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通水以來,經跟蹤監測,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三類標準,標志著全社會普遍關注的東線水污染問題已基本攻克。如果說城市的污水依靠全管網收集及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那么南水北調沿線農村地區,在環保力量及環保意識薄弱的前提下,也在破解污水、垃圾和畜禽養殖污染難題。
齊魯晚報訊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通水以來,經跟蹤監測,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三類標準,標志著全社會普遍關注的東線水污染問題已基本攻克。如果說城市的污水依靠全管網收集及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那么南水北調沿線農村地區,在環保力量及環保意識薄弱的前提下,也在破解污水、垃圾和畜禽養殖污染難題。
拆除養鴨大棚保河流水質
“一個養鴨棚相當于一家化工廠?!迸R沂市環保局局長趙志德說,一條中型河流只要有一個養鴨棚,水質就不保。據趙志德介紹,養殖戶會用火堿洗刷鴨糞,鴨糞不能做肥料,強堿對魚類等殺傷性極強,嚴重影響水質。
在不久前舉行的全省畜牧局長座談會上,17市畜牧局長不約而同地談到一件令他們“頭大”的事:養殖污染。據統計,2013年全省畜禽養殖產生糞便1.89億噸,尿液9436萬噸,全省畜禽糞便處理利用率僅60%,污水處理利用率40%。
臨沂市蒙陰縣境內有流長超過5公里的河流44條,各類水庫103座。岸堤水庫是全省第二大水庫,也是臨沂城區居民的飲用水源地。當地庫區老百姓靠養殖為生的現象普遍,其中養鴨污染尤其嚴重。
今年5月31日,蒙陰縣全面實施“三禁”(禁鴨、禁雞、禁豬)工程,在全縣范圍內徹底清理取締養鴨大棚,并出臺獎補政策。截至6月30日,全縣拆除1819個養鴨大棚,108萬平方米,拆除率93%。剩下7%的養鴨大棚轉產養殖長毛兔、羊等。全縣累計共發放補助資金3200萬元。有疏有堵,得到當地養殖戶的認可。
建小型微型濕地凈化污水
作為山東省內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臨沂地處淮河流域魯南蘇北交界地區,全市共有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18處,淮河流域在山東省的9個國控出境斷面,臨沂獨占8個。經過十余年治水,臨沂市環保局長趙志德坦陳,臨沂現階段大部分水污染問題不是來自城市,而是農村,“華北、華東農村的污染問題是很嚴重的。”
如何管理農村污水?趙志德表示,每個干流都有大支流,大支流有小支流,再往前還有毛細支流。將污水就地就近處理,最大限度分解河流治污壓力?!皬纳嫌涡≈Я髟搭^就開始建小型人工濕地,所有的入河口都要經過凈化?!氀堋M‘小支管’的水是清的,大支流也會是清的,大支流再進到干流也是清的。”
在蒙陰縣聯城鎮大城子村,“一個一個滯流塘、一片一片蓮藕汪、五顏六色水植物、一望無際蘆葦蕩”的一處小型濕地呈現在記者眼前。這處濕地不僅風景優美可供村民休閑觀賞,更重要的是300方污水的日處理能力,相當于一個免處理費的天然“污水處理廠”。在蒙陰街道石門社區,一處只有1184平方米的濕地更加迷你。在山東農村,這樣的小型、微型濕地越來越多。
鎮上設垃圾中轉站 改變農村臟亂差
城市的垃圾有垃圾桶,有市政環衛工人定時收集、清掃、送到垃圾處理站,處理后運至郊區填埋場填埋。農村則因為垃圾處理不系統,往往面臨臟、亂、差的局面。
記者在臨沂蒙陰縣聯城鎮見到,一處外觀并不起眼的垃圾中轉站,承擔了聯城鎮31個村、3.6萬人生活垃圾轉運任務,每天可以收集、壓縮、轉運片區生活垃圾30噸。
聯城鎮人大主任馮家國告訴記者,針對農村垃圾,鎮里各村配套建設了垃圾收集點418個。村一級垃圾只收集不處理,全部運到鎮里的中轉站進行壓縮,之后再由垃圾車運到鎮里統一處理填埋。在覆蓋區域建成城鄉環衛一體化網絡,做到片區生活垃圾“日清日潔”,目前垃圾定點清運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