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供形式多樣和價格合理的文化服務,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要。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京文,就這一話題與記者暢談了他的看法。
李京文認為,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多次提出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2002年10月,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發展各類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都要貫徹發展先進文化的要求,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2003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強調,轉變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能,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去年,《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和《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等重要文件,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提出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黨中央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為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
李京文表示,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地位和作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我們應當充分認識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深化改革,加快發展。一方面,我們要加大公益性文化事業投入,調整資源配置,逐步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因為,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雖然已初具規模,但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和影響還遠遠低于發達國家。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深入發展,如何讓文化產業的發展跟上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進一步提高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還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所以,我們一定要大力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重點培育發展一批實力雄厚、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大力推進文化產業升級。
李京文結合他最近對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的研究,闡釋了對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的一些看法和體會。他認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走勢將呈現一系列重要變化:
一是文化產業發展空間將進一步擴大。他說,在今后一個時期,文化消費將成為拉動消費結構升級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國要保持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就要正確處理好投資和消費、內需和外需的關系,最根本的是擴大國內消費需求。而近幾年來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正在由投資拉動向消費拉動轉變,出現了以汽車、住房消費為代表的消費升級。而在上海、北京、深圳、廣州等城市,居民消費已由以實物消費為主走上實物消費與服務消費并重的軌道。隨著今后堅持以增加居民消費尤其是農民消費為重點,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農民和城鎮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政策措施的進一步落實,制約居民消費支出的因素將進一步減少,消費升級的速度將更快,從而必然會使文化產業發展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
二是文化體制改革步伐將進一步加快。他說,經過近年來的實踐,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文化體制改革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目前,“十一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全面啟動,許多省、區、市和直轄市提出了加快文化建設的發展戰略。有關部門在機構設置、力量調配等方面,也在著重加強宏觀管理能力的建設。監管方式不斷改進,審批事項和程序得以簡化,管理工作更加科學規范。試點地區政府部門的職能轉變和改革思路的探索,將對其他地區產生很強的示范帶動作用。
三是文化產業的區域特色將進一步呈現。他說,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頗具特色的文化資源,這為通過發展特色文化產業縮小地區差距提供了條件。東部地區文化消費活躍,消費層次不斷提高,有關省市可以結合實際,通過大力發展創意產業推動文化產業升級,并力求“走出去”;中西部地區應注重利用豐富的區域性文化資源,借助現代傳播手段,面向全國市場,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開發特色文化產業。
百度一下,搜索文化產業找到相關網頁約2,900,000篇。文化產業是指從事文化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文化產業是和文化事業相對應的概念,都是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現代生產方式的不斷進步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 呂立勤 于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