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候變化可能會加劇食品安全問題。(自路透社)
2013年11月,超強臺風海鹽襲擊菲律賓萊特島后的場景。(自蓋蒂圖片社)
根據將于本月底最后定稿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草案稱,全球變暖將使數百萬人因沿海洪災和海平面上升而被迫遷移,此外,還可能導致作物產量下降,造成數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出損失。(1美元約合6.19人民幣元)
英國《獨立報》援引報告草案的數據表示,糧食安全將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威脅,至本世紀末,作物平均產量將以每10年超過2%的速度下降;相比之下,到2050年,需求卻以每10年14%的速度在增加。
報告草案稱,如果氣溫相比工業化前的水平升高2.5攝氏度,全球每年的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下降0.2%-2%。氣候變化造成的貧困和經濟沖擊將對人口遷移產生顯著影響,并增加抗議活動和國內或國際暴力沖突的風險。
報告草案作者之一、麥考瑞大學教授萊斯利?休斯(Lesley Hughes)表示,科學家們越來越相信,不論是從研究上還是從現實觀察來說,氣候變化正在發生,熱浪和干旱的發生率都體現了這種變化。
科學家表示,目前全球平均氣溫已經上升了大約0.9攝氏度,隨著燃燒化石燃料和土地開墾產生的二氧化碳排不斷增多,氣溫上升至少2攝氏度的可能性也在加大。《獨立報》稱,基于2012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為71.8萬億美元這一數據,全世界每年的損失或將高達1.4萬億美元。
不過,包括美國環保協會在內的多家美國機構日前發布報告也指出,氣候變化所產生的經濟影響比自然本身的變化更難預測。例如,相比對于干旱和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影響的預測,氣候模型在海平面上升和溫度方面的預測做得更好。此外,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也很難評估。而饑荒、政治動亂和人口遷移往往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因為難以量化、預測和評估,通常被忽略了”。
日前《自然?氣候變化》雜志發表的研究稱,如果農民不采取行動減少損失,局部氣溫升高2攝氏度預計將導致小麥、水稻和玉米減產。英國利茲大學網站援引研究負責人、利茲大學教授安迪?查理諾爾(Andy Challinor)的觀點,稱“氣候變化對農作物的影響每一年、在每一個地方都會不一樣,隨著天氣越來越反復無常,這種易變傾向越來越明顯”。到本世紀30年代以后,作物產量將受到越來越多的不利影響,屆時減產超過25 %將變得越來越普遍,利茲大學網站補充說,影響很可能會早于預期到來。
(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