老師是教小學《科學》課的,她感到了明顯的不便,“《科學》這門課,課后要填寫活動記錄,并要求學生搜集相關資料,這些作業都在課本上。不把書給同學們,怎么辦?”
有的老師的建議是,把作業的部分拆出來,一分為二,這樣上述問題就可以解決了。但盧老師質疑:“《科學》課的期末測試,學生沒有書,怎么復習呢?”
“循環教材是新生事物”
有一個探索和適應過程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家長對循環教材最擔心的,還是衛生問題。“即使經過消毒,這些課本是否衛生,依然要打上一個大問號。”一位姓吳的家長這樣說。
教材的設計也有待改進。“這些書損壞起來很快。”南京市鼓樓區某小學的彭老師指著桌上收上來的一堆《音樂》書:“剛用了一兩次,有些書脊就掉皮了。”
“既然要考慮循環使用,書的裝訂質量、紙張用材等就要改進。” 彭老師的同事王老師說,“我看到日本的一些循環使用課本,封皮很厚實,很耐用。”
對此,江蘇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陸志平認為,“教科書循環使用,有一個逐步探索、逐步完善的過程;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老師,都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
陸志平介紹說,今年江蘇按學生人數為學校足額配備了教科書,以后每年按學生數的1/5配發新書,用于補充破損不能使用的教科書。作為學校固定資產,循環使用教科書的質量標準將提高。一旦新的質量標準出臺,江蘇教育部門將采購質量更好的教科書,提高其循環使用的壽命。
據南京市瑞金路中學校長殷秀萍介紹,為了保證教科書衛生、清潔,學校圖書館每2個月對所有循環使用的教科書進行消毒,“只要宣傳到位、管理得當,教科書循環使用,每年的損耗應該可以控制在20%以內。”
“教科書循環使用對教育部門是個新生事物,如何使用、如何管理是當前需要有關部門共同研究的課題。”陸志平說。(記者 汪曉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