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賬上存款莫名丟失的儲戶相比,蔡中無疑是幸運的——4月4日,建設銀行網上銀行用戶蔡中的16萬元存款被盜轉近一個月后,上海市公安局盧灣分局宣告該案告破,部分款項被追回。
案子雖已告破,人們對網上銀行安全的擔憂卻并未平息。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近日與騰訊網、題客調查網聯合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89.7%的人最擔心網上銀行的安全問題。
這項共有6212人參與的網上調查還顯示,盡管擔心安全問題,依然有61.2%的人使用過網上銀行。而來自建行總行網站的消息是,2006年,該行包括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等在內的電子銀行客戶數達4300多萬,交易額逾30萬億元。
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網上銀行,無疑為銀行所樂見:據業內人士估算,一筆柜面業務的成本是3.06元,而網上銀行則可將其降為0.49元。
而儲戶選擇網上銀行,則多少有點被迫的意味:據《人民日報》報道,該報記者最近走訪了北京的4家國有銀行,發現平均排隊等待時間為85分鐘,最短56分鐘,最長167分鐘,“大廳里不少客戶,有的帶著書報,有的打著毛線,還有一對情侶嗑著瓜子談戀愛,顯然都作好了‘持久戰’的準備?!?/p>
本次調查也顯示,70.9%的人在銀行網點辦理業務時,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排隊時間太長”;而曾經使用過網上銀行的人中,有42.7%的人是看中了其不用排隊。
“既然銀行的網點不能滿足儲戶要求,網上銀行又為他們節省了成本,我們的銀行是不是該為網銀的安全承擔更多的責任?”調查中,有人這樣發問。
然而,就在本次蔡中存款被盜轉案件中,拋開“安全”本身不談,銀行方面的作為卻似乎讓人感覺有些遺憾:對于儲戶被盜轉巨款,銀行只能“表示同情”;行動遲緩且責任模糊,讓受害者感覺“像一個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之前就發生過好幾起存款被盜事件,卻從未公開或對其他客戶進行風險提示;網上銀行的安全措施一直在不斷升級,卻沒有對其用戶廣泛告知。
這在國內一些銀行似乎已成為通例。記者在一個名為“工行網銀集體受害者維權聯盟”的網站看到,這個自稱“都是由于非自身原因,被罪犯利用工行網銀漏洞造成牡丹靈通卡存款被盜”的人組成的網站,列出了數百名受害者,損失金額從幾百元到數萬元不等。除兩人獲銀行全額墊付外,其余至今仍無結果。
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長朱影則在近期介紹,2006年,上海市公安機關接到關于銀行卡的犯罪報案925起,涉及金額1365.47萬元,目前僅追回30%左右。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行長趙鵬稱注意到了上述聯盟,并表示,如果客戶操作無誤,而是由于黑客攻擊等造成賬戶損失,應該由銀行承擔責任。
“讓用戶自己證明自己沒錯是很困難的,銀行掌握著用戶根本不可能掌握的記錄和證據,應該承擔起舉證的責任。”調查中,有人認為應該舉證倒置,而且,即使證明是由于黑客攻擊或病毒侵入而造成用戶的損失,銀行也應該承擔責任。
去年年末,中國金融認證中心曾發布了一份《2006中國網上銀行用戶行為調查報告》稱,61%的非網銀用戶由于懷疑網銀安全性而不使用網上銀行。顯然,如果銀行的服務得不到提高,消費者的權益得不到保護,人們對網上銀行的安全性還存在顧慮,網上銀行將不能得到健康快速發展,銀行通過網上業務降低成本也很難實現。
耐人尋味的是,本次調查的主題是網上銀行的安全問題,大多數參與調查者的矛頭卻直指國內銀行的服務。4月1日,4家外資銀行已在國內開業。也許,從人們對蔡中事件中銀行作為的反應中、從本次調查的參與者留言傾向中,我們國內的銀行會有所反思。(唐勇林)
|