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二、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機遇與挑戰
依據上述分析,21世紀大約有三次科技革命,即第五次科技革命(約1970~2020年)的下半部(信息革命后期)、第六次科技革命(約2020~2050年)和第七次科技革命(約2050~2100年)。這里重點討論第六次科技革命。
關于21世紀的新科技革命和科技預測已經有大量研究。許多預測研究考慮了多種因素,但主要基于科技發展趨勢。從人類文明和世界現代化的科技需求的角度進行分析,可以豐富和擴展我們對第六次科技革命的認識。這種從需求角度的預測分析,有可能反映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一個側面,而不能反映它的全部。關于前五次科技革命的歷史回顧,可以為分析第六次科技革命提供一種借鑒。
1.前五次科技革命的歷史回顧
一般而言,科技革命是一個歷史過程,具有起點、終點、內容、特點、標志性事件和世界影響等。關于前五次科技革命的起點、終點、內容和特點等有許多不同觀點,關于它們的標志性事件則有較多共識(表3)。
(1)科學革命的結構和特點
第一次科學革命的主體部分涉及兩個學科:天文學和物理學。從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1543)到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1687),前后經歷了144年,猶如一場科學馬拉松。從伽利略到牛頓,建立了近代物理學的理論體系和實驗研究方法,為近代科學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第二次科學革命的主體部分涉及物理學,主要包括相對論(1905~1916)、量子論和量子力學(1900~1926),以及X-射線、放射線和電子的發現等。相比第一次科學革命的漫漫歲月,第二次科學革命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代。
第二次科學革命的“擴展部分”涉及天文學(宇宙大爆炸)、粒子物理學、遺傳學(基因和DNA雙螺旋)、現代地學(板塊學說)和計算機科學等。
科學革命存在一種“蘑菇效應”。一個重大科學突破,往往引發一叢相關的科學突破,最后形成一次改變科學范式和人類觀念的科學革命。
(2)技術革命的結構和特點
第一次技術革命的主體部分是動力技術(蒸汽機)和機器制造(紡織機和工作母機),帶動部分涉及煤炭、冶金、化工和運輸等。從蒸汽抽水機(1698)到第一條實用鐵路(1825),第一次技術革命大約持續120多年。
第二次技術革命的主體部分是電力技術(發電機和電動機)、運輸技術(內燃機)和電訊技術,帶動部分包括鋼鐵、石化、汽車、飛機和電器等。從發電機(1832)到無線電廣播(1906),第二次技術革命大約持續70多年。
第三次技術革命包括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革命兩個階段,它們的內容有一定的交叉。電子技術革命和信息技術革命都包括主體部分和帶動部分,而且帶動部分或輻射面比前兩次技術革命要寬得多,涉及眾多技術領域。電子技術革命持續時間比較短(約1946~1970年),信息技術革命持續時間比較長(1970~2020年);兩個階段加起來大約70多年,與第二次技術革命的時間跨度相當。
技術革命存在一種“綿羊效應”。一個技術領域的技術突破,可以帶動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或者輻射其他領域,促進它們的技術進步;形成一個又一個的新技術群,從而形成一次改變人類生活和生產方式的技術革命。
20世紀以來,科學、技術與產業的聯系逐步加強,相互關系多樣化。許多新技術建立在科學突破的基礎之上。新技術既推動了科學的發展,也推動了產業的進步。從新科學、新技術到新產品(新產業)之間的時間跨度大大縮短。
2.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方向和挑戰
從人類文明和世界現代化的角度看,第六次科技革命將以生命科學為基礎,融合信息科技和納米科技,提供解決和滿足人類精神生活需要的最新科技。從科學革命角度看,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可能是新生物學革命;從技術革命角度看,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可能是“再生革命”,包括仿生—創生—再生的三生技術革命。
第六次科技革命將上接第五次科技革命(信息革命),下接第七次科技革命(時空革命)。它的主體部分和帶動部分將與這兩次科技革命有關。有些內容是交叉的和跨學科的,依據觀察角度不同可以歸于不同的科技革命。
(1)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特征和方向
首先,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標志。前面討論了科技革命的三個標準。能夠滿足三個標準的重大發現或發明,才有可能成為科技革命的標志性事件。
信息轉換器:實現人腦與電腦之間的直接信息轉換,引發學習和教育革命。
兩性智能人:解決和滿足人類對性生活的需要,引發家庭和性模式的革命。
體外子宮:實現體外生殖,解放婦女,引發生殖模式和婦女地位的革命。
人體再生:通過虛擬、仿生和再生實現人體永生(表4),引發人生觀革命。
其他標志:合成生命、神經再生、人格信息包、耦合論、整合論、永生論等。
其次,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體部分(主要方向)。第六次科技革命是科學革命和技術革命的融合,并與信息革命和時空革命有部分交叉。它的主體部分涉及兩類革命和多個學科,可以和需要分類討論。
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科學革命部分主要包括整合和思維生物學等。
整合和創生生物學。16世紀以來,生物學發展的基本軌跡是整體—器官(系統)—細胞—分子。似乎這條路已經快走到盡頭;因為人們將會發現,即使把生物體內的每一個分子都搞清楚了,也不能完全解釋生命現象。我們需要開辟新的道路,從分子—細胞—器官—生物體,研究大量分子如何協同、耦合、整合形成細胞?細胞如何協同、耦合、整合形成組織和器官?器官如何協調、耦合、整合形成生物體?這個過程是自組織的。目前,自組織理論、協同學已經誕生,耦合理論、整合理論還在孕育之中。今天,我們正在揭開人體的全部遺傳信息,我們已經認識了成千上萬的生物體內的分子和細胞,以及各種組織和器官。如果把這些分子、細胞、組織、器官組裝起來,能否“制造一個生命”?生物體與機器(技術)的多種組合,能否創造新的生命形式和新的物種?
