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5日訊(秦海波 李雨思)在力挺中國500強利潤超過美國500強以后,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再次因內外大舉擴張引起關注。
在今年大江南北興起的“地王”潮中,央企被指為“帶頭大哥”。上半年,全國主要城市成交總價排行前10名的高價地塊中,6成買家有著國資背景。在原本國有經濟占絕對比重的領域,如鋼鐵、煤炭、航空、通信等行業,國企兼并民企的事件一件接一件。對外,中國石油、中國鋁業、中國移動等央企大舉推進境外并購。面對這樣的無邊界擴張,有“國進民退”之憂者不在少數。
從“脫困”到“脫韁”
變化何其之大。1997年,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工業企業虧損6599戶,虧損面為39%,全國所有國企一年的總利潤只有213億元。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镕基提出:國企要三年脫困。一場拯救運動隨之展開。
10年后,特別是在2003年國資委設立以后,國企的發展如鷂子大翻身。2007年,中央企業資產總額增長到14.92萬億元,資產總額超過1000億元的達44戶。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自豪地說:時至今日,央企月利潤即可實現近1000億元。
由此看,國企改革是成功的,國企做大做強了。而在某些觀點看來,其發展之勢甚至如脫韁的野馬一般。質疑也隨之而來,壟斷首當其沖。
“總是有一股勢力,國企窮的時候罵人,說我們把國企搞虧了,現在國企贏利了,他們也罵,說這是壟斷。”李榮融認為,對于國企改革,國際上的評價比國內高,是相對公正的。
國資委中央企業監事會主席熊志軍曾表示,央企能形成現在這么好的局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競爭。實際上電信、石油、電力等行業已經形成了一個基本競爭的格局,而且80%企業的主要資產都在上市公司,可以說這些行業當中幾乎沒有哪一家壟斷的。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國有經濟研究室主任文宗瑜的解讀是,正是國有企業持續而不停止的成長及發展,才使人們對這個改革開放的成果感到意外。“改革開放及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不僅沒有弱化國有企業的作用,而且進一步強化國有企業的作用及影響力”。
文宗瑜同時分析說,央企這幾年的井噴,恰逢了一個特殊時期。過去四五年我國土地和資源價格出現了五倍和十倍的翻升,資產資本化也放大了國資數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