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新華網北京3月5日電(新華社記者)溫家寶總理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1年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
900萬人的數據與2010年和200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大體相同。參加全國兩會的部分代表委員認為,我國勞動力供大于求的形勢仍未改變,然而卻面臨著三個新的挑戰。
挑戰一:從注重城市就業到城鄉并重
近幾年出現的“招工難”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以至于有人質疑“劉易斯拐點”——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已經到來。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近日召開的全國就業工作座談會上透露,今后五年城鎮勞動力供求缺口每年將達到1300多萬,比“十一五”期間壓力更大。可見,我國勞動力不是總量不足,而是總量過剩。
“‘招工難’的關鍵是我們的就業工作、就業政策沒有完全覆蓋到廣大農民工群體?!比珖舜蟠?、湖南省人民政府經濟顧問趙湘平直言不諱,“農民工沒有享受到一套系統的就業扶持政策,比如社會保險政策。”
據統計,現在的農民工接近70%都是“80后”“90后”,他們大多沒有種過田,也不愿意回家種田,而是想要留在城里生活、發展。
“而現在的農民工政策還是沿襲以往——讓農民工找到個工作就行了,一個月掙千把塊錢,大不了加點工資,這是行不通的。”趙湘平說,“政府、企業、社會要考慮到,新生代農民工想成為市民,而我們沒有做好吸納這部分人進程的準備,包括各種政策和待遇、就業和社保的優惠等。”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正大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姜鴻斌也贊同趙湘平的觀點:其實把這個群體稱為‘農民工’是不準確的,應該是“臨時工”“合同工”。
“社會沒有給他們準確的定位,他們自己也沒有準確的定位,他們總是融不進城市里。一方面,孩子的教育無法滿足,另一方面,自身的價值無法實現。”姜鴻斌說,“社會和企業要把農民工作為發展的一部分,不能當成工具,想用就用、壓榨性使用,這當然影響了農民進城就業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