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4日電(記者 江國成 張毅 顧瑞珍)全面闡述2010年前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對策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4日在北京正式發布。這是中國第一部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性文件,也是發展中國家的第一部國家方案。
根據上述方案,中國將采取一系列法律、經濟、行政及技術等手段,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并提高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說,上述方案是國家發改委和17個政府部門,集中多領域幾十位專家,歷時兩年研究制定的。它的頒布實施,彰顯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態度,將進一步促進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也必將對減緩和適應全球氣候變化做出新的貢獻。這部方案把能源生產和轉換、提高能源效率與節約能源、工業生產過程、農業、林業和城市廢棄物等列為中國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重點領域。
根據這部方案,中國將強化能源供應行業的相關政策措施,在保護生態基礎上有序開發水電,把發展水電作為促進中國能源結構向清潔低碳化方向發展的重要措施。預計到2010年,中國將因此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億噸。
此外,中國將積極推進核電建設,逐步提高核電在中國一次能源供應總量中的比重,預計2010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0.5億噸。中國還將加快火力發電的技術進步,優化火電結構,加快淘汰落后的小火電機組,適當發展以天然氣、煤層氣為燃料的小型分散電源,預計2010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1億噸。
中國還將大力發展煤層氣產業、推進生物質能源的發展,并積極扶持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的開發和利用,預計2010年這三個方面的措施分別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億噸、0.3億噸和0.6億噸。
強化鋼鐵、有色金屬、石油化工、建材、交通運輸、農業機械、建筑節能、以及商業和民用節能等領域的節能技術開發和推廣也將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重中之重。在工業生產過程,將發展循環經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強化鋼材節約、限制鋼鐵產品出口;開展建筑材料節約;推動生產企業開展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等國際合作。
中國還將強化高集約化程度地區的生態農業建設,進一步加大技術開發和推廣利用力度,抓好林業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并制定強制性垃圾分類和回收標準,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推動垃圾處理的產業化發展。
馬凱表示,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為保護全球的氣候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他說,1990年至2005年,中國每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了47%,等于節約了8億噸標準煤,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億噸。同期,中國通過植樹造林、森林管護等凈吸收了50億噸的二氧化碳。
馬凱說,自上個世紀以來,中國實行計劃生育,少生了3億人。按2004年的標準,世界每一個人平均每年釋放二氧化碳4噸,3億人就等于中國去年少排放了12億噸二氧化碳。這些都是中國對控制世界人口增長和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的積極貢獻。
中國去年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節能減排目標,即在2006年至2010年將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