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孟蘇 記者陳勇攝 資料圖片
東湖中學女生張孟蘇,高考分數只夠上個獨立學院,卻被新加坡一所大學預錄并獲得高額獎學金。本報昨日以《一個“非尖子生”的“傳奇”故事》為題報道了這一新聞后,在網上引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討論,其中僅新浪網的調查就吸引了6萬多名網友自發參加。
九成網友支持“不拘一格降人才”
昨日,新浪網在轉載本報相關報道的同時展開了網上調查,截至記者昨晚發稿時,已有6萬多人自發參與調查,其中近93%的被調查者認為,張孟蘇獲得外國大學獎學金“體現了素質教育理念,代表人才培養新方向”。
超過3000名網友跟帖就“張孟蘇現象”發表意見。有網友表達疑問:如果張孟蘇綜合素質高,高考為什么只考了445分?就此,東湖中學校長王才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張孟蘇的語言表達和人際交往能力很強,功課里語文和政治成績都不錯,這次高考語文考了125分,他認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張孟蘇的能力不能在卷面考試中得到全面呈現,高考成績中等不足為怪。
有網友說,新加坡政府理工學院不是什么名校,被這個學校預錄不能證明什么。立即有網友反駁說:“唯名校論”本身就是傳統落后的理念。從報道中看,張孟蘇參加各種校外培優都可以成功地為自己節省學費,這點恐怕北大清華的畢業生都不能保證人人做得到吧?考高分的“尖子生”有多少人能擁有她這種能力?
一名網友留言說,他被張孟蘇的故事吸引,不是看重她上了什么學校,得了多少獎學金,而是驚訝于這個“非尖子生”所擁有的綜合素質,“新加坡學校看重的肯定就是她這種非常符合社會需要的綜合素質,他們的招生老師這種‘搶人才’的敏銳意識和開放的選材標準絕對值得思考和學習。”
“這個故事對大學招生是個啟示”
著名教育時評人殷建光撰文表示,張孟蘇的故事對我們的高中教育是個啟示:不能只培養高分學生,更重要的是培養高素質學生;對大學招生也是個啟示:如果我們的大學招生能夠真正體現德才兼備,那么我們的基礎教育就必然會重視德才兼備;如果大學招生堅持“唯分數論”,那么基礎教育也必然堅持“唯分數論”。
不過有網友表示,就目前的國情而言,以分數為核心的考試制度還是最公平的選拔方式,“以現在的社會風氣而言,如果不按高考分數錄取而采取看綜合素質的辦法選拔人才,后門定會大開,綜合素質全面的學生更沒了機會。”
從2003年開始,我國就通過實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探索人才選拔制度改革,允許部分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額,選拔通過高考不容易發現的特殊才能學生。由于種種原因,這種嘗試一直在爭議中推進。像新加坡高校這種“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實自主招生中也經常出現,但經常引起爭議。“清華試圖弱化一下高考魔棒,自主特招具有文學天賦的蔣方舟,社會上就出現了一片嘩然。”荊楚網一篇署名葉傳龍的文章如是說。(記者 高家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