思維和神經生物學。人腦是思維的載體,神經系統是思維的工廠,心靈是思維的動力源,它們都是如何工作的?人腦認知和創造性思維的機理,人腦信息加工、儲存、提取和再現的機理等,非常有挑戰性。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將改善人類的智慧,推進信息技術的革命性發展。
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技術革命部分主要涉及再生、信息和納米工程等。
生命和再生工程。對生命的操縱有違人類的現行倫理道德,但是,人類將逐漸具備操縱生命的能力。首先,操縱遺傳物質,改變生物特性,制造新物種。其次,操縱神經系統,改變生物行為特征。其三,操縱生物節律,實施人工休眠和人工喚醒,改變生物的生命周期。其四,操縱生物細胞,實現體細胞無性繁殖(克隆)。其五,操縱組織器官,進行組織器官的體外培養,隨時隨意替換生物體的任何組織或器官。其六,操縱生物生殖,進行體外受孕、體外懷胎(人造子宮),實現體外生殖。其七,操縱生物性狀,建立“生物工廠”,生產人類需要的產品,如干擾素等新藥。其八,操縱生命形式,實現生物和機器的組合。再生工程包括細胞、組織、器官、軀體、人體和物種的仿生、創生和再生等。人造組織和器官如人造心臟、肺、胃、皮膚、骨頭、血、血管和肢體等實現產業化生產。
信息和仿生工程。與第五次科技革命有交叉。人腦思維和動物信息處理的數字化模擬和仿真,實現信息和知識的無阻礙獲取、現有信息傳播渠道的整合等。開發以新原理為基礎的計算技術,大幅度提高計算速度。模擬人腦的認知和思維原理,并行處理和整合各種類型的信號,逐步建立非線性推理功能(直覺),具有部分人類情感。開發新的網絡技術,大幅度提高信息傳輸速度。“信息轉換器”的發明,實現人腦與電腦之間的直接信息轉換,人腦可以直接“知識充電”。“人格信息包”的發明,它包含人的全部人生信息、獨立人格和自主意識,使人的“網絡化生存”和網絡虛擬人(網絡人)成為可能,實現人的“網絡化永生”。
納米和仿生工程。納米仿生材料、納米仿生器官、納米仿生設計和制造等。納米工程指在分子或原子水平上逐個原子地操縱物質,在納米尺度上進行設計、加工和制造等,包括納米結構、納米加工和制造、納米材料、納米器件和系統、納米機械、納米電子元件和設備等。納米工程、信息工程和仿生工程的結合,不僅為我們開辟一個新領域,而且為人類開創一個新的工作平臺。
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納米科學、仿生工程和機器人學的結合,信息轉換器、人格信息包、兩性智能人、人體再生和互聯網的結合,人類將獲得三種新的“生存形式”,即網絡人、仿生人和再生人,實現某種意義的“人體永生”。
其三,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擴展和帶動部分,涉及兩類革命和多個學科。
生命科學的相關學科。如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信息生物學、空間生物學、認知科學、心理學、生物醫學、再生醫學、分子和生態農業、生態學、仿生學和仿真學、生命和宇宙起源等。目前,我們不確切知道宇宙有多大,人類來自何方,將走向哪里,人類是否是茫茫宇宙的唯一智慧生物。
材料科學和仿生材料。人們對新材料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各種材料,如功能材料、智能材料、傳感材料、超導材料、納米材料、仿生材料、生物材料等將豐富材料家族。如果納米技術繼續發展,超微機器人組成的材料將會誕生,這種材料具有“智慧”,可以自我復制、自我組裝等。
地球和環境科學。地球是人類的生活家園。人類關注的問題包括:地球還能存在多久?地球上的資源還能開發多久?全球變化將走向哪里?自然災害能否預防?沙漠化和荒漠化可以控制嗎?碳代謝的平衡和控制,低碳生活和非物質化,污染防治和生態現代化等。在地球上,物質資源是有限的,環境變化是無限的,自然災害是無情的。人類要在地球上長久生活下去,就必須認識地球,愛護地球,適應地球。
綠色超級制造。隨著信息工程的發展,電腦將具備人類的智能。綠色超級制造就是指利用超級電腦系統進行的環境友好的智能制造。它將與微加工和微制造技術結合,形成微器件、微設備、微工藝、微設計、微生產等的自動化。它將把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和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創新和享受將成為人類的主要活動。
綠色超級運輸。運輸工具的功能是把人和貨物從一個時空轉移到另一個時空。現有運輸工具的速度、安全性、操作性都是有限的。人類必將突破現有物理概念,發現新的物理概念,并運用新的物理原理,開發新的綠色運輸工具,實現更快更安全和環境友好的新運輸,最終突破光速的制約,實現宇宙旅行。新物理學革命將帶來新能源和新運輸工具,拉開第七次科技革命的序幕。
此外,空間科技、能源科技、海洋科技、國防科技、人工智能、機器人學、社會科學、行為科學、科技倫理學和現代化科學等,都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
(2)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挑戰
首先,倫理挑戰。人造生命、人造子宮、兩性智能人和人體再生等一系列突破,將徹底改變人類對生命、家庭和性關系的認識,引發重大倫理爭論。
其次,副作用。生命工程、再生工程和仿生工程的技術和成果,既可以促進文明發展和人類進化,也會產生許多新型武器和犯罪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