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是我國教育發展重要的價值取向。目前,我國在校生有數億人,他們能否擁有平等的教育權利和均等的教育機會,是全社會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沒有教育的公平,也談不上真正的社會公平。
30年來,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的大發展,義務教育全面免費,高等教育實現了大眾化,職業教育蓬勃發展,全民素質不斷提高;但是,人們對教育的滿意度并沒有“水漲船高”,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公平,仍面臨著許多問題和困難。
促進公平的不懈追求
教育公平是30年來中國教育改革發展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標。
對教育公平的不懈追求,體現在“普九”的決心和措施上。我國從1986年提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到基本實現目標,僅僅用了15年的時間。據統計,到2005年普及義務教育地區的人口的覆蓋率超過95%。
義務教育也在21世紀真正成為面向人人、面向大眾的全民教育。經過多年努力,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同時,進城務工子女在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就讀的與所在城市義務教育學生享受同等政策。2008年9月1日,免費義務教育成為現實。
中西部經濟落后地區是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實現教育公平需要破解區域教育公平難題。30年來國家不斷加強對中西部地區的教育扶持力度。根據中央西部大開發戰略,2000年,國家組織實施了“東部地區對口支援西部貧困地區學校工程”和“大中城市對口支援本省(自治區、直轄市)貧困地區學校工程”。在高等教育方面,國家開展了“實施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教育計劃。此外,西部地區“兩基”攻堅目標也如期實現,成就舉世矚目:在410個攻堅縣中,368個實現了“兩基”目標,其余42個達到了“普六”標準;西部地區“兩基”人口覆蓋率達到98%,比2003年初的77%提高了21個百分點; 各省初中毛入學率超過規劃提出的90%;西部地區累計掃除文盲600多萬人,青壯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與此同時,國家不斷采取靈活多樣的新政策,以保障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上世紀末,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出臺,僅2000年,全國就有6萬多名學生獲得了助學貸款,現在助學貸款基本保證了公辦普通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會被拒絕入學、不會因經濟困難而輟學。2007年,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建立健全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同時,進一步落實國家助學貸款政策,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能上得起大學、接受職業教育,為此,中央財政支出由2006年18億元增加到95億元,2008年增加到200億元。這是繼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之后,促進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為促進教育機會的均等,不斷加強教育法制建設,在教育活動的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基本實現了有法可依,促進了教育公平發展。
資源配置失衡成為突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