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高考改革方案已出
教育部
考試招生總體方案已完成
即將面向全社會征求意見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即將印發?!皳裥栴}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相對來講比較突出,我們擬專門就19個重點大城市義務教育規范入學工作提出指導?!?/p>
據新華社電(記者吳晶、劉奕湛)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昨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部署,教育部已經完成制定考試招生總體方案,即將面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之后,修改完善,印發實施。
劉利民透露,在總方案框架下,將陸續出臺包括小升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考和高考改革辦法等多個配套實施意見。
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教育部已制定《關于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即將印發。“擇校問題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相對來講比較突出,我們擬專門就19個重點大城市義務教育規范入學工作提出指導?!彼f,此外還要鼓勵各地積極探索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為依據的招生方式,完善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辦法。
劉利民說,今后的考試主要考查學生高中學業完成情況,將分別采用合格和等級方式來呈現考試成績,不再用百分制,避免“分分計較”。學生也將根據自己的興趣、志向和優勢,自覺選擇部分等級性考試科目來參加考試,每一門課程學完即考,“一門一清”,避免畢業時“一次考三年”的壓力。
“我們要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一門課程可以參加兩次考試的機會,同時計最好成績?!彼f。
近年來,高考改革的步伐逐漸加快,民眾對綜合素質評價能否客觀真實的質疑不絕于耳。劉利民說,我們要著重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建立健全信息公示等誠信機制,確保材料真實可靠。
他還強調,國家要改革統一高考,改革的重要基礎,就是統籌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各自的功能定位。在建立健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的基礎上,減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設置考試科目。探索外語科目一年多次的社會化考試,學生可自主選擇考試時間和次數,使外語考試、成績、表達和使用更加趨于科學合理。
省考院
明年廣東高考政策不變
未來嘗試英語一年多考
本報訊 (記者陳翔通訊員張丹妮、陳東豪)記者從省考試院獲悉,廣東2014年高考政策不變。省考試院有關負責人表示,2014年廣東高考仍然是考語文、數學、英語等3門主科,加上文科綜合/理科綜合考試,并將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列為高考錄取必要條件。
對于大家熱議的一年多考,該負責人說,高考一年多考是改革趨勢,廣東會努力嘗試,有可能率先在占英語總成績10%的聽說考試部分入手。
各方視角
學生
只要選擇足夠多就是減負
東圃中學高三學生小康:在學生心目中,評價一個政策是減負還是增負,最關鍵要看是不是夠靈活,夠多選擇。對我們來說,夠靈活就意味著多選擇,多選擇就意味著可以選擇自己最有興趣、最有把握的課程,自然減負減壓。
不用百分制是一種進步
華附學生amy:如果考試也能夠進行多元化選擇,即便辛苦我們也不會覺得有太大壓力,而且更有助于公平選拔人才。我身邊不少同學或多或少都有偏科現象,如果他們能夠按興趣選擇課程,就會少很多問題。另外,我覺得不用百分制是一種進步,不過怎樣避免主觀打分,這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改進。
老師
一年兩考給學生更多機會
原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華師基礎教育研究與培訓學院院長吳穎民:每科考兩次比考一次要好,讓學生有更多機會,不過推動一年多考有難度,涉及到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可比性問題,另外,一年兩考會給高中教學和精力分配帶來影響。
學者
中學可以實行學分制教學
教育學者熊丙奇:新一輪高考改革能否真正深入,取決于是否切實推進考試招生分離,而這也考驗教育行政部門是否真正放權。三中全會《決定》提到實行考試、招生相對分離,這是破解基礎教育應試教育的必由之路。簡單地說,實行考試、招生分離,就是中學自主教學、考試社會組織、大學自主招生。按照這種招考模式,中學將擺脫考試指揮棒,自主設置課程,可以實行學分制教學,學生根據興趣、人生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
新聞鏈接
昨日,有記者就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學生減負、教師隊伍建設等問題采訪了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以下為要點提煉。
教育部將巡視減負十條
教育部已會同發改委、財政部,制定了全面改善貧困地區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促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的意見,這個意見已報國務院同意,將于近期印發。將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用3到5年的時間,使這些地區的學校達到基本辦學標準,滿足基本辦學條件。
未來,教育部將組織減負十條督察巡視,在部署各省對各市縣進行督察巡視的基礎上,對學生課業負擔較重、舉報多、群眾反映強烈的省份進行督察巡視,重點檢查減負“十條”落實情況。
應合理配置教師資源,啟動統一城(鎮)鄉的教師編制標準,并對村小和教學點予以傾斜,這個政策正在擴大試點。同時改善教師資源的初次配置,吸引優秀高校畢業生和志愿者到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要實施鄉村教師的生活補助。記者陳翔通訊員張丹妮 陳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