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是國民教育的基礎,其編撰是一個社會自我認知的投射,也是這個社會文化主張的表征。本刊曾關注中學歷史教科書,如今一線教師向我們傳遞了一條重要信息——
小學語文教科書“有毒”。這是語文老師郭初陽的判斷。為了支持這一結論,他和他的伙伴們剛剛出具了一份“化驗報告”。檢查樣本,是目前國內廣泛使用的人教版、北師大版及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這三個版本在市場上占據了約80%的份額。
郭初陽36歲,曾在杭州外國語學校當了6年的語文教師,目前是自由研究者。在他背后,有一個民間團隊——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集合了20多位中小學語文教師。簡單來說,這個小組的任務是“給小學語文課本挑錯兒、找茬兒”,并“弘揚現代公民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這些教師自稱是小學語文的“外科醫生”,他們的口號是:“要給小學語文排排毒”,“現在需要的是一場手術”。
真的名人,假的故事
“還記得你的小學語文課文嗎?你敢肯定,自己不是吃了毒奶粉的大頭娃娃?”郭初陽鄭重其事地向中國青年報記者拋出這個問題。
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歷時2年,收集、分析了300多篇課文。這些課文來自2002~2009年的上述3個版本小學語文教材。他們對“有毒”的課文進行打分,從0分至~5分,同時按照“毒性”等級,以武俠世界的毒藥命名,例如斷腸草、軟金散等。最后形成的《化驗報告:中國孩子的教科書》在扉頁用3號黑體字寫道:“我們正在給孩子們吃錯藥!”
推崇有機食品的郭初陽聲稱,這些課文中,有一半以上的故事屬于嚴重的“農藥超標”。而更讓他痛惜的是,“小孩子恰恰都很迷信課本”。
小組核心成員呂棟是浙江省桐鄉市鳳鳴高級中學的高三語文老師。一次,他布置了一道課堂習題,而他公布的答案比教科書附帶的答案多了幾個字。當即就有一個學生舉手:“老師,課本上寫的不是這樣的。”
“高中生都這樣,何況小學生呢?”呂棟無奈地說。
一些小學課文里的故事,常常會在學生的經驗里形成根深蒂固的認知。不久前,郭初陽給自己當年曾教過的學生何易“布置”了一項調查。這個19歲的男生,現在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念大二。他記得很清楚,小學二年級時曾在人教版的語文教科書里讀到過一篇名為《愛迪生救媽媽》的課文。
課文內容是這樣的:愛迪生的媽媽得了急性闌尾炎。醫生苦于房內只有幾盞油燈,無法進行手術。剛滿7歲的愛迪生,利用鏡子的反光原理,讓醫生在明亮的反光下,為媽媽成功進行了手術。它附帶提示孩子們:所有有成就的偉人,都有著美好的品德。
和其他的中國孩子一樣,12年來,何易一直對這個故事深信不疑,直到如今他接受郭初陽的請求,在美國調查這篇“傳播孝道的典型課文”的真實性。
“你們聽說過愛迪生7歲時救媽媽嗎?”課間討論時,他隨意地跟美國同學提起這個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