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二大上市工業地產集團嘉民集團(Goodman Group)低調現身上海。“在未來幾年內,嘉民集團在中國工業地產的投資額達到20億~30億美元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全球第二大上市工業地產集團嘉民集團(Goodman Group)低調現身上海。“在未來幾年內,嘉民集團在中國工業地產的投資額達到20億~30億美元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即使在宣布公司在中國的發展戰略時,嘉民集團亞太區首席執行官范文浩(David van Aanholt)仍然出言謹慎。
據了解,嘉民集團目前還有多個物流配送中心項目正在洽談之中。按照計劃,嘉民集團將在未來12個月內將中國內地的業務由上海往南往北擴展至北京和廣州。顯然,嘉民集團在內地,仍然堅持搶占一線城市的策略。
這一策略并非毫無道理。以上海為例,高力國際在其發布的2007年上海一季度工業地產報告中表示,隨著上海向著亞太地區物流中心的目標不斷發展,其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而物流產業的發展預計將對上海的工業土地和設施,特別是位于或是接近于主要物流園區的工業土地和設施繼續有著強勁需求。
與此同時,位居全球工業地產第一的普洛斯已開始將視線轉移到二線城市。在如何以最快速度在最佳位置布點的思路引導下,普洛斯馬不停蹄。如今,緊隨其后的嘉民集團也宣布了公司在中國內地發展的戰略。一場貼身大戰即將在中國工業地產投資領域上演。
“陌生”的老面孔
在中國工業地產業界,嘉民集團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盡管其業務已遍布全球,管理的資產已超過350億美元。實際上,嘉民集團在內地的第一筆投資是兩年前在上海南匯康橋與DHL及Exel合作開發的物流園區。當時嘉民集團更為人所知的名稱是麥格理佳文集團(Macquarie Goodman Group)。
麥格理集團與佳文集團的合作始于2000年,當時雙方結成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在后來幾年內合作在英國等歐洲國家收購了4家工業地產投資開發公司,公司所管理的資產也在這幾年內由原來的10億美元迅速躍升至目前的350億美元。
用范文浩的話來說,最初麥格理集團與麥格理佳文集團更像是父子的關系,但隨著公司的業務擴張,雙方開始存在更多的競爭關系,變得“更像是平等的兄弟關系”,于是,今年初,麥格理將手里所持有的股權全部回售予佳文集團。或許是為了在中國內地這個新進市場上擺脫麥格理的影子,佳文集團甚至將公司的中文名稱更改為嘉民集團。
據了解,嘉民集團目前在亞太區的投資額只占公司全球投資額的不足6%,“可以想見,公司在亞太區未來的發展潛力有多大。”范文浩認為,在過去兩年時間里,公司通過運作與客戶合作開發康橋物流園區項目,已經為公司在中國內地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未來在中國內地的發展必然加速。
瓜分工業地產大蛋糕
與普洛斯在三年內覆蓋內地18個城市的速度相比,嘉民集團的發展速度只能用緩慢來形容。范文浩卻試圖用公司的發展路徑進行類比:10年前公司管理的資產不過7000萬美元,5年后資產額達12億美元,現在則是350億美元。“由此可見,公司前幾年的增長速度較慢,但后來發展得非常快。”
范文浩甚至表示,公司在不同市場的調研結果顯示,很多公司在進入新的市場時容易作出過多的承諾,但最后這些承諾并不一定能完全實現。“中國工業地產還處于發展初期,并不是先來的人就有優勢,而且最早進入市場的人也不見得最有優勢,而且他也不一定能笑到最后。”這句話某種程度上暴露了嘉民集團對中國內地市場的“野心”。
但一些實際的情況并不令人樂觀。由于預期國內工業地產的爆發式增長前景,包括民營資本在內的各種資金都大量進入工業地產投資領域,不少業內人士均預期未來的工業物業可能出現供應過量的局面,由此可能帶來投資回報率降低。
范文浩了解到的市場情況與此大致相似:環顧四周,上海周邊有很多的工業地產項目正在進行。“他們當中有些人可能回報率為零,有些人可能只致力于一次性的回報。”“這需要一個過程,很多問題會在這個過程中漸漸調整。”范文浩對此并不意外。
在考察了內地上百個城市、無數個項目之后,范文浩自稱,與公司在其他國家看3個項目做成1個的概率相比,中國內地需要看幾十個項目才能最終做成1個。據了解,目前嘉民集團在上海投資的兩個物流倉儲項目都“還在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但公司在中國內地的投資回報率水平仍然超過公司的全球平均水平。
根據高力物業的研究,2007年5月,上海主要工業園區的工業設施的平均市價已達每平方米453美元,較2006年底上升了2.55%,繼續其不斷上升的趨勢。同時,由于工業設施租金的上升幅度大于售價的上升幅度,所以租金收益率繼續其上升的趨勢,2007年5月,租金收益率上升至8.26%,較去2006年底上升約0.23個百分點。
這對嘉民集團而言,應該是個不錯的消息。按范文浩的說法,公司仍然不急于在中國內地快速擴張,“我們關注的并不是在中國的地圖上布下了幾個點,而是希望對城市有所了解,并為客戶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嘉民集團不疾不徐的思路與普洛斯的激進擴張策略形成鮮明對比。(翟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