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步行3公里,走過合肥濱湖新區一個叫做丙子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巢湖的北岸了。4月27日,本報記者來到丙子,站在巢湖北岸,腥臭味異常難聞。
沿著湖岸走兩三里,記者也發現零星的藍藻。“今年的湖水還可以,不過巢湖西部藍藻多點,我早上從那里過來。”一位名叫陸如崗的漁民對記者表示。
記者隨后致電湖東所在地的巢湖市環境監測站,對方也表示:“暫時只發現少量的藍藻,目前監測分析已改為每2小時一次,全面觀察藍藻爆發情況。”
“你說巢湖治理效果會大么?”陸如崗反問記者。
《總體方案》已經上報 預計投入500億治巢
“盡管國家給巢湖的錢比太湖和滇池要少,但巢湖的治理應該說是太湖、滇池和巢湖里面最好的了,當然這不代表其不存在問題。”安徽省發改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告訴本報記者。
“這兩年治理效果還行,我曾幾次看到有專人在這邊進行治理。”位于肥西縣工商局丙子辦公室旁邊的一家雜貨店老板表示,“希望治理更好點,這樣對我們身體有好處。”
安徽省經濟技術協調辦公室主任劉建告訴本報記者:“巢湖已經成為江浙滬很多旅游人士的選擇。”
2008年2月,安徽發改委牽頭,聯合合肥和巢湖市政府等5家單位和部門共同制定完成了《巢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并于當月就遞交給國家發改委。
本報記者獨家獲知,這份編號為皖政[2008]13號附件的《總體方案》對未來5年的巢湖治理方案做了規定,并對10年甚至20年后的巢湖治理規劃做了展望。
對于《總體方案》的內容,相關部門始終守口如瓶。記者僅獲知,該方案除了使用常規治湖方法,并借鑒太湖的治理方法之外,還特別提出要引長江水進入巢湖,稀釋巢湖,用長江水清洗巢湖。
長江有182公里的岸線在巢湖市,安徽希望從長江上游引水入巢湖,再把巢湖的水從長江下游排出,達到“改善巢湖水質的目的”。
《總體方案》確定預計投資為500多億元,近期目標是到2012年巢湖湖體富營養化加重趨勢得到遏制,環湖支流水質明顯改善,遠期目標則是到2020年巢湖水體總體達到Ⅲ類標準。
合肥市市長吳存榮4月25日在武漢表示,合肥市目前已為治理巢湖投入100多億元,根據規劃,合肥還將追加300多億。
早在《總體方案》遞交給國家發改委后的1個月后的兩會期間,巢湖市市長宋國權就公開呼吁國家盡快批復《巢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
“但我們并不清楚《總體方案》到底什么時候能夠批準,我們希望越快越好。”上述發改委官員對本報記者表示。
陸如崗也對此表示歡迎:“這樣的話,整個巢湖的水就置換了一遍,應該會干凈多了,至少我也不會天天聞到難聞的氣味了。”
打造安徽浦東 合肥治巢有動力
與巢湖市一樣積極治理巢湖的還有合肥市,也許某種意義上講,合肥更為積極。
“事實上,合肥正在打造安徽的浦東——濱湖新區,而國家對于合肥建設的湖濱新區向巢湖擴散可能導致的污染存在擔憂,所以一直沒表態同意。”一位了解當地政情的人士向本報記者分析說。
中國科技大學一位環境方面研究員也向本報記者表示:“城市化帶來污染是很難避免的,所以合肥向巢湖方向發展,只會加重污染。”
記者在濱湖新區現場看到,就在大量低矮的農村民房的旁邊,一排排高層建筑正在施工之中。“吃大苦,成大業”、“建設安徽浦東”的標語隨處可見。
據悉,合肥確定的濱湖新區占地196平方公里,但國家最終批準的卻只有40平方公里。
“為了保證濱湖新區得到國家的支持,合肥必須加大對巢湖的治理,所以我們提出了保護生態、修復生態、治理污染、不新增污染的說法。”合肥市一位官員對記者表示。
合肥市副市長張曉麟也在今年兩會期間表示“合肥從來沒有哪一天像今天這樣對巢湖污染治理高度重視”。
“合肥從兩個角度推進濱湖新區的發展,”上述官員告訴記者,“一方面修建徽州大道通到巢湖;另外一方面就是加快對巢湖的治理以期消除上級的憂慮”。
“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巢湖治理好了,有利于濱湖新區的建設,而濱湖新區的發展帶來的財政收入對于巢湖的治理肯定有較大的幫助。”這位官員顯得比較樂觀。
安徽省社科聯學會處副處長韓修良則有另外的解讀:“合肥也沒有辦法,其它三面都不可能擴展,只能向南部的巢湖發展,這符合合肥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合肥一直在大開發,大發展,合肥下屬的三縣發展很快,擴展到巢湖旁邊的肥西縣也是必然的。”安徽省社會科學院經濟所研究員林斐對本報記者表示。
巢湖邊的“雙城記”
然而,合肥和巢湖的積極的背后不無隱憂。
作為中國第五大淡水湖,東西長54.5公里,南北寬21公里。巢湖周邊主要有兩座城市,一個是合肥,另外一個則為巢湖市,合肥環抱的部分稱為西半湖,巢湖環抱的部分稱為東半湖,少部分在六安市。
然而,兩座近鄰城市之間的關系因為污染問題一度存在著矛盾,這也影響了巢湖的治理力度和成效,外界也因此質疑雙方合作的力度。
“《總體方案》是參考《太湖治理方案》以及《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進行制定的。”安徽省發改委一名科長對記者表示,“其中就參考了太湖的協調的做法,因為合肥和巢湖市之間,以及安徽省內部門之間的協調也存在一些問題。”
此前巢湖市相關人士曾公開表示合肥是巢湖的主要污染源,卻讓巢湖市背負產生污染的負面名聲。這一點在等待審批的《總體方案》中得到確認,在200多個治污項目中,合肥有163個,而巢湖只有53個。
“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相關的協調機制來保障各方的利益,其實巢湖治理好了對巢湖市非常有利,這點巢湖市肯定清楚。”中國區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安徽省社科聯黨組書記程必定對本報記者表示。
部門和區域間協調的缺乏,導致了巢湖治理速度降低,《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06-2010年)》指出,巢湖治理十五規劃中未動工的項目占到總安排項目的四分之一。
作為《總體方案》評審專家組組長,中科院院士陸大道指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環境保護也需經濟機制來護航,巢湖污染治理要考慮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要堅持受益者或破壞者支付、保護者或受害者賠償的原則,才能逐步建立新的綜合配套補償機制,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程必定如是說。
據悉,待批準的《總體方案》中就明確規定了高層協調制度,并規定要實行責任制,理清各個部門,各個城市的責任,強調協作與合作。(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 孫小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